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吃出健康

政府開放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之美豬進口,檢驗標準有漏洞?幼兒飲食安全誰把關?

台灣將在2021年元月起放寬美豬進口管制,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健康隱憂再度引發關注。董氏基金會呼籲,台灣攝食豬肉習慣與西方大不同,在長期健康影響方面,應更嚴謹且充裕討論後再做開放,為此,董氏也提出三大疑慮,盼政府能正視,暫緩美豬進口!
2020-09-22

喝乳品補鈣存骨本,老少咸宜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每日的乳品攝取量應達1.5~2份(1份=240毫升),只要早晚喝一杯牛奶,就能獲取足夠的營養,但根據2013~201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8成國人每日乳品攝取不足1份,而19~64歲的成人,每日乳品攝取不足1.5份的比例更高達99.8%,7歲以上國人的平均鈣質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30~58%。
2020-09-18

50歲開始就要預防失智!用飲食、運動和睡眠,讓大腦凍齡

過了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大於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呼籲民眾從50歲開始,超前部署,透過吃、動、睡三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
2020-09-01

攝取足量蔬果,避免活力出現破口

國民營養調查,19歲以上國人每天吃足2份水果者不到16%!董氏基金會於2020年2月進一步調查發現,僅約三成民眾自覺活力表現佳,其中每天水果吃足2份者明顯多於吃不到1份者;吃水果份數愈多,活力表現愈好!
2020-08-15

手搖杯新標示2021年上路,粉圓、椰果等配料的糖量將現形

夏天到了,許多人喜歡來杯冰涼的手搖飲料消暑,為兼顧健康常會向店家要求減糖,但董氏基金會長期關心手搖杯標示議題,發現手搖杯的糖量、熱量標示其實暗藏陷阱。
2020-08-14

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蝦紅素,護眼保健品怎麼選?

長時間宅在家,忍不住就會開始滑手機、追劇、玩手遊,有些人不知不覺乾眼症狀愈來愈嚴重,或是近視度數飆升,甚至還開始出現老花症狀!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蝦紅素……常見的護眼保健品,到底該怎麼吃才能保護眼睛呢?
2020-06-23

喝全脂乳品易升高膽固醇?其實糖飲、炸物影響更大

坊間流傳「喝全脂乳品易讓膽固醇上升?」,其實血膽固醇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鈣質攝取對學童的成長發育相當重要,不該因噎廢食不喝乳品,反而更應注意炸物、高油食物、含糖飲料等,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更大!
2020-06-16

會考將至,怎麼吃緩解孩子考前緊繃情緒?

有人把大學指考、國中會考稱為人生考試,不過,有時準備充分,到了考場卻因心情或身體上沒調適好,導致臨場發揮不佳而追悔莫及。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給出飲食建議,希望考生能順利拿取好成績。
2020-06-08

禁用反式脂肪就可放心吃? 小心飽和脂肪破表

臺灣從2018年起已禁止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大幅降低消費者接觸人工反式脂肪機會,但仍不能放心大吃,否則可能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造成高膽固醇和心血管負擔!當食品禁用不完全氫化油後,可能改用動物油脂、完全氫化植物油,或是透過交酯化、冷凍捏和等加工技術;雖然減少了反式脂肪,但仍含心血管殺手──飽和脂肪。
2020-04-23

每天吃15種以上食物,顧好免疫力、銀髮族防失智!

2016年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式之一。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