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聰明醫療

忘了吃藥怎麼辦?不再吃錯藥,藥師教你正確服藥

中國每年約有19.2萬人死於吃錯藥,在台灣,因不當服用藥物而中毒、過敏、死於非命者也時有耳聞,服藥前,對於這些藥的效用、服用方法、使用禁忌,你清楚嗎?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幾種治療方法?療效又如何?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生物製劑可否進一步阻止關節的損傷與發炎?
2018-04-25

打針吃藥好的比較快?

國人用藥量是美國人的6.5倍,「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是台灣特有的用藥文化,看病打針好的快,也被視為理所當然,卻忘了藥物、針劑對身體也會造成負擔。60歲的張伯伯說自己是藥罐子,常吃的藥品已放滿整個抽屜,「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藥全拿出來,我都可以開藥房啦!」張伯伯笑著說。不只因為張伯伯患有多項老人常見疾病,他老是變換醫院、醫師,才是滿抽屜藥品的主因。
2018-04-25

民眾為何都去大醫院看診?

英國研究發現,疾病治癒率與醫院大小無關,卻受地緣影響,若醫院較近,第一時間送診,治癒率自然較高,然而,台灣的民眾不論遠近,還是一窩蜂往大醫院跑,到大醫院看診,真的這麼好?不論教學醫院或區域醫院…,各大醫院每天都擠滿了病患,反觀許多診所或是中小型醫院,則是小貓兩三隻,為何民眾願意花時間、花體力,跑到大醫院排隊等待?
2018-04-25

優質的醫病關係,雙贏 !

和諧的醫病關係,不但讓醫生與病家雙贏,彼此互信互賴,觀照整體醫界,更能有效避免醫療糾紛。在台灣,良性互動的醫病關係,通常璀璨發亮於醫生與慢性病患之間,或是在慢性病病友團體裡。其原因,主要是醫病雙方具有共同的目標─長期為健康拔河的爭戰,所以容易以同理心感同身受,病人信賴醫師,醫者視病猶親。
2018-04-25

【不再吃錯藥】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錦囊

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藥物是控制血糖最簡便的方法,然而,忘記服藥怎麼辦?藥後血糖降得太低,又該如何處理? 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錦囊 在台灣,糖尿病是不可避免的慢性中又可細分為 4大類。病,約佔人口數 10.15%。糖尿病主要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約佔患者胰島素分泌劑( Insulin 的5%、第二型約佔 95%糖尿病並非secretingagents)可怕的疾病,可怕的是糖尿病產生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磺醯尿素類( S f y ea)變、心臟血管疾病及感染等問題,併發主要作用是刺激胰臟的 β -cell細胞,增症產生的時間,主要與血糖的控制有關加胰島素的分泌,降低病患對胰島素的,血糖控制愈好,併發症出現的時間愈抗性,以使更多的胰島素可以進入周邊晚。
2018-04-25

中西醫合併挽救退化性關節炎

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西醫以病程診斷、裝置人工關節見長,中醫則靠食補、針灸雙管齊下,著重筋骨保健若中西醫能合併治療,對於挽救退化關節,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語說:「腳勇,人就勇」,顯示人的老化往往從腿開始。一個人若是腿走不動,人生絕對會從彩色變黑白,畢竟,辛勤一輩子,存夠了錢才正準備享受人生,退休後卻發現兩腿竟不靈光,頓時人生少了一半的樂趣。
2018-04-25

健康短波

廣告會改變孩童對食物的認知過去研究顯示,孩童長時間看電視會造成肥胖,現在研究更進一步發現,電視中速食的廣告,可能會影響孩童對於食物的認知,再度對孩童的肥胖問題造成影響。速食的廣告內容幾十年來變化相當大,早期的速食廣告強調食物本身;中期的速食廣告專注在飲食場所的趣味性;現在的速食廣告則強調食物的「大小」,例如大漢堡、大薯條。
2018-04-25

疼痛的隱喻

這陣子,周邊親友不約而同提到,黏人的下背痛令他們十分苦惱,有時痛起來像刀在剮,坐立難安、寸步難行。他們嘗試各種療法,只求不痛,然而,不痛就表示沒問題嗎?下背痛就像發燒,不是疾病,是症狀,病因從肌肉韌帶拉傷、姿勢不良、脊椎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到婦科或內科疾病,甚至腫瘤轉移都有可能。假如治療只求不痛,麻醉藥也能達到效果,況且疼痛是種指標,貿然止痛,問題沒有解決,疼痛當然可能再發,甚至延誤病情診斷。因此,下背痛來襲時,除了緩解疼痛,疼痛背後傳達的嚴肅警訊,更要留意。
2018-04-25

【不再吃錯藥】胃藥多吃無害?

意服用胃藥,正如吃錯藥般,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與傷害,導致腹瀉、便秘、胃酸過多等症狀。前一陣子有鑑於國人胃腸藥物費用支出過多,健保局祭出「不給付」的撒手金間,健保局「不教而殺」的作法固有可議之處,然國人「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用藥觀念,應接受專家的再教育。
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