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上班族",共有52筆資料

漂亮為何變罪過?遭職場霸凌 抹黑,心理師教這樣見招拆招

超過七成上班族曾遭職場霸凌,其中不乏漂亮女職員或職場新鮮人因追求者眾,被抹黑為私生活很亂,或被主管同事影射其流連夜店,以致工作表現不佳……面對詆毀該怎麼回應,才能避免流言擴大?看諮商心理師怎麼建議。
2022-10-06

駝背、肩頸痠痛、胸悶?5組背肌訓練改善文明病,連假輕鬆居家運動!

一般人習慣注意到身體較為突出的部位,像是胸肌、腹肌、臀部等地方,也較容易要求該部位的形狀美觀。其實較少人注意的「背肌」無論對男性或女性來說,都很重要;不妨趁連假進行背肌訓練,好好練練背部肌肉,出門逛街時,穿著露背裝或平口上衣,用「超強背殺」驚艷路人!
2021-09-16

吃什麼水果能改善失眠和疲憊感?掌握3關鍵,選對活力水果!

你今天吃水果了嗎?根據衛福部102~105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嚴重偏離國民飲食建議量,19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水果達2份者不到16%!董氏基金會進一步於109年2月針對台灣15~69歲國人進行水果攝取與活力表現網路調查,有效問卷共1068份,結果發現,水果吃較多的人,活力比較好,比較不容易感到倦怠、疲憊,睡眠品質也比較好!
2020-06-11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上班族防疫也要防「鬱」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在防疫上表現亮眼,但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台灣超過五成民眾因為疫情生活受到影響,近五分之一(17.8%)的人甚至影響到工作(包括在家或分流上班、無薪假、失業、轉職等等)。另據勞動部數據顯示,三月國人失業率上升至3.76%,高達44.5萬人失去原有工作,有26.1萬人每周工作時數低於35小時,放無薪假者也攀升至1.4萬人,多數員工面臨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不安與焦慮。一項美國非營利組織The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四月發表的《新冠肺炎對心理健康和物質使用的影響》調查指出,失業及缺乏收入保障者與憂鬱、焦慮、物質使用提高的機率有高度關聯,且隨著失業率上升及經濟衰退,自殺人數可能會上升。
2020-05-12

告別痠痛,從調整姿勢開始

你曾算過自己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從早上開車通勤、進辦公室工作、滑手機、講電話、吃飯,一直到回家癱在沙發上休息、看電視……。相較於站姿,坐姿對椎間盤造成的壓力是1.5倍,若坐姿不正確,除了容易腰痠背痛之外,對於內分泌、消化、循環等全身各系統都會有負面影響。要降低久坐危害,先從調整坐姿開始!
2020-01-03

每天「坐」不超過8小時,更能遠離憂鬱、焦慮!

算過自己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有「坐」超過八小時以上?即將邁入新的一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八小時的目標吧!根據一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少於8小時,比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的憂鬱及焦慮程度低。
2019-12-26

老是覺得累、睡不飽?這樣吃改善「腎上腺疲勞」!

明明睡了很久,起床卻還是感到疲累,或者白天總是提不起勁,一到晚上,精神就變好,當心可能是你的腎上腺太過疲勞了!除了外在壓力之外,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假如作息不穩定、營養素不足,都會增加腎上腺的負擔,此時若只靠咖啡因提神,長久下來反而使身體更勞累。來看醫師和營養師的提醒,讓揮之不去的疲憊不再困擾自己。
2019-11-14

玩電動或線上遊戲好紓壓?不同年齡上班族紓壓方式大不同!

忙碌的上班族,平常都靠什麼紓壓呢?根據董氏基金會匯整2018年上班族壓力及紓壓方式資料顯示,不同年齡層上班族紓壓方式有差異,舉例來說,年紀較長的上班族喜歡用「運動」及「宗教活動」方式紓壓者,而年輕的上班族則習慣用「睡覺」及「玩電動或線上遊戲」的方式來紓壓。不過,整體而言,大部分的上班族仍偏好靜態性的紓壓方式,像是「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
2019-05-06

舒緩眼睛疲勞,點哪種眼藥水比較好?低頭族視力變差,當心「老花眼」報到!

長時間低頭滑3C產品,不只要小心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找上門,還要注意「老花眼」也會提早來報到!一名36歲的工程師,每天上班都緊盯著電腦螢幕超過八小時,下班後也放不下手機,常低頭玩遊戲、逛社群,幾乎沒有給眼睛任何的休息機會。近期常覺得看遠也不清楚、看近物又感到吃力,本以為是近視加深,沒想到檢查竟發現近視度數不升反降,由500多度變成400多度,最後確診為因睫狀肌過度疲勞、失去彈性造成的早發性老花。
2019-05-02

下午茶選水果,工作效率UP!

董氏基金會於2018年6~7月間進行「上班族工作效率與點心補充」網路調查,發現多數上班族在下午1~3點間工作效率最差。此時,有七成上班族會吃點心提振情緒,其中近九成會選餅乾、甜點、含糖飲料等;但分析顯示,吃較不健康點心者的疲倦感,是吃較健康點心者的2.3倍。
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