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兒童肥胖",共有18筆資料

孩子五歲前,可以喝什麼飲料?

研究顯示,兒童從出生到5歲的飲食,對其當下和未來的健康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美國健康飲食研究組織推動「Healthy Drinks,Healthy Kids」,和AND、AAPD、AAP和AHA,共同於2019年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兒童營養指南,針對5歲前的嬰幼兒應該喝什麼飲料提出詳細的建議,希望幫助控制兒童肥胖的問題。
2020-02-09

校園食品嚴把關,有產銷履歷的國產豆奶進入台北市校園!

近年食安議題不斷,越來越多人關注從源頭把關、重視食材來源及產地。為此,農糧署與台北市政府合作,將有產銷履歷的國產豆奶推入校園內,讓台北市公私立國高中小學的學生們在新學期都能喝到美味又營養的豆奶,豆奶擁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不含膽固醇,適合正值發育期的學生們;同時,農糧署也正在和其他縣市政府洽談,期望將豆奶推廣到各縣市。
2019-08-23

暑假會變胖是真的!14天養成好習慣,遠離肥胖危機

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導致「肥胖」已經是先進及發展中國家的文明病!暑假過後,發現孩子胖一圈,也許不是錯覺!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國小學童在1993~1996年及2013~2016年兩次調查期間的過重及肥胖率已從19.8%上升至26.7%,情況令人憂心。另一篇研究則顯示,兒童在夏季增加的體重較多!
2019-08-15

孩子常獨自吃飯,肥胖機會高,親子共餐吃得更健康

你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用餐呢?親子共餐是一家人最寶貴的時刻,也對孩子身心發展具有正面幫助;家長可在共餐時刻引導或鼓勵兒童攝取健康的食物內容,進而減少孩子挑食的行為、有助於體重控制;同時也有益於孩子的情緒發展,減少孩子憂鬱、焦慮的行為發生,讓孩子情緒管理更好。
2019-02-13

喝水、呼吸也會胖?別再掉入肥胖陷阱!

你是否曾聽人抱怨過:「喝水、呼吸也會胖!」、「好不容易減了幾公斤,一鬆懈馬上復胖!」為何有些人明明食量大得驚人,卻不容易變胖?有些人努力減肥卻深陷「溜溜球效應」,在減肥、復胖中不斷來回?難道易(復)胖體質,都是基因惹的禍?有人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真是如此嗎?
2018-09-28

「麥胖報告」誰關心?小心孩子的肥胖危機

「世界太胖,一觸即發,抽脂斷食,束手無策;孩子末日,倒數計時,唯有他─力挽狂瀾。」這是近來一部紀錄片「麥胖報告」的廣告詞,讀來覺得十分寒徹骨。影片中,導演大膽的以身試「吃」麥當勞速食漢堡一個月,然後比較其前後體重及各種健康指標,目地在證實麥當勞速食對人體的殺傷力。誰該負起肥胖的責任,看過此片後,佩服導演的魄力與犧牲之餘,非常納悶他的動機,加上此片採用紀錄片的手法,其中有諸多類似「新聞」的訪談內容,若以娛樂的角度來看,絕對不吸引人。
2018-04-11

有肥胖父母的小孩,比較不愛動嗎

您聽過親朋好友說道:「你的孩子胖胖的好可愛」嗎?這句話可能正透露出兒童肥胖的警訊!到底兒童的飲食與活動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兒童的飲食習慣,真是「遺傳」自父母嗎?一般人認為肥胖的兒童比較不愛運動,目前仍無確切的研究可以做此結論。不過卻有證據指出,有肥胖父母的小孩,通常比較不愛動,到底該父母該怎麼提供肥胖兒童活動的機會,做良好的角色典範,鼓勵孩子多活動來改善肥胖呢?
2018-04-11

學童肥胖輕忽不得

肥胖已成為現代學童最大的健康隱憂, 許多和肥胖有關的慢性病,從小就開始累積, 忙碌的父母別忘了抽空多關心一下孩子的飲食習慣! 近年來由於社會生活漸漸富裕,國人飲食不僅豐盛且漸趨西化,動物性食物增加,熱量攝取亦增加。國內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從1965年~1992年每人每天能量供給量約增加26%、蛋白質供給量約增加49%、脂肪供給量約增加205%,而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卻下降約24%。這種「吃得多」的飲食行為與「動得少」的生活型態,使兒童肥胖的情形日漸普遍。
2018-04-11

孩子吃太快易兒童肥胖、腰圍超標,應從小培養咀嚼力!

研究發現,孩子吃太快易腰圍超標,內臟脂肪高!若吃飯時間多一點,能吃足營養、減少廚餘,專家建議家長別把食物剪切得過於細碎,讓孩子長期吃軟食,易影響牙齒咬合發展,也使孩子的咀嚼能力不足,因而拖長吃飯時間,也減少孩子吃全穀類、蔬菜和肉塊等需咀嚼食物的意願,讓纖維素攝取量也變少。父母可視孩子年齡與個別發展狀況來調整食物型態,讓孩子逐步嘗試、習慣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慢慢加強咀嚼能力。
2018-03-07

吃快易兒童肥胖、吃慢易蛀牙! 請給學童足夠的吃飯時間

董氏基金會2017年底調查3~12歲孩童用餐時間,發現半數孩童待改善!有二成一孩童吃太快,每餐不到20分鐘;另外二成七則是吃太慢,每餐超過35分鐘以上;更有3%的孩童吃超過1小時。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