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孩子",共有378筆資料

觸覺遊戲,鼓勵孩子放膽探索世界

您跟孩子在肢體互動上,是否常有溫暖的接觸?當你想要擁抱孩子時,孩子是否害怕觸碰?或是不喜歡洗頭,討厭水滴到眼睛的感覺?還是只要衣服標籤沒拆,一穿上衣服就哭鬧不休,就像童話故事中尊貴的豌豆公主,因為放在100層床墊下的那顆豌豆,而輾轉難眠。也許他不是找麻煩、也不是個性拗,而是身體對觸覺比較「敏感」,也就是在感覺統合理論中說的「觸覺調節失調」。這些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會產生障礙與困擾。
2018-04-18

高度控制下的虛擬愛

高科技創造了電子雞、機械狗...讓孩童在設定的範疇內安穩地生活,卻剝奪了孩子感受其他生命主體的機會,生活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完全掌控的,如何接受生命中的無奈與起伏,才是孩子終其一生都得學習的重要課題。流行,無所謂好壞,其間透露的訊息卻足堪玩味。這些日子來,電腦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寵物電子化,大家似乎已見怪不怪。我依稀記得好幾年前,電子雞開始上市的時候,孩子們幾乎人手一「雞」,很多中小學生因為著迷養電子雞而無法專心上課,當時教育部長吳京甚至提議設養雞場,以示民主開放。
2018-04-18

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網路已成為青少年抒發憂鬱及壓力的管道之一,各諮商單位陸續成立網路諮商服務,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而父母除了隨時注意孩子網路使用的情形外,也應對於網路相關知識有所涉獵,才能早一步發現問題,避免孩子沉迷網路。到今年底止,中華電信預估,台灣將會有1千萬人上網,習慣上網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其次是26~35歲,再來是12~18歲。從族群分布可知,網路是青少年學習、休閒、交友的「最佳拍檔」之一。
2018-04-18

孩子想外宿,父母該如何應對?

一聽到孩子要外宿,您「過分關心」的態度是否會引發孩子的反感?試著平心靜氣地和孩子站同一邊,相信他會樂意與你分享心中點點滴滴。「媽,這個星期六晚上,我要住同學家!」比比放學一進門,就「昭告」他放假日的行程。對於這種只「告知」,而非「徵求同意」的模式,媽咪已習以為常。經驗告訴我:先別反對,否則必有風暴!
2018-04-18

「麥胖報告」誰關心?小心孩子的肥胖危機

「世界太胖,一觸即發,抽脂斷食,束手無策;孩子末日,倒數計時,唯有他─力挽狂瀾。」這是近來一部紀錄片「麥胖報告」的廣告詞,讀來覺得十分寒徹骨。影片中,導演大膽的以身試「吃」麥當勞速食漢堡一個月,然後比較其前後體重及各種健康指標,目地在證實麥當勞速食對人體的殺傷力。誰該負起肥胖的責任,看過此片後,佩服導演的魄力與犧牲之餘,非常納悶他的動機,加上此片採用紀錄片的手法,其中有諸多類似「新聞」的訪談內容,若以娛樂的角度來看,絕對不吸引人。
2018-04-11

學童肥胖輕忽不得

肥胖已成為現代學童最大的健康隱憂, 許多和肥胖有關的慢性病,從小就開始累積, 忙碌的父母別忘了抽空多關心一下孩子的飲食習慣! 近年來由於社會生活漸漸富裕,國人飲食不僅豐盛且漸趨西化,動物性食物增加,熱量攝取亦增加。國內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從1965年~1992年每人每天能量供給量約增加26%、蛋白質供給量約增加49%、脂肪供給量約增加205%,而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卻下降約24%。這種「吃得多」的飲食行為與「動得少」的生活型態,使兒童肥胖的情形日漸普遍。
2018-04-11

情緒教養的關鍵在哪?適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及重視互動的品質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難為!美國發展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將父母的教養方式依要求(嚴格與否)與接納(有無回應孩子的需求)程度分為四類型:①「專制型」高要求,低接納②「民主威信型」高要求,高接納③「忽視型」低要求,低接納④「放縱型」低要求、高接納。如果你是家長,你是對孩子的養養是屬於哪種方式?不過對孩子教養還一個重要關鍵,有研究指出:父母有無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對其心理健康影響更大!
2018-04-03

小孩鬧情緒怎麼辦?4步驟避免孩子玻璃心!

當孩子鬧脾氣,大吼大叫、情緒失控時,很多父母常不知該如何處理。專家提醒,解決問題前,要先解決情緒。本文提供4個處理情緒的步驟,幫助父母調節孩子的負面情緒!
2018-03-31

用隔離椅讓暴怒孩子冷靜,反而讓幼小心靈更無助?

當小孩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情緒失控而大吵或打人時,讓小孩單獨坐在「隔離區」冷靜,是否只壓制了問題行為,而忽略了情緒教育最基礎的同理跟連結?到底要怎麼幫助暴走的小孩度過情緒風暴期……
2018-03-31

被子女情緒勒索了嗎?破解孩子常用的發脾氣勒索模式

近年發生名校生不滿分手而潑酸、資優宅王殺女友的血腥社會事件,讓不少家長心生警惕,進而思索:該怎麼讓孩子從小學會處理失落、不甘心、憤怒等情緒,長大後才不會因無法調適負面情緒,而失控自殘或傷人,甚至成為恐怖情人?到底小孩會用那些方式勒索父母?而當孩子情緒勒索時,父母又該如何反應?
201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