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慢性",共有110筆資料

每5人就有1人失眠,5成是心理因素引起!「失眠量表」幫你檢視失眠嚴重度

台灣失眠人口女性多於男性,若長期慢性失眠,恐誘發憂鬱、焦慮、依賴安眠藥、影響注意力、記憶等問題!太早醒、不好睡算失眠嗎?醫師分析各年齡層失眠原因,教你計算「睡眠效率」,利用「失眠量表」檢視失眠嚴重度!
2024-01-24

跌倒撞到頭,過兩天竟腦出血死亡!當下怎麼判斷要不要叫救護車?

前中視董事長鄭淑敏7月26日如廁時不慎跌倒撞到頭而腦出血昏迷,之後急救不治,享壽78歲。歌仔戲大師陳美雲也是失足跌倒而過世。跌倒撞到頭到底有多危險?當下怎麼判斷要不要就醫?什麼情況下應叫救護車?(2023/7/27更新報導)
2023-07-27

肩頸痛 腰膝痛 關節痛常復發 中醫浮針為何能止痛?怕針痛 暈針的人可治療嗎?

肩頸痠痛、腰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網球肘或肩周炎的疼痛時好時壞,做了復健科的電療、牽引、徒手治療,還是反覆發作嗎?有報導指出中醫的浮針療法能緩解疼痛,其止痛原理為何?治療時又要注意什麼?
2023-03-16

按摩針灸6穴位降血糖 中西醫合療改善7大糖尿病併發症、降洗腎風險

台灣每年新增糖尿病患約16萬人,其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洗腎、失明、截肢等健保花費驚人。醫界發現中西醫合療,透過中藥、穴道按摩、針灸能幫糖友控制血糖、降低洗腎風險,且減少疲倦、失眠、便秘、肢體末端麻木刺痛、抽筋、口乾口苦、眼睛酸澀模糊、手腳麻木等併發症!
2022-11-18

200萬人受偏頭痛苦!5方向診斷偏頭痛、3招避免發作

「偏頭痛」是「疾病」而非症狀,病人可能雙側或單側頭痛,可能博動性疼痛或抽痛,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疼痛指數高達7至9分,甚或超過滿分10分!偏頭痛長達數十年,最怕變慢性偏頭痛,醫師提醒:注意非典型的偏頭痛,想減少偏頭痛發作,最好做好3件事……
2022-09-19

防慢性病年輕化 三所大學成功幫學生打造健康體位 也提升防疫免疫力!

新冠疫情持續,除了做好防疫措施,董氏基金會提醒,許多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漸趨年輕化,大學透過「教育」與「環境支持」能幫大學生更健康!且看嘉南藥理大學、元智大學、景文科技大學是如何透過策略活動成功「減少大學生含糖飲料攝取量」、「幫學生控制體態」,「鼓勵大學生早睡早起」。
2022-02-17

護肺8招遠離新冠 對抗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

全世界有3億人受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氣腫」)所苦,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在台灣COPD則為國人第八大死因,一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9成COPD患者是「吸菸」引起,因此2021年的「世界COPD日」全球推動主題為「肺部健康最重要」。董氏基金會提醒,防治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疫情,要戒菸、戒電子煙,用護肺8招遠離COVID-19、對抗COPD、保護肺部健康。
2021-11-19

長輩專屬食譜「紅燒雞肉獅子頭、法式雞肉煎餅」營養美味吃出免疫力!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染疫致死率已達3.2%,其中89%死者超過60歲,研判高齡、慢性病是致死率高的主因。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根據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針對COVID-19感染者的營養管理實用指南聲明,預後最差、死亡率較高者,為免疫功能較差的人;包含老年人、多病共存患者、營養不良者等,因此長者需顧好自身免疫力。
2021-06-29

防疫別跑醫院!慢性病領藥VIP及視訊看診快搞懂

染疫的高風險族群的慢性病人疫情期間怎麼領藥?現在可善用健保署推出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不只不需掛號,還可就近在家附近的藥局完成;再搭配因應疫情特別開放的視訊看診,看病領藥一次到位,省時省力零接觸,快趁這機會來認識這些服務吧!
2021-06-08

帶長輩到高齡醫學看診,用藥清單、日常生活紀錄怎麼提供?完整詳細範例

現有多家醫院開設高齡醫學整合門診, 讓多重慢性病老人一次掛號就能獲得適當的照顧和醫療, 不過看診前中後該注意什麼呢?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