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共有745筆資料

人緣差的人,才會得憂鬱症?運動就能遠離憂鬱?快看你對憂鬱症的了解有多少!

若是在十年前,詢問民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哪個比較重要?」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身體健康比較重要!」不過,根據董氏基金會發布2017年「六都民眾的心理健康需求、認知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結果卻顯示,超過九成六的民眾覺得心理健康更重要,九成二覺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顯見民眾對憂鬱等情緒問題愈來愈重視。
2017-10-03

【六都民眾的心理健康需求、認知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了解、接納、求助,你我都能擁有Better Life!

你覺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哪個更重要?你身邊有罹患精神疾病的親友嗎?當你或親友有情緒困擾或遇到壓力事件,都向誰求助?你知道臺灣心理健康資源有哪些嗎?
2017-10-03

媽媽過世、房子被燒毀,怎麼陪失落的家人走出傷痛

當意外發生,家人離世或房屋起火被燒毀,很多人都會因為頓失依靠,而徬徨無措!此時,家人的陪伴最重要。本文列舉三種情境,由專業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告訴您,怎麼說才能把關心說到心坎裡!
2017-10-03

當長輩失去健康,這樣安撫讓他們再展笑顏

久病者不想拖累家人,而自殺輕生的事件時有所聞,長期受病痛折磨的人,嘗試許多治療後,病情依舊起起伏伏,真的很痛苦,不只要忍受身體上的苦楚,還要承受心理上的折磨,易讓人感到挫折沮喪、萬念俱灰,有些情緒低落的病人,會萌生「乾脆死了算了的念頭」。當家中長輩因生病而自暴自棄,如何協助他們遠離憂鬱漩渦?原本強健體魄常被疾病入侵,跑醫院成為家常便飯,看著爸媽因為久病變得鬱鬱寡歡,該怎麼陪伴他們戰勝病魔?
2017-10-03

不會和主管應對溝通、新鮮人壓力大?研究:工作壓力比肥胖更易生病

一批批職場新鮮人畢業季後陸續投入職場,面對試用或是適應新環境的前幾個月,情緒難免起起伏伏,有些人試用期滿,順利取得職場門票,有些人卻還在摸索、習慣新環境。根據勞動部發布的「2016新鮮人職場適應狀況大調查」發現,「工作壓力大」、「與主管應對溝通」是新鮮人最難適應的事件。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於2015年指出,長期處於工作壓力狀態,比低活動度與肥胖更容易增加疾病風險。
2017-10-02

台電淨灘做環保,也做公益!連續5年協助董氏基金會推動兒童及青少年憂鬱防治工作

台灣電力公司在每年中秋節前夕,會號召全台電廠員工,並邀約周邊鄰里居民一起淨灘做公益,2017年邁入第24個年頭,同時這次也是與董氏基金會在憂鬱症防治工作上,連續第五年的公益合作。
2017-10-02

退休後別只顧玩樂,找尋新重心,生活不空虛

每天汲汲營營、在工作中打轉,不少上班族都很嚮往退休後的生活,但退休後的日子真的「卡快活」(臺語)嗎?調查發現,平均每5個退休後的老人,會有1人受憂鬱情緒所苦。當少了成就感的來源,不少退休族會因頓失生活重心,而變得茫然、焦慮不安,到底該如何緩解失落的情緒,才能為下半場人生再添光彩?
2017-10-01

爸媽鬱鬱寡歡,不看醫生怎麼辦?

當家中長輩突然變得鬱鬱寡歡、經常失眠,已經到了該看醫師的地步時,老人家卻礙於面子,怎麼都勸不聽!該如何讓爸媽願意到精神科就診?子女溝通時,又該避開哪些錯誤的回應地雷呢?
2017-09-30

自殺問題與失眠有關?不要讓「睡眠障礙」影響情緒,釀成憾事!

根據統計,憂鬱症患者因自殺而身亡的比例高達一成五,如何減少自殺率成了憂鬱症防治最重要的一環,世界衛生組織亦將每年的九月十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不過,自殺到底能不能預防?根據一篇2017年6月刊載於《臨床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治療失眠有助於改善情緒健康,降低自殺的發生。
2017-09-07

憂鬱者易得其他精神疾病嗎?

患者常常會問:「醫生,我是得了憂鬱症,還是焦慮症?」這句話有兩種意涵:1.病患的病識感不夠,2.患者可能除了憂鬱,也有情緒緊張焦慮的問題。病識感需要醫師的解釋、說明,至於到底是憂鬱症、焦慮症,還是憂鬱症同時共病焦慮症,則需要醫師仔細詢問病史、觀察病程,做好鑑別診斷,才能得到完善的解答。 國外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共病焦慮症的終生盛行率約50%,有1/4的憂鬱症患者同時濫用藥物。若這些共病(comorbidity)的精神疾病沒有被診斷出來,憂鬱症將不易治癒。到底憂鬱症患者還會罹患哪些精神病症?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