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症",共有369筆資料

生產前心理健康課程有助減少產後憂鬱及減壓

七至八成女性產後3~4日會情緒低落、一至二成會產後憂鬱,母親節即將到來,別忘了關心孕媽媽的情緒!除了關照身體,更需注意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孕婦產前參加團體身心健康課程,正面影響可延續數年,8年後罹患憂鬱症風險比未上課的孕婦少一半。
2023-04-26

宣導倡議有助減少青少年對憂鬱症的汙名感,提高求助意願!

青少年憂鬱症比例增,如何增加憂鬱孩子的求助意願?研究發現,給學生看模擬憂鬱個案的求助宣導短片,有助於青少年減少憂鬱症的汙名感,提升其尋求專業治療的意願!
2023-03-22

工作壓力大而憂鬱?企業提供社會支持能降低憂鬱風險

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很多,與壓力、環境、遺傳都有關,但一份研究以壓力大的實習醫師、喪偶者為對象發現,對於具有憂鬱症高遺傳風險的人來說,獲得支持、保有社會連結,可有效降低遺傳性憂鬱風險。
2023-03-15

照護失智重病者 5方法揮別照顧倦怠

憂鬱症或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照顧者,背負著「必須妥善照護」的期望,但照護的需求常負擔過重,易使他們成為「隱形第二患者」。其實,照顧別人之前先安頓好自己,是長期照護的核心主軸。了解疾病本質、察覺自身狀態、審視可動用的社會資源、爭取外援,建立喘息時間與紓壓習慣,能幫自己擺脫照顧者倦怠
2023-03-15

在團體社交中被孤立?可能與憂鬱症狀有關

進入後疫情時代,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增,回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親友的情緒狀態。研究指出,有憂鬱症狀者花較少時間社交互動,而憂鬱症狀愈多,其團體互動占社交總時間的比例就愈小。
2023-02-14

當孩子說討厭學校不只是鬧脾氣...預防兒童憂鬱症注意4現象

孩子如果說討厭學校、自己沒朋友、覺得孤單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研究發現,厭惡學校、孤獨、自我憎恨和自卑是兒童憂鬱症狀的核心現象,宜幫助孩子適時尋求協助。
2023-01-04

放假回來後心情不美麗?可能是假期後憂鬱!

歡慶長假後,在回歸生活、工作或學習時感到情緒不適或備感壓力嗎?當心你可能正經歷「假期後憂鬱」!根據《今日醫學新聞》2022年10月的文章指出,度假會緩解壓力和改善情緒,但正面的影響或許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透過旅行日記或製作相冊有助於因應假期後的負面情緒。
2022-12-26

使用社群時間過長 年輕人憂鬱的風險增高!2指標檢視孩子是否網路成癮

從新冠疫情爆發到後疫情時代,覺得孩子使用網路時間更長、人際互動更依賴社群平臺嗎?研究發現,使用社群的時間越長,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尤其對具高度神經質與低親和特質者影響更大。
2022-12-19

「疫」起運動紓壓!董氏基金會結合台塑長期於雲彰區推動「樂動校園」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未消除,多項研究指出,疫情期憂鬱症及焦慮症患者增加,尤其兒童青少年的罹患率更顯著上升,民眾須更正視如何維持及促進身心健康,預防陷入憂鬱!研究指出,每日運動30分鐘可減輕憂鬱狀態,讓人感到快樂、增強記憶力及自信心。因此,董氏基金會建議可從跳繩或慢跑運動開始,逐步提升運動量,讓孩子從小培養運動習慣。
2022-12-13

後新冠疫情時代,憂鬱焦慮青少年增加,但求助少

新冠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及焦慮症比例上升,但研究指出,接受治療的卻沒有增加。而台灣青少年自殺率,近年也不減反增,憂鬱症狀愈嚴重者,求助比例愈低,建議出現這些症狀,快求助專業……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