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症",共有369筆資料

憂鬱蔓延大學城?引爆點是失戀、人際困擾、還是就業壓力?

大學,是青春的尾巴,人生中最璀璨的「黃金時期」,但台灣的大學生,近乎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令人不禁擔憂,大學生怎麼了?灑滿陽光的校園裡,為何蒙上憂鬱陰影?留著一頭飄逸長髮的林芳靜,打從大一剛入學,就因個性開朗,很快與班上同學打成一片,假日也常與一掛好友出遊烤肉,感情融洽。但是,升上大二後,同學發現芳靜跟以前不一樣了,上課時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默默不說話,下課後也不和同學互動往來,臉上的笑容變少,看起來好像很累的樣子。
2017-12-28

彩繪心中一抹藍

對很多人來說,大學的生活如同披上光鮮亮麗的外衣,但在那外衣底下,不少學子懷抱濃得化不開的藍色憂鬱。面對新世代大學生的憂鬱症,治療方法當然也不能LKK,看醫師與心理諮商師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胡同,繼續彩繪人生。莊德凱是名五專學生,升上專四後,開始對未來的生涯該怎麼走感到徬徨。功課並不是頂好的他,背負家裡的殷殷期待,家人希望德凱繼續升學,但他覺得自己無法考上學校,另一方面又想以讀書逃避工作,因此吃不好、睡不著。更糟的是,他開始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常常自責,功課也一落千丈。德凱究竟怎麼了?
2017-12-28

失戀急救CPR

戀愛,是大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菜餚,摻雜酸甜苦辣各種味道,但有些人失戀時,彷彿大海嘯來襲,孤單地在水裡掙扎,游不上岸,甚至引發憂鬱症,身為父母、師長或朋友,該如何拉他一把,陪伴他走出陰霾?對大學生而言,生活的重心依序為課業問題、情感生活及社團活動,再次則為打工。感情順利時,當然走路有風,世界因此變得更美好;但感情遇阻時,不少學生的反應如世界末日般難以承受,甚至整個人生為之改變。
2017-12-27

藍色風暴來襲,學校能做什麼?

和青少年相較,大學生的生活重心不全在學校,但很多人不知道校園提供的資源其實很豐富。當身心遭憂鬱吞噬,學校往往是第一線的救援者,他們提供了哪些管道?如何將學生救出風暴?位在半山腰上,有寧靜的空間與寬闊的視野,學生或坐或躺,自在地聊天,傍晚時分還可坐在陽台眺望市區,暫時將煩憂拋諸腦後。
2017-12-27

智慧型手機APP,對憂鬱症患者改善憂鬱情緒有幫助?

低頭族有福了!手機也能幫助你掌握身心健康,趕走壞心情!手機應用程式最常用的就是社群軟體嗎?不妨多下載健康類型的app應用程式吧!一般健康的應用程式,除了可以記錄個人運動的公里數、步數、心跳、睡眠習慣等,幫助管理個人身體健康,另外更有許多心理健康相關的app能幫助憂鬱症患者改善憂鬱情緒、紓壓趕走壞情緒。根據2017年一篇發表於《世界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能有效治療憂鬱症,提供患者安全且可及性高的治療選擇!
2017-12-26

烘焙一客好心情

憂鬱症不是一夕之間產生的,平時能紓解壓力最重要。當烏雲籠罩時,大學生可以透過哪些管道分擔壞情緒?自己又該如何趕走鬱卒的「奇摩子」,烘焙好心情?有憂鬱傾向的人,大都希望得到別人讚美,或讓別人滿意,自己才會快樂,對於未來卻缺乏盼望,生命的意義和目標,也模糊不清。大學生面對壓力時,男生通常以打球等運動來宣洩,女生則和朋友聊天解決問題,除此之外,他們還可藉由哪些管道,處理不舒服的情緒?
2017-12-25

憂鬱症患者容易自殺嗎?

自從藝人倪敏然不幸自殺身亡後,媒體將憂鬱症患者尋短的議題,報導的沸沸揚揚,令社會十分關切;也有學者檢討,媒體報導太多負面消息,讓民眾的情緒受到衝擊,須加強自律。無論如何,憂鬱症病友與自殺的關係,已值得重視。過去的研究報告指出,自殺患者中,有五成罹患憂鬱症,二至三成是重度憂鬱症的病患;反過來說,在重度憂鬱症的個案中,四至六成患者曾經企圖自殺,10~15%會死於自殺。另有報告顯示,重度憂鬱症患者較一般人的自殺危險率高20倍。這些資料足以讓人警惕,需注意重度憂鬱症病患可能發生尋短的悲劇。然而,這群病患自殺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2017-12-25

動一動,給自己好心情配方

心情不佳,如何讓情緒High起來?除了看電影、購物、或和朋友去KTV唱歌吶喊,面對不景氣的環境,有什麼免費又有效的解憂放鬆法?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5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緩解憂鬱症病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也指出,有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憂鬱症與焦慮症的機率較低。連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歐巴馬,面對緊湊激烈的總統大選,也是以打籃球來紓解壓力。你是否也因低潮情緒纏身而感到無力?
2017-12-13

青少年嗜睡、暴食,可能罹患憂鬱症

週末睡到中午後才起床、挑剔食物,或不斷往冰箱覓食、不喜歡和父母交談,都是青少年時期典型的行為。但對某些青少年來說,不良的睡眠及飲食習慣,伴隨社會疏離,可能是罹患重鬱症的前兆。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精神科醫師Diane Sacks表示,這些青少年已喪失日常生活功能,注意力無法集中,飲食失調,即便每天睡到下午3、4點,依然感到疲憊,也不想與他人互動,讓自己變得孤立。
2017-12-05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民國72年以來,腦中風一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4千人死於腦中風,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腦中風是造成身心殘障的主因,值得重視。然而,民眾往往只注意中風病人癱瘓的肢體是否有進步,較少關懷情緒問題。 「中風後憂鬱症」其實很常見,醫學文獻報導的盛行率為20~50%;過去的研究顯示,中風後發生憂鬱症的因素包括:1.中風後肢體殘障的嚴重度:肢體殘障越嚴重,憂鬱症的機會越大。2.中風的部位:一般而言,左側額葉及顳葉部位中風,較易發生憂鬱症。3.神經傳導物質耗盡:中風時腦部受損的位置如在藍斑或額葉,可能會破壞正腎上素的產生或傳導,引發憂鬱。4.家庭支持系統:如果病患在中風前與家人(特別是配偶)關係良好,較不易罹患憂鬱症。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