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社群媒體",共有13筆資料

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易憂鬱?人格特質是關鍵

研究發現,較內向的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後有較多的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觀察孩子使用TikTok、IG等社群的感受,當青少年使用社群後失眠、不停的負面思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2024-03-27

「性格」會影響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解讀

研究發現,易產生負面想法的青少年可能較易與網友進行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憂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觀察孩子使用TikTok、IG等社群的感受,和他們討論,建立健康的社交習慣,遠離憂鬱與網路霸凌。
2024-03-26

憂鬱、焦慮?暫停使用FB、IG等社群媒體一週,有助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全台青少年不論是平日或假日使用超過兩小時的網路活動,前五名均有「瀏覽社群網站」。根據《網路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絡期刊》研究,停止使用社群媒體一週,將顯著改善憂鬱及焦慮,對幸福感也有正向影響。專家也傳授3個步驟,漸進式「減少社群媒體使用的時間」,為生活注入新活水。
2022-07-18

網路霸凌10 項數據曝嚴重性!想預防傷害可採取哪些行動?

董氏基金會出版新書《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內容提出關於網路霸凌10 項數據與事實,呼籲民眾從自身開始,共同防範網路霸凌傷害。
2021-04-16

羨慕IG、FB過得很好的人?3個步驟讓你停止覺得自己很廢

研究指出,生活中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2021即將到來,不妨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減少追蹤他人生活的時間吧!
2020-12-29

網路霸凌成新世代夢魘,4關鍵讓其更具傷害性

2019年底至今,世界各國籠罩在不確定來源、不知何時會結束、短短幾個月已帶走近70萬人生命的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但除此之外,有個看不見的「疫情」也持續傳播中,尤其影響青少年甚鉅。這個無所不在、看不見、也不知道如何有效防治的「疫情」,就是「網路霸凌」!
2020-08-31

網路成癮不是年輕人才有,該如何降低家中長輩對手機的依賴?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電玩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圍,使得網路成癮問題備受關注,但長期關注兒童身心問題的精神科醫師吳佑佑認為,除非是從不使用網路的「數位難民」,網路過度使用已非單獨發生在年輕一代,有不少上了年紀的「數位移民」也有明顯的問題,但成癮還須加上社會功能受到影響才能被視為疾病。 ​
2019-11-29

愛在IG、臉書放閃?3招避免掉進社群媒體的比較漩渦

3C世代,幾乎每個人都有用社群媒體的經驗,你是否曾在發生一件覺得自豪的事之後,盤算著要怎麼在社群媒體上呈現?又在發布後,將它不斷編輯或刪除?在某種程度上,社群媒體帶來一種「生活美好」的假象,用戶為了要維持光鮮生活的常態,處心積慮的表演,並迫使用戶將修飾過後的自己與他人比較。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究竟該如何避免社群媒體帶來的比較心態?
2019-11-05

臉書成癮、沉迷IG?6個方法幫你戒掉社群成癮!

每天通勤等車、排隊買便當、甚至睡前躺在床上,都會習慣拿手機滑一下臉書、逛一下IG?從事教育與家庭諮商工作的正向心理學專家戈斯坦,曾進行多項專案研究計畫。他提到,儘管我們都意識到,大家會刻意在網路上展現好的一面,但看到朋友每天在社群媒體上PO美食照或旅遊文等炫耀式的貼文,我們還是免不了會產生羨慕、忌妒或自憐自艾的情緒。想要避免自己陷入社群媒體帶來的負面情緒,該怎麼做?本文提供三個有效縮短掛網時間的方法!
2019-09-04

YouTube是最正向社群平台,常用Instagram則易產生負面情緒?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爆紅的返老還童照片,不是拍照APP的新功能,而是來自於社群媒體Snapchat內鍵的濾鏡功能。社群媒體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已不僅只有發佈貼文而已,《2018年台灣網路報告》指出,民眾最常使用的網路服務應用前三名為「觀看網路影音」、「社群網站使用」及「通訊軟體」;其中,社群使用率更超過八成,主要為20世代族群使用。根據一項由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與年輕人健康運動(YHM)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最易帶給年輕人負面心理健康影響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