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蔬菜",共有29筆資料

吃火鍋如何分辨蔬菜新鮮度,減少農藥吃下肚?

台灣人愛吃自助式火鍋,但衛福部食藥署曾抽驗發現知名火鍋店蔬果農藥超標,令人擔心吃到殘留的農藥。營養師傳授觀察蔬菜的外型、顏色、切面狀態等,了解是否新鮮,並建議蔬菜下鍋後就不要再喝湯,避免農藥吃下肚。
2024-03-27

蔬果切掉發霉處還可吃?扭轉4觀念,遠離黃麴毒素,降肝癌風險

景氣不好,不少婆婆媽媽省吃儉用,隔夜菜反覆加熱,發霉的麵包、水果,切掉發霉處依舊下肚。其實,隔夜菜、發霉食物對身體的危害,比你想像得大!有些食物放久了,還易產生黃麴毒素,除了引起急性食物中毒外,更可能增加肝癌風險。
2021-09-17

防疫期大量採買食材「囤貨」,菜籃族必懂保鮮法!

為防範新冠病毒感染,不少人由外食改成親自下廚,但防疫期必須減少到市場、超市的頻率,自行採購或收到宅配寄來的一周分量食材時,該怎麼分類管理?又該怎麼避免錯誤存放,造成食材耗損,保持食材的新鮮度呢?
2021-07-13

免疫力下降成防疫隱憂!營養師推薦6大營養素食物預防染病

疫情持續延燒,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維生素D能夠促進對抗病毒細菌的保護機制。究竟攝取那些食物才能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
2021-01-28

先吃蛋白質還是蔬菜?掌握進食順序,緩解胃食道逆流!

飯後胸口一陣灼熱,喉頭有一股酸液湧上來,小心!這些都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上三餐飲食不定,俗稱「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逐漸普遍。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改變進食順序,吃飯時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才吃澱粉,可以有效減輕飲食太甜太油膩造成的身體不適。
2020-03-13

綠豆、黃豆、黑豆、四季豆營養大不同,你搞懂了嗎

依據國健署2018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食物可分為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其中豆魚蛋肉類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選擇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有其優先順序,以植物性蛋白質及較為健康的飲食脂肪組成為優先,依序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不過「豆類」到底包含哪些?名稱後面有個「豆」的都算在內嗎?
2019-09-20

雙殼貝類及綠葉蔬菜,是極佳的抗憂鬱食物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能改善憂鬱疾患和症狀,具有高營養素的動物性食物是雙殼貝類(如牡蠣、蚌)、各種海鮮和內臟。植物性食物則是綠葉蔬菜、萵苣、椒類和十字花科蔬菜。這些食物可融入任何飲食模式中。
2019-08-27

預防便祕和大腸癌,吃「玉米」有解?

你家小孩也很挑食嗎?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調查,苦瓜、青椒、茄子是兒童最討厭的食物,其中苦瓜更以超過七成的比例,成為挑食兒童的頭號天敵。專家建議,除了可將小朋友最愛的玉米混入主食外,也能將玉米入菜,增加孩童不愛吃蔬菜的適口性,讓天敵變天菜,營養更均衡。此外,由於玉米屬於全穀類食物,不僅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還能預防便祕、糖尿病和大腸癌。
2019-05-03

用乾果機、烤箱自製果乾,瘦身族必懂的技巧

減肥就得多喝水,但對於不愛喝水的人來說,真的很痛苦!這幾年,網路上很流行果乾茶,把自然風乾的水果放入水中,就會有淡淡的水果香氣,替原本沒有味道的白開水增添風味。市面上也有不少業者販售沖泡果乾,吸引不少愛美女性爭相購買,但你知道嗎?就算沒有乾果機,也能用家裡的小烤箱,做出好吃或可沖泡的果乾……
2019-03-04

遠離便祕危機!外食族這樣吃,排便好輕鬆

研究顯示,台灣19~64歲男、女性,平均有85.6%蔬菜攝取不足3份。蔬菜攝取不足易有便祕、腸道蠕動緩慢等相關腸道疾病,且容易增加大腸癌等疾病的機率,到底外食族每天該吃多少量的蔬果才足夠?常吃自助餐、便當、小吃攤的外食族,又該怎麼運用小技巧,增加蔬菜攝取量?
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