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身體",共有81筆資料

打針吃藥好的比較快?

國人用藥量是美國人的6.5倍,「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是台灣特有的用藥文化,看病打針好的快,也被視為理所當然,卻忘了藥物、針劑對身體也會造成負擔。60歲的張伯伯說自己是藥罐子,常吃的藥品已放滿整個抽屜,「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藥全拿出來,我都可以開藥房啦!」張伯伯笑著說。不只因為張伯伯患有多項老人常見疾病,他老是變換醫院、醫師,才是滿抽屜藥品的主因。
2018-04-25

糖尿病教室(Q&A)

汪小姐有糖尿病三年,平日靠飲食、運動及口服降血糖藥Diamicron一顆來控制血糖,平常血糖大多在飯前126mg/dl以下,飯後2小時168mg/dl(平均),最近血糖達飯前193mg/dl,飯後2小時208mg/dl,請問需要再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嗎?A:汪小姐接受口服降血糖藥治療,是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表一),控制良好的血漿血糖值飯前為110~140mg/dl,飯後兩小時為140~200mg/dl。汪小姐飯前血糖高達193mg/dl,為控制不良族群,如果運動加上飲食控制,依然無法使血糖降低,就需要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通常糖尿病患應該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或良好範圍,至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低血糖症狀不明顯,所以控制在良好範圍即可,不必過分嚴格要求,只要不是在不良範圍即可。
2018-04-25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能讓老年人產生幸福感

身體不舒服和心情不美麗,哪一個會讓你感覺日子過得很痛苦?一項發表於《BMC老年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心理社會因素可能是造成晚年生活幸福感下降的罪魁禍首,而非生理因素。
2018-03-26

動中放鬆,找回自我

忙碌的生活是否讓你喘不過氣?你可知道情緒變化的任何訊息,都會呈現在身體層面,如憤怒的時候,會緊握拳頭、心跳加快、咬牙切齒、全身緊繃;緊張的時候,呼吸會改變、血壓會增加、手心冒汗、坐立不安;而當傷心、喜悅或不同的情緒改變時,也都會有不同的身體反應。因此,與身體溝通的時間愈多,對身體的不同感覺就愈能清楚地區別,也更能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與情緒變化。現在開始傾聽身體的聲音,重新探索、體會肢體動靜間的變化,學習尊重身體的智慧,一步步地放鬆吧!
2018-03-21

口臭除了牙周病,當心暗示這些身體疾病...

有口臭困擾的人,散發的氣味居然不盡然相同,可能是水果味、魚腥味,也可能是臭雞蛋味、酸臭味,儼然在逛一座小型市場,醫生便循著這些氣味,揪出病因!
2018-03-14

失眠透露什麼警訊?

側睡也不行,趴睡也不是, 夜裡輾轉難眠,其實透露的訊息不只是失眠而已, 更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大舉來犯前的警訊。 結婚三年多的燕華常常暗夜蒙被偷哭,最近她失眠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夫家開店店務繁雜,屢屢讓她忙得喘不過氣來,加上三不五時得應付時而爭執的公婆,最近處理店務老和另一半意見不合,讓她心力交瘁。
2018-03-14

為上班族量身打造,學會這幾招讓你精神百倍

我們為上班族規劃了3個運動處方箋,不論你是屬於長站型或長坐型的上班族,依照處方,抽空服 用,讓身體的每一處肌肉都健康。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一周 3次、每次運動約 30至 的研究指出,每天運動 30到 40分鐘,選擇游泳、慢跑、45分鐘,每週 5天,持續運騎腳踏車等大肢體的有氧運動 12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動,並且持之以恆,對身體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強。
2018-03-09

健康運動,減少傷害

了解了運動對健康的好處後開始運動,怎麼反而伴隨了運動傷害?為了促進心肺功能而運動,卻有人猝死於心臟血管併發症? 適度的運動對人體身心可帶來無數益處,這是無庸置疑的,許多醫學專家也不斷地鼓勵我們平日應有持續運動的習慣。但是,不當的運動卻可能引發運動傷害或心臟血管系統的併發症,對健康與日後生活影響深遠,這是我們在享受運動對健康的效益與樂趣時無法輕忽的,運動前更應多多充實有關於健康與運動的正確觀念。
2018-03-09

從便便看健康隱憂!一分鐘檢測腸道健康

研究指出,消化功能受損,不只會引起腹瀉、便祕和息肉,也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身體機能衰老、慢性疲勞、過敏等慢性病。如何知道自己的消化功能好不好呢?沒有每天排便代表腸道不健康嗎?本文教你如何從糞便的形狀和顏色,檢視腸道健康!
2018-03-01

小孩腳步聲吵到鄰居?怎麼讓孩子聽懂身體說的話,學會「輕聲走路」

住在公寓或大樓裡的孩子,常被要求「走路小聲一點」、「不要老是蹦蹦跳跳」,雖然這有點違背孩子開心時容易雀躍不已的天性,但為了不吵到鄰居,父母還是要耐心教導孩子。只是,孩子常一興奮起來,就忘了爸媽的叮嚀,總讓爸媽很煩惱,到底該怎麼教,孩子才能學會輕聲走路,舉手投足都優雅呢?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