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運動休閒 運動有助自閉症.ADHD調適情緒、專注學習 專家示範引導技巧

運動有助自閉症.ADHD調適情緒、專注學習 專家示範引導技巧

出處/ 大家健康網站、圖/Pexels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026
收藏 瀏覽數 : 9026
運動有助自閉症.ADHD調適情緒、專注學習 專家示範引導技巧
自閉症、ADHD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在社會適應上較辛苦,易累積情緒壓力,導致適應更困難,但運動可調節大腦中的杏仁核(情緒腦),增加情緒調適能力,減少「挑戰常規」的行為。由於特教生的情緒比一般人更強烈,師長要學會溝通方法,使用特定技巧引導,幫助他們克服障礙,才能享受運動刺激大腦、提升認知力、控制力等好處。
 
自閉症(ASD)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特教生中人數最多的兩大類,因疾病性質不同,引導方式也大相逕庭,家有這兩種特教生的父母們請注意以下提醒。

自閉症者會自我隔絕 可引導「溝通」、延長運動時間

電影《終極密碼戰》中的自閉孩童賽門,下校車前要先看圖片,圖片裡有校車司機、爸媽。當他下車,媽媽在門口迎接,但他的雙眼沒有直視媽媽,口中重複著:「媽咪,我到家了。」此時媽媽雙手指著賽門的眼睛示意說:「看著我。」當賽門看著媽媽的眼睛、進了家門,才完成回家的程序。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副研究員潘正宸解釋,自閉症小孩需要固定的生活SOP,並「視覺化」來引導他執行,如果脫離習慣的流程,易憤怒、不肯配合。(延伸閱讀:教養過動的ADHD、自閉兒等特殊生 黃金期做對運動事半功倍
 
與其他特教生一樣,運動對自閉症患者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師長的引導技巧相當重要。潘正宸曾透過訓練使一位20多歲、平常不主動講話的智能障礙及自閉症成人,增加在跑步機上中等運動強度的運動時間。以下是教學方式,也可用在20多歲以下的自閉症青少年、兒童。
 
首先在沒有任何刺激下,多次測試他獨立在跑步機上的快走時間,有時不到5分鐘就自行停止。之後在住家沙發上,潘老師在小黑板上寫了數字1~10,跟他約定「每當我圈到10(手也做出動作),你可拿到你最喜歡的網球(增強物)來玩。」然後這樣引導:
  • 第一次直接圈「10」,給他網球(他可立刻玩),等待30秒後,收球。
  • 再教學一次,「每當我圈到10,你可拿最喜歡的網球來玩。」
  • 從「9」開始圈,隔數秒後再圈「10」,給他網球。依此類推,最後從「1」開始圈到「10」再給球玩,使其練習等待。(延伸閱讀:小孩懶洋洋 如何讓家變成運動與活力啟蒙地
▼注意事項
1. 圈數字的過程,可增加數字間的秒數,並提醒要等待。
 
2. 等完成教學,再進行跑步機快走任務。依據個案能力,可調整成數字1~20的預先學習引導。進一步引導圈到20,少年才能離開跑步機玩球。(延伸閱讀:找對學習方法,幫學障兒跨越「學習障礙」
 
家長可從小目標著手,善用增強物幫孩子累積信心,但增強物不能無止盡或濫用。增強訓練可使自閉症者對於任務的容忍度逐漸提升,達到增加運動量的目的,引導過程中可能因不耐煩,個案會對增強物發出「球!球!」的聲音,這是溝通行為,事實上「一定運動強度的運動量」與「發出聲音來溝通」是實驗目的;也就是說,透過有效的個人化增強系統,是發展自閉症者運動行為的一種方式。
 
系統性訓練後第九次,個案連續運動達26分鐘,平均每分鐘心跳率125到148。第十次褪除增強系統後,個案自行快走持續超過30分鐘。潘老師強調,善用有效的增強系統,才能使目標行為增加。
 
自閉症者不易像一般人自主地運動,但運動對其生理上的發展很重要,所以必須由他人來誘導運動。啟端職能治療診所創始人,也是前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吳端文解釋:「自閉症會沉迷在自我的行為裡或自得其樂,不會自行向外探索;如果沒有外界引導,可能已幾十歲仍自我封閉。」(延伸閱讀不想孩子沉迷手機、成長落入冬眠期?利用假日引導孩子愛上運動!

「小大使」幫助不參與活動的孩子,能增加自閉兒運動機會

吳端文解釋:「一般人以為自閉症者不願與他人建立關係,其實不然。一個看似對操場上的遊戲不感興趣的自閉症孩子,可能是被操場上的喧鬧所淹沒。避免目光接觸的自閉症成年人,可能只是想避免過度刺激或想更專心於談話。固定節奏且重複性的動作(如拍打、搖擺身體等)是一些自閉症患者應對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方式,不是他們對社交不感興趣。
 
在操場上,自閉症兒童總在外圍活動,可能是沒有展現出社交動機被忽略,而且他們也可能無法在人群中識別出認識的朋友,因此引導格外重要。國外某學校曾設立「小大使」來幫助不參與活動的孩子,這增加了自閉症兒童運動的機會,也帶來更好的社交網絡。
 
據研究,足量的運動可幫助自閉症者減少「挑戰常規」的行為,例如發脾氣不肯配合班級常規,讓他們更願意配合生活中的流程,所以即便引導運動不容易,仍值得師長學習。(延伸閱讀:怎麼確認孩子有無學習障礙?

過動兒太好動 注意安全並嘗試不同運動型態

跟自閉症相比,ADHD患者對外界的反應看起來完全相反。潘正宸形容,ADHD兒童可能有過度神化自己的傾向,認為可攀牆、爬樹,像蜘蛛人、超人般飛天遁地,需師長設立安全界線。ADHD有探索外界的特質,可讓他們嘗試不同型態的運動,包括「開放型」與「閉鎖型」運動,以便找到最適合的運動。
 
「開放型」是指變化較多的運動,如球類、遊戲類運動,需要及時應變後做出反應,其「認知負荷量」較高,可提升認知功能。而「閉鎖型」是指動作型態不斷重複,舉凡跑步、游泳等。每個孩子喜歡的運動不同,建議家長多嘗試,搭配這兩大類的運動讓ADHD孩童交替進行。長期下來,「運動」可幫助他們管理行為。(延伸閱讀:天冷怎麼幫幼兒發洩過動精力!專家推薦5款親子居家體能遊戲
 
吳端文提醒:「運動有助於正腎上腺素在腦幹覺醒中樞的平衡。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和精神病學家Amelia Russo-Neustadt博士說過:『長期運動改善了藍斑核(腦中合成正腎上腺素的地方)的功能,以至不易驚慌,或對情況做出不成比例的反應,也較不煩躁。』同樣地,運動擔任調控基底核(腦中負責專注系統切換順暢的器官)神經傳導的角色,該區域是ADHD兒童異常的區域,也是中樞神經刺激劑的關鍵結合站。」

運動越複雜 對刺激大腦發展越有幫助

研究顯示,運動越複雜,提升正腎上腺素的效果越好。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與在跑步機上單純跑步的老鼠相比,練習複雜運動技能的老鼠能更顯著地改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濃度,這正是小腦的健康指標。
 
「武術、芭蕾舞、溜冰、體操、攀岩、登山、騎自行車、划獨木舟等運動,對於成年人和ADHD的兒童特別有幫助,為什麼?因這些運動需要高度技術動作,能刺激大量的大腦區域,這些區域控制了平衡、計時、排序、評估結果、切換、改錯、精細動作調整、抑制,當然還有高強度的專心和注意力。」吳端文說。

不論是遵從SOP的自閉症或喜歡向外探索的ADHD孩童,跟一般人一樣都需要足量的運動,對他們來說,運動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一般人。研究顯示,長久且適當的運動可幫助特教生提升認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過,更需要的是學校、家長共同配合,規劃孩子每日規律的生活作息,讓他們每天有60分鐘的身體活動量,才能發揮更好的綜效。(延伸閱讀:5~17歲孩子每天應運動1小時!親子如何選運動增身心健康及抗壓力?

即日起至 3月25日,親友一起挑戰「票選任務」、「閱讀任務」、「運動任務」即可參加抽獎,【親友共動x康健身心】三項任務都完成還可抽 Apple Watch喔!→點擊參加活動

還有一起來跳【邊玩邊跳x動出好心情】親友運動,並於自己的社群(FB/IG/Tiktok)分享親友共動照片/影片,參加串流活動就有機會抱走萬元大獎喔!→點擊瞭解活動方式

【好康活動】填問卷、抽禮券!即日起至111年3月13日,填寫線上問卷、分享親友共同運動經驗,就有機會獲得200元超商禮券、玫瑰花槌、運動毛巾等好禮喔!→點擊填問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