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壓力",共有308筆資料

肚子餓就易怒、不開心?原來是血糖搞的鬼!

當人們想到負面的情緒狀態和壓力時,通常會想到心理因素,而非代謝因素。然而,2018年9月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低血糖會帶來強烈的生理與心理壓力,且血糖的驟降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影響。
2020-06-22

有壓力、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如何判斷是肚子餓,還是情緒性進食才吃不飽?

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人們並不總是為了滿足生理飢餓才進食。許多人會因情緒低落或焦慮,以「食物」調解情緒,令人好奇是怎麼回事?其實,負面情緒可能產生空虛的感覺,人們為了填補這些空白的假象,在食物中找到舒適感,以壓制和舒緩負面情緒。
2020-05-27

防疫新生活運動也別忘了紓壓!當心壓力、孤單、睡眠不足會增加疾病感染風險

在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及全民的團結努力下,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於平穩,為了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推動新生活運動。提醒民眾,千萬別忘了紓壓的重要性!因為壓力、孤單和睡眠不足都會造成免疫力大幅下降,若此時正好暴露在有病毒的環境下,受感染的機率就會提高,這是2020年3月刊登於《神經科學新聞》的研究所指出。
2020-05-25

新冠肺炎居家防疫,卻助長家暴事件?該如何陪伴受虐兒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沒想到卻意外助長暴力?因應疫情,各國政府相繼推出防疫政策,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居家防疫和在家工作措施。然而,卻有人因不滿生活失去掌控,而把氣出在家人身上,導致全球家暴案件急速上升!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家庭卻發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當家庭暴力成為家庭祕密,「家」不再是安全、避護的避風港,在孩子最恐懼時,該如何陪伴他們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2020-04-30

壓力讓人更能同理,也更容易感受他人的情感支持!

世界各國正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困境中,雖有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數民眾仍有對未知的不安與壓力,但壓力不見得都是帶來負面影響,根據一篇2020年2月刊登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壓力會使人們更容易給予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於人們和他人產生聯結來因應負面情境。
2020-04-13

小心3大危險耳鳴,讓聽力喪失!就醫治療這樣描述,有助診斷

耳鳴是指外在環境沒有其他噪音干擾時,耳朵感知到喀噠聲、嘶嘶聲、咆哮聲或嗡嗡聲。聲音可能非常高頻或低沉,也可能單耳或雙耳同時聽見聲音。耳鳴可能是身體的警訊,建議及早就醫找出病源。究竟耳鳴到什麼程度必須就醫,以免影響聽力?就醫時該怎麼描述,能幫助醫師判斷?若突發性耳聾,又該如何治療?
2020-03-25

葉金川:用「平常心」防疫,把壓力留給專業

面對不知何時會結束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民眾高度警戒,讓自己備感壓力。擁有防疫實戰經驗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提醒,「擔心並不能解決問題」。具備防疫知識及保持平常心,才不會擴大焦慮感。他也以自身經驗傳達:旅遊轉換環境、保持休閒、規律運動、回歸日常,是重要,也是有效的防疫。
2020-02-24

奧運攀岩國手李虹瑩》衝刺「亞錦賽」及「2021東京奧運」,挑戰更突破的自己

被譽為「攀岩界桂綸鎂」的李虹瑩,曾在亞運運動攀登項目榮獲第6名,2019年亞錦賽取得銅牌,做為台灣第一位攀岩國手,她一路走來都是孤單一人,總一個人打理比賽事務、出國參賽。直到2018年亞運將「運動攀登」正式納入競技項目,她才被看見。李虹瑩說:「我如果獲得更多關注,就能讓大家更看到這項運動。」或許就是這股責任感,驅使她不斷進步、努力朝心中的完美比賽前進,現在她也正為了獲得2021東京奧運的運動攀登參賽資格而努力備戰……
2020-02-19

起床就排隊買口罩和消毒液?3招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焦慮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總計全球已有三萬多例確診,超過六百人死亡,其中包括最早公開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醫師。不少民眾擔心SARS悲劇重演,不只搶購口罩,連宣稱有殺菌效果的漂白水、酒精和乾洗手液都銷售一空。儘管疾管署緊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天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狀況,並採行口罩實名制,透過Line官方帳號「疾管家」等方式安撫民心,還是有許多民眾擔心被感染、買不到口罩,而感到焦慮無助,有些長輩甚至把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究竟該如何檢視自己是否「過度焦慮」?又該如何緩解其伴隨而來的負面情緒呢?
2020-02-07

努力減肥卻瘦不了?原來「這個」過高,呼吸也會胖!

許多人都曾遇過努力減肥,卻愈減愈肥的窘境!試了那些號稱輕鬆就能瘦的懶人減肥法、斷食減肥法,努力運動、克制飲食,卻還是瘦不下來,難免讓人灰心喪志!難道真有人「呼吸就會胖」?醫師提醒,如果努力減肥卻成效不彰,也許是「壓力肥」,建議可以先從紓壓開始,一步步擊退導致肥胖的元兇! ​
20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