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元氣生活

切辣椒總是「辣到手」?怎麼緩解?

日前,電視播出一則「有位張姓民眾用手挖除辣椒籽,整隻手辣到受不了,趕緊浸泡醋中、泡糖水,還是又痛又腫,最後前往醫院掛急診挨針才得到緩解」的新聞,無獨有偶,一位莊太太也有類似辣到手的經驗,在切完小辣椒後,整隻手辣到像被火灼燒一樣,浸泡冰牛奶中約十分鐘後,辣痛逐漸消除,整個人鬆了一口氣。為什麼同樣是辣到手,不同的緩解方式,效果竟然有天壤之別?
2020-09-23

牢記全台十大危險海域、學會辨識危險地形及自救,玩水露營時別讓溺水意外壞遊興

南投縣仁愛鄉武界壩週日疑似閘門故障,無預警放水,造成下游5名在武界一線天野溪露營的遊客慘遭暴漲的溪水沖走,造成四人死亡。事隔不到一天,國際武打巨星成龍近日為電影《急先鋒》接受訪問時,提到他在拍攝騎著水上摩托車的場景時,意外落海溺水,消失在眾人視線裡45秒,把導演唐季禮嚇哭,所幸最後人平安無事。天氣炎熱,去溪河、海邊等祕境玩水消暑,成了出遊的熱門選項,但不時傳出的溺水意外,總讓戲水者心頭蒙上陰影。其實,溺水意外是能預防的,適時精進水域安全觀念與自救技巧,學會判斷海邊、溪流的水向和地勢,才能放心地體驗水上活動!
2020-09-15

多穿紅色服飾,防曬效果更好?5個讓夏天衣物更涼爽的訣竅!

紫外線是皮膚老化的殺手!問起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最防曬,相信多數人都會說白色,國健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在衣著方面建議選擇淺色、透氣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但有報導指出,紅色光波較長,可以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防曬效果最好,顛覆了大家的觀念。究竟是否真是如此呢?
2020-09-11

腋下多汗真尷尬,5大止汗療法哪種好?

很多人在天氣悶熱、或緊張時,汗腺分布較多的頭頸部、腋下及雙手容易「出汗」,其中又以腋下多汗,甚至有狐臭,最令人尷尬。假如同時有這兩種困擾,可以一併治療嗎?目前流行的治療法,又各有哪些優缺點?
2020-09-10

乾洗髮、蓬蓬水、頭皮淨化液,真能去油?還是增加掉髮、禿頭危機?

爆汗時刻,種種乾洗髮、蓬蓬粉或蓬蓬水噴霧、髮根控油產品,常成為油性髮質少女的最愛,這些「頭髮救星」不僅平時可讓瀏海恢復蓬鬆原貌,做月子不方便洗頭時,也能拯救塌陷的頭髮,讓頭髮看起來豐盈乾爽,但新聞上出現女大生使用乾洗髮產品,竟然導致禿頭!到底使用久了,會不會有掉髮危機?
2020-09-07

游泳消暑,如何避免下水後腳抽筋?

下水後出現抽筋,是惱人的戲水經驗,要如何避免?「知己知彼」,瞭解為什麼下水後會抽筋的原因?再做好防範,就能防止抽筋頻頻發生。(延伸閱讀:去海邊或溪邊玩水,腳抽筋怎麼自救?)
2020-09-04

止汗劑有用嗎?如何正確使用?注意少了這個成分,就是體香劑

每年一到夏天,就是晶晶最煩惱的時刻,每次外出總是沒過多久,就因為狂流汗,導致上衣腋下位置濕成一片,只得兩側手臂夾緊緊,真是令人尷尬!究竟,市面上的止汗劑能否為她解決流汗的困擾?透過這篇報導,讓你從挑選、使用到注意事項,一次搞懂止汗劑!
2020-09-02

為什麼溺水的人都剛好會游泳?遇意外「魚雷浮標」比「救生圈」更能自救?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民國108年全台水域發生事故的人數是948人,其中有29人失蹤、558人死亡、361人獲救;在溺水的人之中,死亡的佔比仍為最大宗。此外,觀察近年的水域事故發生人數,從民國104年的594人逐年增加到108年的948人,是呈現成長的。可見,隨著夏日氣溫逐年升高,戲水的安全仍值得多留意。
2020-08-26

玩健身環+每天吃6顆蛋,月減5公斤,但專家說小心肌肉萎縮!

外型圓潤的雅琪平常很少運動,但最近入手了火紅的Switch遊戲《健身環大冒險》,發現玩遊戲能同時運動,一舉兩得,因此每天都玩兩小時才過癮。後來在遊戲交流社團中,看見有人分享每天使用健身環,搭配極低熱量的飲食法(每餐兩顆茶葉蛋,加上生菜沙拉,一星期僅1〜2餐吃半碗飯),一個月後體重竟少了5公斤,因此想效法網友的方式減肥,但他有點擔心,用這種方式減肥,會不會很傷身體,或是很快就復胖?
2020-08-26

「紫外線殺菌燈」和「臭氧」分開用,更能幫過敏氣喘兒滅菌?用對抗菌、除塵蟎產品才有效!

潮濕的季節,正是塵蟎橫行的時機。若家中有過敏兒、氣喘兒,爸媽無不用盡方法,希望能杜絕塵蟎的危害。市面上的抗蟎方法百百種,有抗蟎吸塵器、紫外線燈、抗菌除蟎洗衣精等,這些產品怎麼用才有效?此外,有「紫外線+臭氧殺菌燈」的業者聲稱使用紫外線與臭氧同時殺菌,可消除環境中99%的細菌、塵蟎,卻有公衛系教授提醒這樣用,殺菌效果反而打折,到底使用這些產品要注意什麼?
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