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運動休閒 樂齡族跟著專家運動練腳力,防骨鬆、肌少症!

樂齡族跟著專家運動練腳力,防骨鬆、肌少症!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41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332
收藏 瀏覽數 : 10332
樂齡族跟著專家運動練腳力,防骨鬆、肌少症!

想預防骨鬆、肌少症,只散步、爬山還不夠!復健科醫師提醒,適當的阻力運動訓練能刺激肌肉及骨骼生長,增強肌力及肌肉量也可提升跌倒時的應變力。政府2021年起已在各縣市設銀髮健身俱樂部,怎麼練?以下完整分析!

每個人的體能和活動量不一,運動強度與時間要個人化調整。年輕人重視體態雕塑,但對高齡者而言,運動還能防老保命!61歲的陳姓退休女老師身材瘦削,有骨質疏鬆症,必須定期回醫院打治療骨鬆的針劑。在骨科醫師轉介下,她來到羅東博愛醫院銀髮健身俱樂部「活力學苑」接受阻力運動訓練,搭配原有的有氧運動習慣,半年後骨密度T值(T-score)從-4.6進步到-2.8,成功延緩骨質疏鬆的進程(骨密度T值的負數值越大,代表骨質疏鬆症越嚴重)。

70歲的魏先生喜歡與孫子一同走登山步道,但他常走10分鐘就氣喘吁吁、雙腿無力,步伐明顯跟不上,同樣在進行半年的運動訓練後,如今已能跟著孫子登頂。

羅東博愛醫院銀髮健身俱樂部「活力學苑」物理治療師李雪翔表示,隨著生活與交通愈來愈便捷,大家已習慣車輛代步、「能坐就不站」,骨質疏鬆成為一大健康問題。身體瘦弱的高齡者與體型豐腴者相比,骨骼少了體重的壓力,更是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

增強骨質、肌力,4大類運動必做

想預防骨鬆、肌少症,運動量要多少才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身體活動量每週至少要有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週2次的全身肌力運動,以及每週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的身體活動。

李雪翔提醒,骨鬆患者的運動菜單必須量身打造,除了步行、慢跑等有氧運動之外,更應養成肌力訓練、平衡訓練、柔軟性訓練的運動習慣。

1.肌力訓練:使用油壓式重訓器材、自體重量訓練(如深蹲、伏地挺身)

推薦原因:強健的肌肉能更好地支撐和保護骨骼組織,而避免肌肉流失、增強肌肉力量也有助於提高骨密度。

2.平衡訓練:單腳站立、太極拳、瑜伽及彈力球等

推薦原因:改善平衡感能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

3.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或水中有氧運動、騎自行車或使用固定式腳踏車(飛輪)

推薦原因:有助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骨骼獲取足夠的養分,改善全身健康狀況。

4.柔軟度訓練:進行全身性伸展運動、瑜伽或皮拉提斯

推薦原因:增強關節的活動範圍,預防運動傷害。

重拾行動力,專家推薦居家下肢操

有氧運動可選擇在戶外進行,運動之餘也能藉環境轉換來放鬆身心,但若天候不佳或難以外出,李雪翔物理治療師推薦數個適合居家進行,能夠增強肌力、提高骨密度的運動。每天至少一組,每組進行8~10下。習慣運動強度後,可再增加至每天二組。

動作示範/李雪翔物理治療師、攝影/張芮瑜

1.靠牆深蹲

好處∶增強下肢肌力,有助提高骨密度。

①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尖與膝蓋在同一直線上。
②下蹲時,保持背部挺直。
③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站起。
  
X需避免的錯誤姿勢∶彎腰駝背或踮腳尖


 
2.伏地挺身

好處∶增強上肢和核心肌力,無需器材,隨時隨地可進行。

①雙手放在肩膀正下方,雙腳併攏、腳尖撐地,身體保持直線。為求運動完整,若腳尖撐地暫時無法起身,可先採取基礎版—雙膝跪地(美人魚伏地挺身)的方式,減輕上肢和核心的負重壓力。
②手肘彎曲下壓,胸部接近地面。
③手肘再用力推回起始位置。

 
 

基礎版—雙膝跪地伏地挺身
 

3.椅子坐站

好處∶增強下肢和臀部肌力,改善平衡和日常功能的活動能力。

①坐在平穩不會滑動且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與肩同寬。
②雙臂交叉放在胸前。
③用雙腿力量站起,然後再坐下。

4.站立側抬腿

好處∶加強髖部和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和穩定性。

①站立時可一隻手扶住牆壁或椅背,以保持平衡。平衡感較佳者,可直接操作。
②另一隻腿向側面抬起,保持身體直立,不要傾斜。
③放下,換另一隻腿。

  

5.弓箭步大步走

好處∶增強下肢和臀部肌力,改善平衡和協調性。

①站立時,雙腳與肩同寬。
②一腳向前跨一步,屈膝下蹲至後腿膝蓋接近地面。
③站起,換另一隻腿。

X需避免的錯誤姿勢∶彎腰駝背或膝蓋往前超過腳尖

打高爾夫、桌球也會受傷!
運動避免快速急停

物理治療師李雪翔分享,不少社會人士愛打高爾夫球,但他曾遇過因骨鬆而一揮桿就肋骨斷裂的案例;也有45歲女性嘗試新興球類運動,沒想到一個快速起步,小腿肌肉拉扯阿基里斯腱,左腳跟骨就骨折,檢查才發現已經骨質疏鬆。

他表示,骨質疏鬆者要盡量避免突然高衝擊的運動,例如跳繩、激烈的球類運動,因為快速跑動的動作和高強度有氧運動,可能會造成脊椎和股骨頸等部位的壓力,增加骨折的風險。

另外,未循序漸進就貿然嘗試重量過重的舉重訓練,也會導致骨骼和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打高爾夫球時,揮桿等扭動和旋轉的動作需瞬間發力,也易導致脊椎、髖骨和腳跟跟骨骨折。

骨鬆者用律動機要小心!

坊間有不少律動型電子運動設備,李雪翔提醒,律動或震動機器橫向施力或垂直震動過大,會導致關節和骨骼承受不自然的壓力和震動,對骨質疏鬆症患者來說風險較高,使用前建議先詢問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全台銀髮俱樂部據點多
專業教練帶領更安全

衛生福利部國健署早已為銀髮族預備能安心運動的健身場域,2021年至2025年間預計於全台各縣市布建共28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據點,結合地方政府公有閒置或低度使用的空間,再透過醫事及相關專業團體進駐,提供健康促進活動,提升銀髮族運動的可近性。

目前全台已有163個據點運作中,羅東博愛醫院活力學苑正是宜蘭縣8個據點中的一處,2021年起掛牌成立,每年平均為80~100位個案提供增加肌耐力、骨密度的運動訓練。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主任何春生醫師表示,阻力運動能刺激骨骼生成,骨鬆患者應養成每週2至3次的運動習慣。平常除了做有氧運動訓練,還要搭配中等強度的阻力訓練,同時鍛鍊關節和肌肉,才能預防骨折發生。

適當的阻力訓練可減緩骨質疏鬆症的進程,患者也能降低提重物、趕著過馬路等日常行為跌倒而骨折的機率,減少日後醫療照護與失能的風險。(延伸閱讀∶銀髮健身俱樂部核定據點)

❤️更多【骨鬆、肌少症飲食、運動祕訣、治療方法】,請看113年9-10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富爾特

關鍵字: 骨鬆骨質疏鬆肌少症運動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