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阿茲海默",共有22筆資料

長期失眠、睡太多恐釀失智症!一表看「助眠食物」讓你睡好覺

根據調查,全台約10%的人苦於慢性失眠,睡眠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的判斷能力、記憶力,還可能提高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風險。董氏基金會提醒,含色胺酸的食物可幫助合成褪黑激素,調節生理時鐘,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2021-04-05

照顧失智症的老伴更易憂鬱!如何減緩無力、不安情緒?

老老照顧的情況成為常態,國外研究指出,照料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提醒,照顧者的自身健康和被照顧者同樣重要,可多利用身邊及社會上的支持系統,自我關照
2021-03-17

銀髮族合唱阿卡貝拉,活在當下,探索新的自我

「阿卡貝拉」音譯自義大利語「A Cappella」,意思是「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可獨奏表演,也可伴奏合唱。對於老年人來說,阿卡貝拉是「預防失智症」最好的活動之一,台北仁濟院自2016年起開設阿卡貝拉課程,希望鼓勵長者透過歌唱,樂在老年、活在當下,進而擁抱未來……
2020-09-15

50歲開始就要預防失智!用飲食、運動和睡眠,讓大腦凍齡

過了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大於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呼籲民眾從50歲開始,超前部署,透過吃、動、睡三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
2020-09-01

對人冷淡、不理不睬!當心易和憂鬱混淆的「失智」徵兆

9月是國際失智月,隨著此議題的防治宣導,越來越多民眾對憂鬱症及失智症的差異有所關注。不過,根據一篇2019年7月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然而它在研究和照顧上卻常被忽略。統計顯示,約有45%的失智症患者出現情感淡漠現象。
2019-09-16

家有失智者,如何安心過好年?

農曆春節將至,該如何陪伴失智者過年?許多民眾都很期待年節和許久不見的親戚團聚,但因原有生活模式改變,環境刺激增加,失智者反而比平時更容易發脾氣或出現混亂行為,甚至容易在飲食、外出時出現意外,令家人手忙腳亂。專家建議,家有失智者的民眾只要放下期待、順著失智者,多讚美鼓勵失智者,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就能開心過好年。
2019-01-19

自我檢測,揪出身體是否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彷彿身體著火,會造成器官、組織逐漸失去功能,導致肝炎、肺炎、腎臟炎、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2004年《時代》雜誌更將「慢性發炎」稱為人體的「神祕殺手」!究竟該如何自我檢測身體是否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呢?
2018-11-01

老後生活,如何過得幸福健康?

你知道嗎?研究發現,懂得禪修或冥想靜坐的法師和修女,海馬迴記憶功能特別強,比較不容易失智。想要幸福終老,光是身體健康是不夠的,心理健康、精神愉快更是活躍老年的關鍵,而且不要等開心的事找上門,而是要主動尋找開心的事……
2018-08-31

滑輪甜心王佳葳》小眾運動也能闖出一片天!

一位來自南臺灣的甜美女孩,三歲半時因父親買了溜冰鞋,從此跟溜冰及滑輪結下不解之緣。至今已練溜冰及滑輪超過17年,是速樁界的優秀選手。媒體常形容她外型與實力兼具,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高三那年,她曾一人照顧同時生病住院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壓力大到崩潰痛哭,也讓她被迫早熟。如今事過境遷,回首那段往事,王佳葳說:「最高興的是,現在自己可以賺錢分擔家計,不必讓爸爸一人扛。」
2018-08-30

和人工反式脂肪說再見,另要小心飽和脂肪陷阱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5月呼籲,目標在未來5年內杜絕食品中的人工反式脂肪,以幫助全球對抗心血管疾病。為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臺灣衛生福利部亦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準),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違反者將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命令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