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有「國民妹妹」之稱的日本前桌球選手福原愛爆出婚變,諮商心理師陳彥琪認為,福原愛的事件,大家把它當八卦看,但也引起了共鳴,凸顯了一種民眾習慣的文化社會架構的價值觀,也許故事中的男主角,反映了許多男性在配偶感受及親人感受中的兩難;也許,每個踏入婚姻的女孩子,都曾是福原愛,滿溢幸福、期待幻想,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跨入另一段生涯,務實面對與另一半家人的相處。因此,僅用「差別婚」、文化差異來理解這對男女,可能都太過狹隘,婚姻故事百百種,我們也來看看其他人妻在婚姻中可能面對哪些為難……
人妻A:「新婚後公公會來家裡打掃,不會先告知。婚姻初期我要上班,至少不會跟他同處一室,比較不會那麼不舒服。但後來他打掃的幅度越來越大,家裡的擺設也開始改變,好像身為女主人裝飾的權利被剝奪了,我開始有一種厭煩的感覺。」
「有一次,公公在桌上放了一個花瓶,我把它收在抽屜,結果...第二天又回到桌上!他好像在跟我說:『我才是老大』。之後變本加厲,做他任何想要的調整,我時不時擔心緊張,內衣有沒有被看到?啊!保險套放在床頭。後來,他開始發脾氣,吸完的灰塵倒碗裡放桌上……我竟然可以待在那個家那麼久,那根本不是我。」
人妻B:「常常聽到夫家對於我的族群的負面言論,如:『外省仔』、過去的資源不公或刻板印象。如果真的當彼此是一家人,是不是家人相處的時候慎選話題?」、「覺得自己被邊緣化,好像除了小孩和家庭的事情,沒有話語權;公婆家話題總是以男性為主,沒有真正連結的感覺。」
人妻C:「目前家中80%收入仰賴老公,育兒這點最最最有感,卻又好像不能抱怨,小孩所有事情就是我來處理,幾年幾班可能爸爸也不曉得,當然孩子與他也就沒那麼親密了。家事不沾一根手指,我試過,即使回娘家,回到婆家後大伯、小姑吃的碗筷,堆超過水槽,還是不會有人去洗……」
這些故事聽來是不是好熟悉?穿插其中的最大公約數是——你或你的家人踩到我的線了!
陳彥琪表示,在她接案的過程裡,這樣的狀況非常多,「很多伴侶間的問題,都跟原生家庭的界限問題有關。」
溝通要循序漸進
陳彥琪解釋,界限這個議題包括空間的實際界限,還有心理界限,「以公公打掃這個故事為例,把那個擺設移掉了,但你發現它又不屈不撓的出現;以為可以給個軟釘子,但對方極可能根本沒有覺察,他仍認為他是在照顧孩子,甚至先生也會認為,『爸媽就是幫忙打掃,有什麼不好?』」
不該是你的伴侶去跟你的爸媽溝通
與原生家庭有關的議題要回到伴侶的關係裡處理,「如果演變成媳婦要去跟婆婆、公公說,那是很奇怪的界限。」
以公公無預警造訪的案例為例,陳彥琪示範對伴侶的「非暴力溝通」:第一,說出客觀陳述:「我每次想要回家放鬆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家有人來過了!我們很熟悉的東西都在不同的空間,我甚至擔心我的內衣褲是不是也被翻動過了……」
第二,說出感受:「雖然是好意,可是我就覺得哪邊怪怪的,我有點不安、對長輩也不好意思。」
陳彥琪表示,練習表達感受,也是幫助個體回到內在,思考我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希望被對方接住的是什麼,接著提出請求:「我想要有一點點自己的隱私空間,其實我沒有不感謝,我們中間可以做些協調嗎?討論一下你可以怎麼跟你爸媽談、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陳彥琪提到,很多妻子會說,當初選擇先生是因為他愛家,很多性格都是一體兩面,妻子的原意也不是讓對方拋下原生家庭,因此,「當我們要樹立界限的時候,循序漸進是很重要的,畫界限一定要從比較小的,也做得到的部分開始。」
比如,跟公公表達希望他來之前可以告知,說法可以比較婉轉:「先知道您何時要來,我們比較不會擔心招呼不周」。溝通時「能不能找到中間的彈性空間,怎麼樣讓對方舒服的收下建議,是很重要的」,而不是一下就期待對方完全不要過來,這樣也容易把關係打壞。(延伸閱讀:外遇不是從小三出現才開始!當婚姻幻滅,誰是「離婚」推手?)
一直活在別人對我的期待就會覺得很匱乏
對於人妻B提及的被邊緣無話語權,陳彥琪認為,從這樣的感受她看到的是身為女性的自我感和自我價值。「很多人會在那個『自己人』的想像裡面受苦與掙扎,為什麼我的努力婆婆都沒有看見、做牛做馬但她永遠都在稱讚小姑或大嫂,好像怎麼做都是外人?當我們自我價值比較低的時候,就會渴望去找尋一個認同和歸屬,不管做什麼,我們都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樣的慣性,不會只彰顯在家庭中,「很多來諮商的女性,不是只有在夫家才想討好公婆,常常是連工作,都把自己逼上梁山。一直活在別人對自己的期待裡面,自己就容易覺得匱乏,這是很多人的盲點。」
「如果我們內在心理界限很明確,會告訴自己,我可能不是一個很稱職的媳婦,但不代表我就是一個不好的媽媽或妻子。」(延伸閱讀:從韓劇《夫妻的世界》省思:13種易導致外遇的婚姻危機,怎麼走過離婚風暴?)
女性如何在縫隙中有一點點的自己
自我價值可以藉由什麼途徑提升呢?陳彥琪提到一個非常特別的概念,真正的成就感不在於賺了多少錢、有怎樣公認的成就,而來自於妳喜不喜歡現在做的事,「我會請個案回想,最後一次妳感覺到『這個真的是我好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候?」
「有女生甚至回答,是大學獨自騎著摩托車的時候,這個歷程幫助個案驚覺她的自我照顧必須追溯到那麼久以前。」聽來十分令人心疼。陳彥琪表示,她會請對方思考,「那麼,現在的妳,如何可以在縫隙中,有一點點的自己?」
王子公主美好神話的幻滅,反而讓我們有機會思考——為什麼要離開原生家庭、邁向獨立,進而和另一個人成為生命的夥伴?夫妻這個團隊,要攜手解決很多的問題,包括經濟上的結合、育兒、情感的需求與歸屬,過程中還會加入更多的隊友(配偶的家人),彼此習性不同乃是常態,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有賴時間的練習與培養。如何在自己、伴侶和其家人間創造一個三贏的局面,值得婚姻中的我們細細思考。(延伸閱讀:你的家人踩到我的線!知道伴侶不爽後如何承接、破鏡能否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