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917
收藏 瀏覽數 : 12917
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氣象主播李富城前陣子發文表示,他的愛妻因大腸癌病逝。在妻子走後,他的生活一度崩潰、有了憂鬱症狀,近期更發現自己有輕微失智症的現象。對於被社會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喪偶男性,親友可以給予什麼幫助...(2022.0317更新)

疾病或意外可能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的悲劇,不論喪親或喪偶,都是不易走過的悲傷歷程,華人的社會文化習慣鼓勵人們遠離悲傷,隱微地含有「傷心是不對的」意味。請允許自己悲傷,不要企圖逃避或壓抑,不用怕袒露自己的脆弱會讓家人更難受,這種共同的心情反而可以相互支撐,讓彼此更堅強。

小美在媽媽的告別式上,從頭到尾泣不成聲,她的媽媽因意外突然離世,留下她和爸爸相依為命。過去家裡大小事都是媽媽打理,爸爸三餐起居很依賴媽媽,媽媽在病榻曾交代她,要好好照顧爸爸,但小美平時在台北工作,爸爸住南投,每次坐客運都要3〜4小時才能到家,小美擔心喪假過後,無法每周都回家陪爸爸。
 
原本開朗多話的爸爸,在媽媽過世後變得沉默寡言、常默默流淚。有一回也喪偶的姨丈來看爸爸,爸爸說了很多和媽媽相處時的回憶,姨丈待了6個多小時才離開。原來爸爸抒發悲傷的需求是挑人講,因此小美請姨丈有空多來家中陪爸爸。但姨丈再來時,爸爸把上次說過的話,像放錄音帶似的重複講了一遍,姨丈又待了6、7小時才離開,小美心想,雖然姨丈人很好,但總不可能不斷地花時間傾聽吧?
 
原本就挑嘴的爸爸胃口更變得其差無比,小美好不容易請親戚每天到家裡做飯給他吃,爸爸卻總是抱怨「飯菜沒有媽媽的味道」,使小美非常後悔沒有把媽媽的拿手菜學起來。面對爸爸將獨自一個人生活,小美有種種的擔心,她還能怎麼幫助爸爸抒發悲傷,又該如何鼓勵身體還算硬朗的爸爸,學習自己打理生活呢?

心理師建議3步驟安頓身心


1.允許自己及家人傷心,不急於處理悲傷

杏語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林靜君指出,面對心愛的親人伴侶離世,會有悲傷失落是很正常且健康的反應,但我們的社會文化卻常常阻擋悲傷,親友們習慣給建議或急於拉失親者一把「要趕快振作起來!」雖然目的是希望對方不要陷在痛苦深淵裡,卻也隱微地含有「傷心是不對的」指責意味。
 
像小美就急於處理爸爸的悲傷及新生活適應,完全跳入母親的角色,忽略了自己的心情也需要被照顧,建議小美回到女兒身分,讓爸爸也有機會安慰她,好好重新安頓身心。

人們往往因為悲傷太難受,轉成不停想處理問題的焦慮,藉以逃避現實,但哀慟不會不見,只是遞延,累積久了不處理,可能引發身心症狀,例如失眠、頭痛、胃痛、胃食道逆流等,或長期情緒低落引發憂鬱症。(延伸閱讀:怎麼觀察長輩有無憂鬱症?)
 
2. 家人不用怕說出傷慟,有共同感受感覺不孤單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單向安慰,不習慣袒露自己內心的脆弱,爸爸可能以為,「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在痛苦著,而且好孤單,因為沒人理解我的痛苦。」

林靜君心理師鼓勵,小美可以和爸爸對談,不用怕說出內心的傷慟會讓爸爸更難受,這種共同的心情反而會讓爸爸理解,原來女兒也很痛苦!會讓爸爸覺得不那麼孤單,彼此成為互為療傷的支持,有時可以讓爸爸更堅強。(延伸閱讀:男人喪偶,脆弱的靈魂怎麼救)

3. 如何帶領喪偶者吐露思索來不及說的遺憾?

如果爸媽之間還有「未竟事宜」,隨著媽媽離世而無法完結,將成為橫亙在爸爸心中的遺憾。如何探知、引導爸爸將心中的遺憾說出口?小美可以示範對媽媽的懷念或歉意,例如,考大學時想念廣電系,親友認為小美口條不好,要她務實一點,很感謝媽媽力挺,支持她逐夢;或是,對畢業後一直留在台北工作,媽媽生病時未多花時間陪伴,表達道歉。一步步帶領爸爸,問爸爸對這件事怎麼想?爸爸有沒有來不及說的遺憾?

或許爸爸的遺憾是從未親口對媽媽說,「對不起,這些年讓妳吃苦了!」只要說出來,糾結就能打開許多,小美可再藉由儀式性的事物,陪爸爸完成人生四道課題:道愛、道謝、道歉、道別,也可提醒爸爸「下次去塔位,你要再講一次喔!」「媽媽有在聽喔!」 

喪偶、喪親者反覆訴說悲傷,怎麼回應?

➤耐心傾聽就是最好的安慰

爸爸追憶媽媽時,會反覆訴說同樣的事,小美擔心會對姨丈或其他親戚造成困擾,事實上,述說是哀悼過程很重要一環。藉由述說,讓我們和逝者有所連結,沉浸在那些美好的片刻或懊悔的回憶裡,有研究指出,描述感受可安撫神經系統,幫助平復負面情緒。

小美的爸爸會挑人訴說悲傷,是很健康的方式,姨丈可能有類似經歷,爸爸覺得姨丈懂得他的心情,是可以放心說話的人;其實,若爸爸逢人就說,也許對於難以同理者反而會造成困擾。

林靜君心理師解釋,爸爸之所以會像放錄音帶般反覆訴說,也許是覺得心情沒被聽懂,或正在整理情緒,藉由一次又一次地述說整理不捨、思念或遺憾。小美不用太擔心,姨丈若沒有不耐煩,也願常來看爸爸,就讓他們繼續互動,姨丈或許也有情緒要抒發,可以一起哀悼。
  
當爸爸敘說時,小美若在場,可多些好奇與提問:爸爸你怎麼看這件事?你當時的心情如何?讓爸爸在和媽媽的故事裡,釐清自己的情感,或拓展出一些新的角度。(延伸閱讀:照護失智或憂鬱長者,怎麼溝通回應避開地雷少衝突

爸爸頻抱怨親戚做的飯菜「沒有媽媽的味道」,怎麼辦?

➤家人別自責,要協助喪偶者適應改變

林靜君心理師指出,「想鼓勵爸爸學會打理生活,就要放手。」食物是爸爸跟媽媽的連結,如果爸爸很快就改變口味,有點背叛的意味,即便小美學會媽媽的拿手菜,也不可能做得跟媽媽一樣,小美不需自責或氣餒。

過去,已經回不去了,如何找回生活的節奏?小美要做的是協助爸爸適應改變,而不是尋找一模一樣的狀態。

就像父母放手青春期的孩子,小美也應放手讓爸爸嘗試,除非爸爸陷入憂鬱、吃不下、睡不好,必須就醫,否則人餓到一定程度,就會本能地自己找食物,只要住家附近的生活機能尚可,有餐館、自助餐店就不需太擔心。

小美周末回家可以教爸爸如何買菜及下廚,先從簡單的料理做起,爸爸也許會發現,做菜沒這麼難,逛菜市場還能拓展人際關係、動腦、練體力呢!(延伸閱讀: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假如爸爸一直責怪家人不如過世的伴侶,怎麼協助?

➤家人要理解當事人不知如何面對痛苦,只好用生氣發洩

走出失親哀慟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人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來,至於到什麼程度算是不適當的悲傷?判別方式是「有沒有影響日常生活」。

有人喪偶後,一直怪家人不如過世的伴侶,抱怨家人什麼都做不好,搞得家人心理崩潰,林靜君心理師分析,會出現這樣的反應,是當事人不知如何面對痛苦,只好用生氣發洩,看什麼都不順眼,家屬只要了解,「他不是在挑剔我,他是不知道拿悲傷怎麼辦」,就不會太受傷。

安慰失親者別說這些NG話語

「不要再傷心了。」
「你要看開一點。」
「你要樂觀一點。」
「這是人生必經之路。」
「上天有祂的安排。」
(當事人可能會想,那為什麼不安排你面對?)

治喪期間,先同理對方的難受,太理性的話別說,畢竟還不到談現實面的時候。上述這些話不僅難以安慰對方,還會造成反效果,建議可以這樣說:

「我很遺憾。」
「我能幫什麼忙嗎?」
「我知道你很痛苦,有什麼我可以做的,請讓我知道。」
「你要好好保重。」

失親者需要的是一個不會給壓力的朋友,只需傾聽,而不是給解決方案。 如果怕口拙說錯話增添對方難過,不如靜靜陪伴,讓對方知道有你在身旁。

❤️想了解更多揮別照顧倦怠、避開憂鬱失智照護地雷資訊,請看新書《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

關鍵字: 意外喪親喪偶悲傷安慰陪伴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