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血",共有511筆資料

掌握糖尿病治療新趨勢

不少糖尿病友誤以為施打胰島素等同被宣判「病況嚴重、進入末期」,甚至認為施打後可能引發洗腎風險……,醫師澄清這是錯誤觀念!其實,提早施打適合的胰島素,不僅能保護胰島細胞維持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效果也比口服藥物來得好。
2017-01-11

糖友怎麼避免「神經病變」

48歲的林姓水電工罹患糖尿病多年,三個月前發現腳趾發麻,漸漸延伸到腳踝、小腿,沒想到後來甚至連手指也開始發麻,尤其是夜深人靜,症狀更嚴重,很難熟睡。他擔心是中風前兆,趕緊就醫檢查,才確診是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友最怕周邊神經病變引起的功能障礙,想要避免截肢、中風、視網膜病變及性功能障礙,哪些事情要注意?
2017-01-11

高血糖要警覺,拒當糖尿病候選人

你知道自己的血糖值嗎?每年有高達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正式升格為糖友;「糖尿病前期」代表胰島素代謝已紊亂,飯前空腹血糖介於100~126mg/dl,此時只要妥善治療,仍可能完全痊癒;但若空腹血糖超過126,演變成「糖尿病」,就必須一輩子控制與照護,對於高血糖,你不能掉以輕心!
2017-01-11

三高族便當菜色這樣配,血壓、血脂更好控制

多數人看到健檢報告裡的紅字,採取的作法是「少吃塊蛋糕、少吃幾片肉、少吃油炸物」,但若三餐都外食,面對整體不斷惡化的外食環境,還能怎麼做,讓三高不惡化?多年來,不論政府或醫療單位花多少資源宣導三高的威脅,我國三高的人數依舊逐年增加,沒有受到控制。儘管多數人都知道怎麼吃最健康,但外食幾乎難以掌控,第一,油、鹽、糖的含量不能調整;第二,很多人覺得健康食物不好吃,不願選健康食物。久而久之,「外食」跟「健康」似乎成為無法交會的兩條平行線。為此,我們請教同樣也生活在大都市裡,一天至少2餐外食的營養專家,看營養專家用了什麼方法,讓自己即使外食,仍保持健康。
2017-01-11

高血壓藥這樣吃,對嗎?

王爺爺最近血壓飆高,但上次到醫院拿的藥吃完了,兒子好心的把自己的降血壓藥給爸爸吃,沒想到幾天過後,王爺爺竟腎臟發炎被送急診……許多患者被診斷出高血壓後,常不甘願服藥,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身;有些患者則是認真服藥,但每到聚餐時刻,就自我安慰既然有吃藥,飲食就不用忌口,大魚大肉樣樣來,這些觀念是否易讓病情起伏不定?此外,如果血壓測量的數值不錯,是否能「呷好逗相報」,把剩下的藥分給家人吃?關於高血壓常見的服藥疑問,就由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林謂文醫師與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以下簡稱林、張)來揭曉答案吧!
2017-01-11

三高又外食,保健品如何選不傷身

秋葵水、山苦瓜,能夠降血糖嗎?大蒜、納豆、紅麴,三高患者不能吃?若要挑選營養補充品,要注意什麼?小文的男友今年才32歲,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小文聽說秋葵水有利血糖控制,一口氣買了一年份幫他顧身體;沒想到喝了半年後,男友覺得沒什麼效果,就不肯喝了。小文聽了很納悶,為什麼同事60歲的媽媽喝了有用,男友卻沒效?擔心男友健康的她,不知還能買什麼營養補充品,幫男友調理身體……
2017-01-10

我是三高危險群嗎?自我檢測看這裡

以往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可得知自己是不是過胖?罹患三高的機率是否跟著增加?但現在國內外研究都證實「人格特質和大腿圍」,也有助於檢視三高風險!
2017-01-10

不容忽視的三高危害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健康地雷,威脅著國人健康。尤其是天氣寒冷的冬季,低溫加速血管收縮,易使血壓上升,更讓三高患者覺得心臟負荷沉重,也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盡快改善飲食、生活方式及注意保暖,才能避免死亡威脅。
2017-01-09

三高族過年圍爐,要懂的飲食訣竅

佛跳牆、獅子頭、年糕……每到年節總少不了大魚大肉,婆婆媽媽也愛辦年貨,三高族想沾喜氣,卻不想影響健康,該怎麼吃?農曆過年是臺灣人最大的傳統節慶,面對滿桌佳餚,三高族總是戰戰兢兢,深怕不小心吃進高油高脂,而引爆中風或心肌梗塞危機,其實只要平時飲食確實控制,減少不適合食物的頻率或分量,就不會因過分貪口而傷了身體,可以與家人開心享用圍爐大餐!
2017-01-09

避免兒童肥胖,禁含糖飲料入校

2014年底全球已近四成成年人體重超重,主要原因之一為民眾飲食中攝取過量的糖分,尤其是含糖飲料更助長兒童肥胖。WHO呼籲各國若將含糖飲料售價提高20%,將可大幅減少相關產品消費,進而降低糖分攝取。為了預防學童肥胖,也愈來愈多國家禁止含糖飲品進入校園。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