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7大症狀,協助家中長輩檢測有無「肌少症」!

7大症狀,協助家中長輩檢測有無「肌少症」!

出處/ 2017年9月號/第36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5298
收藏 瀏覽數 : 25298
7大症狀,協助家中長輩檢測有無「肌少症」!

「老人家最怕摔!」幾乎是每個家有老人的民眾,最常彼此提醒的一句話。臨床上,常可見到許多老人家只因為不小心摔了一跤,便引起嚴重的髖關節骨折,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研究指出,老年人髖關節骨折後,死亡率高達40%;五年的存活率只有20%,且超過九成的髖關節骨折都是跌倒造成的。避免年長者跌倒失能,最重要的就是要讓長輩遠離肌少症。只是肌少症有哪些症狀呢?

「肌少症」是這幾年新興的名詞,臺灣在2016年已經有國際疾病診斷代碼,正式被當成「疾病」來治療。然而而,民眾自覺可能有肌少症,通常功能都已出了問題,譬如活力變差、常跌倒、行動遲緩。臺中慈濟醫院預防醫學中心醫師吳蔓君指出,肌少症常表現在肌肉「力量減少」、肌肉「質量下降」及肌肉「生理表現下降」(行走速度減緩)上,建議家人平時可觀察老人家是否有以下狀況:

症狀1》濕毛巾不易擰乾

診斷肌少症,除了肌肉重量外,還要兼顧「肌力」。而擰乾毛巾的動作,基本上就是一種握力測試。若發現家中長者經常擰完毛巾後,毛巾還是溼答答的、擰不乾,就該注意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

事實上,門診診斷肌少症通常都是採取功能性檢查,而握力測驗是最常被用來診斷的關鍵指標。檢測時,醫師會使用握力器來測量患者慣用手的握力,若男性小於26公斤、女性小於18公斤,就算偏低,表示肌肉無力。

症狀2》從沒有扶手的椅子上站不起來

和上述「濕毛巾不易擰乾」一樣,從沒有扶手的椅子上站不起來,一樣是肌力不足造成。只是上述測試的是手部的肌肉,而「起立」驗的則是腿部和下盤肌群。

症狀3》過馬路時,常無法在轉成紅燈之前通過路口

走路速度慢、下盤肌肉無力,經常被認為和老年人的壽命有關。因此,在老年醫學門診中,常會觀察年長者走進診間的速度,由此來判斷是否有肌少症。民眾不妨在生活中多觀察看看,若發現長輩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過馬路時,明明燈號一變綠就開始走,卻常常都變紅燈了還走不到對面,就很有可能有肌少症,建議至醫院進一步檢查。

由於門診在檢測行走速度時,必須使用新型DXA測量儀的設備,才能精確量測出「四肢肌肉重量」,所以只能赴醫院檢測。檢測方法為直線行走6公尺,測量秒數,將6公尺除以秒數,如果每秒小於0.8公尺,就是走路速度偏慢,顯示下盤肌肉無力。

症狀4》到操場散步,半圈200公尺的操場要4分鐘以上才走得完

和「症狀3」一樣都是檢測行走速度,但比「過馬路檢測法」還要安全、準確一點。建議可將長輩帶到學校操場,測量長輩行走的時間。若兩百公尺的操場必須花四分鐘才走得完,就代表走路速度有點慢,可能有肌少症。

症狀5》起立行走測試

除了上述方法外,民眾也可進一步觀察長輩做完「起立行走測試」的時間。起立行走測試的方法為,先讓長輩坐在有靠背、無扶手的椅子上,接著開始計時,看長輩從起立到向前走3公尺,再轉身走回座位坐下得花多少時間。若超過20秒以上,罹患肌少症的機率就更高。

症狀6》指環測試法

指環測試法(Finger-Ring Test)是日本東京大學準教授飯島勝矢研發出的方法,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曾針對臺灣近2000位中老人進行實測,結果發現,小腿圍與肌肉量的關聯性相當顯著。因此,這個「以小腿圍來推估全身肌肉量」的方法,應算準確。

指環測試法的方式為,在小腿最粗的一圈以雙手食指與大拇指環住,當指環中間還有空隙,表示肌肉量明顯不足。若同時有乏力與走路遲緩的現象,肌少症的機率就很高,建議應盡速前往醫院就診。

症狀7》肌肉量評估

想要測出肌肉量,除了指環測試法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市面常見的身體組成檢測儀去計算,也就是健身房經常用來幫顧客測量InBody的那台機器。身體組成檢測儀會有兩個類似把手的東西,只要站上檢測儀後握住把手,不用幾分鐘,機器便可分別量出四肢和核心肌群的肌肉量。

只要把儀器量出的「四肢肌肉重量」除以「身高的平方」,所得的數值即為肌肉量。但要注意,重量須以「公斤」為單位,身高則以「公尺」為單位。若計算出來的數值,男性小於7,女性小於5.4,就算肌肉量過少。

30歲開始存肌肉本
老了才能減少肌肉流失

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葉雅馨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何協助長者維護身體健康,是每個有老人的家庭最關心的事。國內每年因跌倒而死亡者,就有超過4成是65歲以上長者,是老人事故傷害第二大死因。目前已知老年人跌倒後,死亡率會比一般老年人高出2.41倍。而年長者容易跌倒又與肌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本期《大家健康》雜誌將以「搶救肌肉量,遠離肌少症」為主軸,教民眾該如何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存肌肉本」,中年時「維持肌肉量」,老年後才能「減少肌肉流失」。

肌少症好發在運動少、營養不太夠的人身上,本期雜誌也針對長者肌力訓練和常見的飲食迷思做詳盡報導(請詳見「糾正6個錯誤飲食習慣,不再讓肌肉流失」、「預防老人跌倒失能,肌力訓練這樣做」);對於家中有肌少症的老人,該如何居家防跌,也有一些實際建議(可參考「家有肌少症老人,該注意什麼?」)。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