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雅馨 AI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助力嗎

AI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助力嗎

出處/ Web only 
撰文/
瀏覽數 : 910
收藏 瀏覽數 : 910
AI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助力嗎

《天兵阿榮》(Ron's Gone Wrong)是2021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描繪了未來人工智慧席捲全球,日常生活需求對 AI 的依賴,甚至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一個機器人朋友,跟著自己學習、玩樂和社交,主角巴尼也渴望擁有機器人朋友,卻遇到了一個「秀逗」機器人,因而產生一段冒險之旅⋯⋯

電影中呈現 AI 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與陪伴場景,並非只是想像,這幾年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成熟,可以預見不久後,AI 在各產業、甚至在醫療照護、心理治療層面會成為不可或缺的陪伴角色;然而,AI 真的是幫助青少年擺脫孤獨感、促進心理健康的「助力」嗎?

根據一篇發表於《網絡干預(Internet Interventions journal)》期刊的研究指出,年輕人要求完美主義的現象有遞增趨勢,而完美主義也就表示了過高的自我設定目標,以及當未能達成這些目標時所產生的不足感。因而產生包括:憂鬱、焦慮、飲食失調,及社交活動變少,容易恐懼和悲傷,難以達到學習目標。而該研究證實,憂鬱和焦慮的年輕人認為人工智慧輔助認知行為治療(CBT-P)的方法具有許多好處,包括:可及性高、低成本、沒有社會污名化和對於社交焦慮者有助益。

因應 AI 浪潮,我們的確應善用 AI 優勢幫助青少年促進心理健康,避免潛在的負面影響。包括:

(1)推廣 AI 輔助心理健康教育:如同上述研究說明,AI 輔助的治療方式可及性高、成本低、又能減少社會汙名化。同時,透過 AI 協助的趣味性高,青少年接受度更高,也應提供更多的支援建立此協助系統,讓青少年便於接受幫助。

(2)鼓勵青少年維持社會連結:雖然 AI 讓青少年在學習、娛樂和社交等層面能獲得支持,但過度依賴對人際互動仍不利。要鼓勵少年使用 AI 時,仍注重生活中的實際連結與互動。

(3)強化使用 AI 的倫理教育:隨著 AI 在教育和生活中的應用普及,需要加強學生使用 AI 的技術知識和倫理教育,學生應了解如何正確使用 AI,以及在依賴 AI 時可能遇到的倫理問題和挑戰,確保 AI 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促進心理健康而非帶來新的壓力。

 首圖/富爾特數位影像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