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治療與用藥 吃止痛藥、抗生素卻藥物過敏,全身腫脹、呼吸不順怎麼辦?

吃止痛藥、抗生素卻藥物過敏,全身腫脹、呼吸不順怎麼辦?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41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548
收藏 瀏覽數 : 9548
吃止痛藥、抗生素卻藥物過敏,全身腫脹、呼吸不順怎麼辦?

歌手張宇曾在臉書透露,太太蕭十一郎用藥後突然呼吸困難;藝人邵雨薇也曾提及自己因亂吃止痛藥而全身腫脹、呼吸不順,兩人的藥物過敏症狀發生得又急又快,所幸送醫後撿回一命。到底哪些藥可能讓人過敏?出現哪些不適要警覺是藥物過敏,盡快送醫?

到醫院或藥局看診,醫療人員都會問「吃什麼藥會過敏?」有人服用特定藥物會引發輕微不適,可請醫師避開特定成分的藥物,但也有人對於可能引發過敏的藥物一無所知。藥師提醒,每個人體質不同,藥物過敏反應可能也不一樣,但最常見的反應會先出現在眼睛和皮膚上。熟悉6大過敏症狀,可為自己和家人進一步識別。最重要的是,用藥後一定要關注身體狀況,若嚴重不適,就醫後才能第一時間幫助醫師判別病因。

藥物過敏常見6症狀
疹、破、痛、紅、腫、燒

藥物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於某些藥物產生防禦或攻擊的反應,未必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發作時間也未必人人相同。民眾若無法辨別,可熟記食藥署彙整常見藥物過敏的6個症狀:「疹、破、痛、紅、腫、燒」。

羅東博愛醫院藥師吳柔萱表示,身體的免疫反應通常會先展現在眼睛、皮膚、呼吸道上,「疹」是指皮膚搔癢或起水泡、「破、痛」是指口腔黏膜潰瘍和喉嚨疼痛、「紅、腫」是指眼睛紅腫或灼熱、嘴唇發腫,「燒」則是指發燒。除了6種常見反應,有些人也可能出現心悸、呼吸困難、噁心等症狀。

出現過敏反應的時間點分為立即型和延遲型,首次服藥一小時內出現不適症狀屬於立即型,通常服藥者都可輕易辨別;但若是延遲型,發生時間數小時後或數日後都有可能,甚至也有機會在多次服藥後才發生。

「藥物過敏的確不容易界定。」吳柔萱藥師表示,曾有病人吃藥後過了好幾天才起紅疹,期間進食內容也包含日常飲食與其他藥物。若症狀持續,通常會從新服用的藥物開始逐一排查,以便找出是哪個藥物引發過敏。

吳柔萱藥師建議,若狀況不嚴重,可先記錄下服用的藥物品項、症狀、時間間隔、觀察症狀有無好轉,下次回診和醫師說明。輕微的過敏反應可能自然痊癒,但也可能愈來愈嚴重,從皮膚癢、轉為眼唇紅腫、呼吸喘等。每次服藥前都要了解自己準備吃什麼藥,服藥後則要注意自身狀況。

藥物過敏VS.藥物副作用,差在哪?

藥袋上通常會寫明服藥時機、劑量及服藥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輕微腹瀉、嗜睡等,但服藥後產生的輕微不適和藥物過敏有什麼差別,常讓人霧煞煞。

吳柔萱藥師指出,藥物過敏和藥物副作用可從「能否預期」來區分。藥物過敏因為是身體的免疫反應,因此發生時間、症狀不能預期;但藥物副作用是藥物機轉原理所致,因此可以預期。藥師給藥時,通常會請病人留意藥物可能的副作用,病人服藥後若不舒服,也可留意藥袋上有無註記類似狀況。

至於藥物中毒,則屬於藥物服用過量,常見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手腳抽筋、意識狀態改變,和前兩者不同。若出現上述症狀,最好盡快就醫。

擔心藥物過敏,該做基因檢測嗎?

出現藥物過敏,吳柔萱藥師建議「第一時間先停藥,觀察症狀有無好轉,如無大礙,可下次回診時詢問醫師。」通常輕微的藥物過敏症狀會在一段時間後緩解,下回請醫師評估,避開該種藥即可。

現今醫療技術發達,需要自費做藥物基因檢測嗎?吳柔萱藥師認為,身體健康的民眾不必過度擔心,藥物基因檢測主要是為了確保「用藥安全」(避免藥物過敏),並確保「用藥有效」。現行醫療制度下,針對特定可能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藥物,健保會給付第一次需使用的病人進行藥物基因檢測,檢測前醫師也會縝密評估。建議進行藥物基因檢測的特定藥物,包括降尿酸藥Allopurinol、抗癲癇藥Cardamazepine和癌症標靶藥物等。

藥物過敏與個人體質有關,非預期也沒有症狀發生的順序通則,且口服、塗抹或注射等形式,用藥後都可能發生。吳柔萱藥師提醒,服藥後必須多留意自身狀況,若愈發嚴重,建議攜帶藥袋、處方箋、平常吃的藥物、保健食品等至急診就醫,協助醫師與藥師快速鑑別。若過敏症狀不舒服但不嚴重,可就近詢問社區藥局的藥師,或致電醫院急診藥局求助。

若自身為慢性病人或曾藥物過敏者,用藥或吃保健食品前也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說明過敏藥物後,醫療人員會將藥品註記在健保卡、上傳健保雲端系統或用藥紀錄卡上,往後其他醫療院所給藥時便可避開,避免藥物過敏再度發生。

Q有民眾吃了某紅麴降膽固醇保健食品傷腎,保健食品還能吃嗎?

A:對有慢性病或特殊體質的人來說,藥物和保健食品長期吃都可能對腎或肝產生不良影響。每人體質不同,儘管保健食品是「食品」,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服用前,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遵照保健食品服用說明來使用,勿過量,若出現任何不適,建議先停用,並諮詢醫療人員。

圖片來源:富爾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