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疾病保健

高鐵高鈣不利鐵質吸收?

鐵質能夠預防貧許多人都知道體內的鈣除了構成骨骼與牙齒,還負責多項生理反應,如神經的傳導、調節肌肉收縮、幫助血液凝固、調節細胞的滲透壓並控制細胞膜的通透性、心臟的跳動、調節荷爾蒙的作用等,但對於另一種不可或缺的礦物質──鐵,卻似懂非懂。其實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種,每個人約含4~5克,它是組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份。血,讓人擁有好氣色,然而,怎麼吃才能攝取到足夠鐵質?
2018-04-25

人工膝關節如何評估要不要換?

關節疼痛,常讓人寸步難行而備感艱苦,但是換上人工關節後,是否真能一勞永逸,讓人快步直行?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置換人工關節安不安全?

何種情況下可以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它效能如何?可以使用多久?手術後,關節的功能能夠恢復多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經過30多年來不斷地研發改進,已有長足的進步,已成為骨科最普遍常見的手術之一。根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目前台灣地區一年約有1萬例人工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其中約4%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復健,怎麼做?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做依據病情輕重,如何選擇適當的在家中,又有哪些自我復健的方式?對於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而言,運動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關節復健、維持肌肉力量,更可讓病患減少病痛感,在心理上獲得助益。對病患而言,運動的目的包括下列五項:
2018-04-25

吃補肝丸、藥酒、維他命保肝?當心越補愈傷肝腎

別再做試藥的小白鼠,坊間隨手可得的成藥、補肝偏方,以及成分不明的藥酒、維他命,除增加肝臟負擔外,更是造成肝功能受損的主因。一項調查指出,國人最擔心的潛在疾病,以「肝功能不佳」居冠,其次為「高血壓」和「膽固醇過高」。要有好肝,最基本的保健之道是不熬夜、多休息、不抽菸、不喝酒、多吃蔬菜及控制飲食,但調查卻發現,有20%的民眾會尋求坊間各種偏方,12.4%的民眾會以健康食品來改善肝功能,顯示民眾捨近求遠,甚至本末倒置的情況十分普遍。
2018-04-18

新保肝運動,養肝零負擔

古人因飲食匱乏,因而有進補的觀念,然而,現代人營養豐富,每3人就有1個有脂肪肝,保肝不能再用吞藥喝補等老方法,定期追蹤,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好心肝。
2018-04-18

搞懂15個心臟病迷思,防堵心臟病

面對身體的馬達──「心臟」,你是一知半解,還是完全不了解?別讓錯誤的觀念,延誤了護心工程。心臟病指的是什麼?在眾多心臟疾病中,一般人所謂的心臟病以「冠心病」居多,由於動脈硬化或心肌缺氧會引起心絞痛、狹心症,如果缺氧長達30分鐘,就會引起心肌梗塞。為了讓一般人對於心臟疾病的觀念更加強,慈濟大學內科專任助理教授暨慈濟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賴嘉珀和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柯文欽,特別就臨床上容易混淆的15個疑問提出澄清。
2018-04-18

心臟健檢項目多,哪些需要做?

多數人常對健檢的結果深信不疑,但卻忽略健檢報告的準確性及全面性,到底怎樣的檢查項目和結果,能讓人高枕無憂有好「心」。不論是「母親節」、「父親節」或「重陽節」,常可以聽到坊間健檢中心大力鼓吹「關心長輩及家人的健康」,而「關心」之道,就是建議每個人定期健檢,特別是生命之源的心臟,40歲之後最好每年都有一次完整的檢查。
2018-04-18

心肌梗塞與心律不整、狹心症、心絞痛等心臟病症狀如何區分

看似腸胃、筋骨出了問題的胃痛、肩頸酸痛,肇因竟是每天平均奪走31條人命的心肌梗塞,即使不是高危險群也不能大意。國際大導演李安的父親李昇在今年初因急性的心肌梗塞過世;前大法官被提名人法治斌,在去年9月中,因為突發性的心肌梗塞,撒手人寰;以一曲「流浪到淡水」走紅的金門王,也因心肌梗塞發作,突然倒地不起,送醫不治。這些人平時健康情形良好,忽然發病不僅讓周遭的人措手不及,更提醒了大眾平時切勿輕忽身體的任何不適。
2018-04-18

金三角打造健康「心」生活

​想要護心,生活、飲食、運動缺一不可,三管齊下才能為健康「心」生活奠下扎實根基。不管你是否罹患心臟病,護心之路都非一蹴可幾,生活上的保養之道,必須自己落實,想要過得更自在舒適,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心臟病高危險群或心臟病患者相當關心的問題是,如何享受性生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科主任劉復康舉日本的統計數據說明,心臟病患者因為夫妻性生活而致命者約有1%,如果性生活採取簡單不太費力氣的姿勢,心臟的負荷約為每小時跑6公里的運動量,所以心臟病患者多能保有正常的性生活。
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