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師",共有113筆資料

選舉倒數!和親友政治立場不同,如何避開紛爭?這樣做緩解「選舉症候群」!

選舉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你要投給誰」似乎成為許多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然而,關係再好的親友、情侶或夫妻,碰到政治立場不同調,很有可能因此翻臉!假如政治立場和婆家不同,該如何避開爭吵點?避免出現「選舉症候群」,該怎麼做(2022.11.14更新)?
2020-01-08

感恩不只讓人快樂,還能刺激大腦活化

感恩節即將到來,提到它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熱騰騰的火雞大餐,還是大賣場,讓人失心瘋的黑色星期五?在國外,這天是家人相聚一起用餐,感謝上帝賜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同時會停下來回顧今年需要感恩的事物,再次表達感謝。根據一篇2018年發表於《心理治療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感恩可有助於擺脫有害的情緒,甚至對大腦有持久影響,有情緒困擾的人,除了心理諮商外,練習感恩,效果比單純諮商更好。
2019-11-20

玩戀愛手遊《戀與製作人》愛上虛擬角色?談「網戀」怎麼避開爛桃花?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下載超過9,000萬次的超人氣戀愛模擬手遊《戀與製作人》刮起了一陣戀愛手遊炫風,讓許多女性深陷在與「白起」、「李澤言」等角色曖昧的互動之中,爭相表示自己是「白太太」、「李太太」,人氣高到官方宣布要製作動畫,台灣首家實體主題店也在夏天登場,讓IG熱門打卡冰店《好想吃冰 かき氷》公館店、中山店搖身成為傳說中的「男朋友冰店」。在手機遊戲越來越興盛的現代,你是否曾納悶,為什麼「戀愛手遊」可以一岀再出、還令玩家們瘋狂?從「戀愛遊戲」談到「網路戀愛」,在「Paktor」、「Tinder」及「派愛族」等交友APP的完美配對之下,真的能夠在虛擬世界中找到真愛嗎?
2019-07-30

如何討女性歡心?研究:送花吧!

無論是情人節或母親節等重要節慶,「送花」常是大家表達心意的方式之一,不僅因為花所帶來的香氣令人著迷,花語也讓受贈者心花怒放。根據一項由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發現,花卉有助壓力,即使和花卉生活幾天而已,也能顯著減緩壓力。
2019-05-20

公婆爸媽接力帶小孩,教養怎麼同步調?

現代父母工作繁忙,阿公阿嬤幫忙帶孩子為常態,若兩代間的教養方式不同,長輩對孩子的要求總是輕易妥協,當孩子開始出現問題行為時,該如何與長輩溝通,並維持好的親子關係呢?
2019-04-30

避免爺奶養出慣寶寶,教養專家教你這樣做

你是否有這種經驗?孩子犯了錯,當你開口糾正時,卻被硬生生打斷「唉唷!孩子還小啦!不要那麼兇!來!來阿公這裡!」轉瞬間,孩子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跑去依偎在你的父母身邊,讓你為人父母的威嚴馬上大打折扣!想要和父母溝通別太寵孫子,又怕被認為是翅膀硬了不孝順,究竟當長輩在場時,該怎麼拿捏管教孩子的時機和分寸?
2019-03-29

從阿嬤家接回孩子後,怎麼調整小孩被寵壞的習慣

孩子總是亂丟衣物、不收玩具、不收碗,怎麼說都說不聽?吃飯時常不管旁人,拚命夾菜?寫功課得三催四請、老是拖拖拉拉?在學校經常和同學打架,問他為何如此,他都怪同學,不會反省?許多家長基於現實的考量,將孩子送回阿公阿嬤家給父母照顧,接回孩子後,發現可能是長輩太寵愛,小孩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壞習慣。然而,孩子本來就和父母生疏不親,若父母強硬要求改善,又影響親子關係。本文以孩子常見的4種不良生活習慣為例,請專家提供溝通術,爸媽們不妨試試看,或許會有不錯的效果!
2019-03-29

不想追著餵飯,如何讓小學生學會生活自理

對許多祖父母而言,孫子女就像是手中肉、掌心寶,必須百般呵護,但寵溺的下場,可能讓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總是幫小孩洗澡、摺衣服,不讓孩子有學習、做家事的機會,未來上大學,若必須到外地住宿,就可能適應不良,假如情況遲遲沒有改善,甚至可能影響到婚後的家庭生活。到底孩子上小學前,該學會哪些生活自理能力?就請專家分享小撇步,讓爸媽一步一步教孩子養成自理生活的好習慣。
2019-03-28

當孫子離家,爺奶怎麼調適空巢人生

當整天陪在身邊的孫子女因為要上學,被父母接回家裡後,生活頓失重心的爺爺奶奶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如果這種負面情緒未獲適當的紓解,就有可能引起憂鬱症。專家提醒父母,老人家往往需要一段時間調適孫子女不在身邊的落寞,所以,最好「漸進式」地從阿公阿嬤身邊接回孩子,讓爺爺奶奶可以慢慢適應。
2019-03-28

夫妻摩擦不斷?心理師教你換個方法溝通

「女性的空巢期」及「男性的中年危機」是熟齡婚姻常見的衝突因子,當子女長大離家後,少了孩子居中做潤滑劑,就容易陷入婚姻危機。假如夫妻因興趣不同、時常起爭執,該如何化解隔閡?若另一半退休後總愛「甲你黏迢迢」(臺語),該如何讓對方把生活重心從自己身上移開?專家指出,只要夫妻相處堅守「先自得其樂,再與君同樂」,就能讓相看兩相厭的婚姻關係得到喘息的空間。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