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企業家 廣告教父賴東明》擁抱樂活,退而不休

廣告教父賴東明》擁抱樂活,退而不休

出處/ 2008年9月號/第26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469
收藏 瀏覽數 : 3469
廣告教父賴東明》擁抱樂活,退而不休

「利他利眾」是在廣告界45年,有「廣告教父」之稱的聯廣名譽董事長賴東明所秉持的心念。退休後轉戰公益的他,始終相信「人的幸福感,來自愛的延伸」,儘管已74歲,仍繼續用樂活的態度體驗人生,並積極奔走四方,就為了幫助更多人也能快樂……


累積45年廣告經驗,認為「欲望不多,就能樂活」的廣告教父賴東明,近年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善用人脈及廣告專業,擔任好鄰居基金會董事長、五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公益廣告協會理事長、董氏基金會董事等,為公益奔走,每天想著如何與人為善、感恩互助、傳承經驗,因而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從感恩出發
為人服務,「青春」同在

今年74歲的賴東明,總給人從容不迫、敦厚慈祥的感覺,年紀雖大卻很「有型」,問及保養祕訣,他認真地說,所謂「老」不是年齡加多,而是心已衰竭,即使年逾80、90歲的人,只要願意發揮慈光,把寶貴的經驗貢獻世人,依然可以令人覺得青春與其同在。

「退休前,我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能力、修養、學問成長;退休後,我想助人成長,只要能做,就多做一點!」因此,雖名為「退休」,他和財經界、企業界仍維持密切的關係,繼續善用多重身分與資源,在公益事業上付出。他積極關懷的族群包括:社區、青少年、兒童;關心的面向更涵蓋:語文、心理衛生、健康生活、道德,更鼓勵年輕人當義工,從小學習如何助人。

「為人服務是種幸福」是賴東明的信念。他解釋,從「人」這個字型可以看出,人之所以存在,是因別人支持,如果凡事只想自己,就算成就再大,依然不會快樂。也因為人與人建構於「互撐」關係,無論何時「心中都要有他人」。

退休後
仍是公司最早到的人

在廣告界40多年,賴東明一直是聯廣公司最早到的人,公司大門經常是他開的,不論是當廣告新兵時,加班趕案子熬夜到1、2點;擔任總經理及董事長時,晚上常有應酬,他始終維持清晨6點起床,早上8點前就進公司的好習慣。即使已退休,現在每天早上9點以前,依然坐在聯廣空蕩的辦公室(因廣告人大多晚起),讀書、寫稿、思考下午開會或參加公益活動的內容。他笑言,多年來對自己「周休一日」的要求,退休後照樣奉行,以前周一到周六忙事業,現在則忙公益,只有周日休息陪太太。

賴東明認為,「人若久占一個位置,會延阻後輩藉此職位來磨練能力的機會」。相對而言,「退休」也並非完全退出社會,而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盡可能為人服務,成為別人的貴人。」因此,他常藉由不同形式,將一些資深公民組合起來,發揮力量,讓社會活力不斷。

關懷弱勢
激發孫兒柔軟心

過去人類追求經濟成長,製造許多汙染使地球暖化,最終自己受害。如今社會大力提倡「節能減碳」,賴東明認為最佳之道是「去除貪念」和「學佛教徒儉約過活」。他解釋,現代人在媒體不斷鼓吹如何吃、穿下,忘了「要的不多,就容易滿足;欲望不深,日子就容易過」,所以現代人必修智慧是:「拒絕誘惑,夠用就好」。

賴東明有個消費原則,購物前先考慮將物品價格的1/10捐做公益,除了壓制物欲,也自我提醒還有很多人生活困苦,應時時關懷弱勢族群。為了激發孫兒的柔軟心,他到美國探望兒孫,也會帶他們去孤兒院,還要他們捐出零用錢助人。希望孫子透過這過程知足惜福,去除貪念。

另外,現代社會強力行銷「個人包裝」的產品,「家庭包裝」的產品愈來愈少,他擔心現代人忽視親人的重要,可能為社會埋下難解問題。「人與人的疏離,是來自從小不重視家人的相處,日後這性格帶到社會,就會『重工作,輕家庭』,連帶也輕視『他人』的價值。」他相信,人的幸福感來自家人「愛的延伸」。孩子在家中感受被父母、親人疼愛,那種美好經驗會帶到社會。

家庭關係緊密
愈有力量抗風雨

從小生於大家庭,見過許多家族興衰起落,賴東明發現,只要親子、手足關係親密,就算跌倒,也能很快站起來。他的2個男孫都在美國,久久才見面,有時很難找到共通話題,但他不曾放棄。

有天,他將得之不易的2個王建民身著洋基隊服的公仔,興沖沖分別寄給住紐約、波士頓的2個孫子。住在紐約的孫子興奮地致電謝謝阿公,對公仔視若珍寶;可是,住在波士頓的孫子卻打電話「提醒」阿公,他支持的是波士頓紅襪隊,讓賴東明啼笑皆非,也增添不少家庭話題,使得分散各地的家人更緊密。

「和家人甜蜜相處,才會珍惜彼此的付出。」不少年輕人進入婚姻,遇到問題就互相責怪,輕言離婚。然而,婚姻是人類最基本的「互撐」團體,不能輕言放棄,夫妻要多一些反省、少一些指責,才能渡過婚姻低潮。他笑言,「只要彼此尊重,夫妻有不同興趣,反而讓生活充滿樂趣。」他的夫人蔡雪梅喜歡打羽球,可是他多待在家中看書,儘管未陪同,當太太打完球回來與他分享趣事,他都仔細聆聽,增添不少話題。

賴東明也提醒一天到晚對著電腦、手機的年輕人,太少與人接觸,容易產生憂鬱情緒。「多到戶外走走,多和人接觸,才不易得憂鬱症。」人與人的情感要透過面對面交流,機器僅是傳遞言語,無法表達感情。

從賴東明身上看見,有樂活的心,人生便能悠然自得,他把寶貴的經驗貢獻社會,藉由不同形式發揮力量造福後代,大方地散發慈光,那股洋溢溫暖、利他利人的用心,令人感受深刻。


賴桑不為人知的一面
食物吃不完會有罪惡感

一般人很難想像,走過台灣本土廣告業風光年代、培育無數廣告人才的賴桑——賴東明,對自我的要求極高,一生中對兩件事抱有「罪惡感」,其一,「上班時間請假玩樂」;其二,「食物吃不完而必須丟掉」。

因此,他很少為了「旅遊」目的而出遊,頂多在出國開會之餘,利用短暫空檔到開會城市附近走走。此外,沒有高爾夫球證,也幾乎不打高球,除了沒興趣,更重要是打高爾夫球時間太長,且球敘常在周日進行,但周日是他陪伴家人的放鬆時刻。

至於第二點,他費了好大的勁才擺脫這個罪惡感。1980年賴東明擔任聯廣總經理後,常得在外應酬,「人家請客,不能不到,到了不能不吃」,於是腰圍一年大過一年。為了兼顧健康和禮貌,他採取「一半哲學」,所有的東西,「再好吃也只吃一半」,不僅短時間內瘦6公斤,至今不曾復胖,身體也更健康。

生於憂患磨心志,睡前解壓破難關

在瞬息萬變的廣告界,「廣告教父」賴東明處事從容,常讓人以為他際遇順遂,其實在職場衝刺時,如何讓業績創新高、如何讓自負的廣告人,卸下本位色彩,協力打組織戰,幾乎讓他天天都為化解阻力而煩心。

為了保持動力,他的紓壓方式是:睡前拿一張紙,一條條列下當天的不愉快和煩惱,寫完後隨即丟掉,上床睡覺。「條列過程已在發洩不滿情緒,抒發完就沒事,睡醒心情自然開朗」。此外,他也保持早起的好習慣,每天6點就起床,利用清晨無人打擾的時間,散步50分鐘,思考仍繞不出結果的問題,許多解套之道,就在這時靈光乍現。

關鍵字: 廣告教父賴東明公益退休服務弱勢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