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影視異想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怎麼辦?5招搞定小孩吃飯問題!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怎麼辦?5招搞定小孩吃飯問題!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7046
收藏 瀏覽數 : 27046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怎麼辦?5招搞定小孩吃飯問題!
藝人賈靜雯帶著一雙女兒咘咘和BO妞,登上大陸親子實境秀節目《媽媽是超人3》,母女互動備受矚目,而在先前播出的內容中,賈靜雯和丈夫修杰楷經常為了咘咘挑食、愛吃零食的問題,傷透腦筋,夫妻兩人為了女兒健康著想,甚至還實施不吃零食三天的計畫,希望能改正咘咘不愛吃正餐的老毛病。其實,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是許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千古難題,但只要家長堅定「不妥協」的決心,和孩子約定「點心時間」,就能迎刃而解!
 
方法1. 
把零食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避免讓零食隨手可得

兒福聯盟曾針對兒童零食食用狀況進行調查,發現7成孩子每週至少吃2次零食,其中6成4的孩子吃零食的原因竟是肚子餓。若是家長也喜歡吃零食,那孩子吃零食的次數就會比一般孩子高出2倍。

「減少家中囤積的零食,是改善孩子愛吃零食的第一步!」專攻兒童青少年領域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指出,通常愛吃零食的孩子,家裡都會有隨手可得的零食。因此,當家長意識到孩子戒不掉愛吃零食的習慣時,應先反思家中為何有零食?以及該如何減少家中囤積的零食?

畢竟學齡前的孩童在看到喜歡的零食或糖果時,「延宕滿足」的能力較差,無法像成人一樣可以輕鬆抑制想吃的慾望。所謂「延宕滿足」,又稱為「延後享樂」,是自律行為中一項珍貴的能力,它可以讓人獲得較高層次的幸福感,例如:先忍住想玩的慾望,努力的完成作業,以便做完功課後能有遊戲時間。五歲前的幼兒比較缺乏這項能力,慾望當下沒被滿足就非常痛苦,這也是為何在玩具店時常可以聽到孩子哭鬧的原因。

 
棉花糖的啟示》滿足感的延宕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米契爾(Walter Mischel),從1960年代開始,進行一系列非常有名的「棉花糖實驗」。其中一個研究的對象是3~5歲的孩子。研究者將孩子單獨帶到實驗室,並在桌上放著一個手按鈴、一顆棉花糖和一根椒鹽脆餅棒。

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會先問孩子喜歡哪一個,再跟孩子說:「我要出去一下(15分鐘),若你能等到我回來,就可以吃喜歡的那一個;若不等,就按鈴叫我回來,但這時你只能吃另外一個。」多數的孩子只等1~2分鐘就沒耐性了,結果只有1/3的孩子能等到研究人員回來,獲得自己喜歡的點心,顯見學齡前的孩童較缺乏「延宕滿足感」的能力。

不過,米契爾也指出,孩子步入學齡階段後,這項能力會愈來愈強,因為孩子愈來愈能想像「之後獲得大禮」的樣貌,並且自我說服,克制欲望。

 
方法2. 
父母要先戒掉愛吃零食的習慣
孩子才不會有樣學樣

王意中心理師提醒,孩子是看著爸媽的身影長大的,若父母經常在家裡一口接著一口吃著零食,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不要常吃零食時,自己也要負責任做好榜樣!

假如遇到長輩給小孩糖果、餅乾、巧克力,能直接回絕就直接回絕,並清楚告訴長輩:「抱歉!他現在還不能吃這個,會吃不下飯。」倘若遇到不能頂撞的長輩,或個性比較硬的長輩說「吃一點沒關係啦~我們以前也是這樣」時,家長不妨跟孩子說:「謝謝爺爺的糖果,我們吃完飯再吃!」並讓孩子決定是要自己先收起來,還是媽媽先代為保管。

因為孩子在旁邊看到你無奈同意,他就會懂,這個長輩會給我好吃的糖,而且即便是平常堅持不給糖的爸媽,在這個長輩面前也只能同意讓我吃。一旦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以後更難處理了。雖然事後溝通不見得有效,但至少沒讓孩子發現把柄,知道父母不得不妥協這件事。

 
長輩一直餵孩子吃零食,該怎麼溝通?

已有許多專家指出,吃太多糖果、零食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力、專注力、情緒行為、記憶力和學習力,導致過動等各種負面結果。假如長輩總是以「哪有什麼不能吃?我們小時候還不是都這樣吃長大的!」當理由時,家長不妨試著提出這些佐證,跟長輩說明,不是不讓小孩吃零食,而是為了小孩健康著想,畢竟以前沒有那麼多零食種類、也沒有像現在加入這麼多化學成分、黑心食品和不肖廠商也沒有那麼多。

同時,也可以提供一些比較健康的零食供他們參考,像是可補充鈣質及動物性蛋白質的鮮奶、茶葉蛋、無糖優格或優酪乳,或是能止飢的雜糧麵包、米果等,並跟長輩說下次可以準備這些,小孩也愛吃。只要能提出糖果、含糖飲料、洋芋片、過鹹的餅乾有害無益的證明,再提供健康的零食選擇,大部分的長輩都不難被說服。
 
方法3. 
訂出點心時間
避免孩子因為吃零食而吃不下飯

研究證實,孩子到了四歲以後,對食物的喜惡感會變得明顯,是挑食的高峰。臨床觀察也指出,這個階段的孩子零食餅乾吃最多,會嚴重影響孩子味覺的判斷,相比起來,飯原本就沒什麼味道,孩子自然不愛吃!

王意中因此建議家長,不妨和孩子約定一個吃點心時間,而且最好是在兩餐中間,但不要離正餐太近,以免影響吃正餐的食慾,例如:早上10點、下午3點半。平常也應明確告訴孩子吃點心的規則,除了點心時間外,不能吃零食,不然就要保管當日或隔天的點心,讓孩子自己選擇。

假如孩子哭鬧不已,堅持要先吃零食,王意中強調,家長千萬不能妥協,也不要直接說「不能吃零食」或「現在不可以吃零食」的話,這容易讓孩子出現抗拒,而更堅定「現在就要吃」的想法,只要記得不論孩子怎麼「歡」,都跟他說:「吃完飯再給你吃。」清楚讓他知道,不管你怎麼吵都一樣。

王意中舉例,就像孩子吵著要在遊樂場還沒營業的時間去玩,家長就算煩、就算受不了,也只能告訴孩子你再哭鬧也沒用,因為遊樂場營業時間還沒到,「其實,孩子會在溝通中慢慢學習,假如家長因為受不了吵鬧而妥協,孩子就會知道這一招有用,下次就會用同樣的方法盧。」

許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往往吃不下了。提醒家長,油炸類的零食,像是洋芋片、爆米花、薯條等,不易被消化分解,很容易影響正餐的胃口;而甜度過高的食物,則會耗用體內攝入的維生素B,降低食慾,還會刺激腸黏膜,產生脹氣的感覺。所以在點心的選擇上,應避開上述兩種容易影響孩子食慾的零食。

 
方法4. 
以「棉花糖實驗」為例
增加誘因,讓孩子先吃飯再吃零食

在上述棉花糖的實驗裡,研究人員以棉花糖做為獎勵的誘因,藉由二選一的方式,觀察及訓練孩子延宕滿足感的能力。以此類推,當孩子吵著要吃零食,家長也可以此方式進行。舉例來說,當孩子吵著要先吃餅乾,王意中建議家長可以說:「如果你現在急著吃餅乾,只能吃一塊;但如果你吃完飯再吃,我就給你吃兩塊。」讓孩子在二選一的情況下,自己衡量是否為了多一些「獎勵」而延宕欲望,等吃完飯再吃。

 
方法5. 
孩子不吃正餐
就要等到下一個正餐才能吃東西

假如孩子吃飯時間不吃飯,父母親也不要特意延長用餐時間,當大家都吃完飯,就將食物收起來,之後就算孩子喊肚子餓,也要堅定一次,不要端出食物,只讓孩子喝水或喝鮮奶,讓孩子知道該吃正餐的時間不吃正餐,時間過了,就沒有東西吃,就算肚子餓,也只能等到下一餐正餐才能吃東西。

這做法其實不難,只是多數家長無法堅持,當孩子喊肚子餓,就又妥協給孩子吃東西,這樣孩子只會學到,正餐不吃沒關係,等下吵一吵就有東西吃了,會惡性循環,讓孩子更不愛吃正餐。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