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 老年憂鬱症,如何緩解?

老年憂鬱症,如何緩解?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撰文/
瀏覽數 : 7890
收藏 瀏覽數 : 7890
老年憂鬱症,如何緩解?

張先生與張太太已經七十好幾了。這些年來一如往常的,張先生總是待在家裡,而張太太經常偕朋友出去健走或是串門子。兒女偶爾回家,感覺父親變得沉默,不是坐在沙發裡就是躺在床上,反應也慢了些;大家想著或許年紀大了體力不若以往吧。過年期間,讀小學的孫女問爺爺「為什麼您總是不笑呢」,聽到這句話的張先生眼眶泛出淚水,大家赫然發現張先生原來是這麼不快樂。

老年憂鬱總說不出口
​轉而抱怨身體不適

年輕時,我們都難以想像老年生活以及身體機能退化所帶來的影響,邁入高齡階段,一樣可以擁有積極且滿意的生活,但難免情緒隨著不同生活事件而起伏,若有持續的憂鬱情緒或對事情喪失興趣,就要小心是否罹患「憂鬱症」。憂鬱症不是一般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廣泛影響情緒、興趣、思考模式、睡眠、食慾、身體感覺與認知功能的精神疾病。

憂鬱症不僅發生於青少壯年,老年期的憂鬱症亦不少見,但可能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而被忽略。一般憂鬱症患者會經歷下述的許多症狀,而且在發病期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會為這些症狀所苦:

情緒症狀:

有憂鬱、悲傷、焦慮、易怒等負面情緒,也會無法感受到喜悅等正面的心情。另外也會對平時的喜好不感興趣。

認知症狀:

失去自信、過度的內疚、負面的思考模式、無助感、無望感、專注力及記憶力減退、迴避社交活動、重複出現關於死亡的想法或自殺的念頭。

神經生理症狀:

疲倦、失眠或嗜睡、食慾減低或胃口增加、精神運動遲緩(思考、說話和行動的整體變慢)或焦躁不安等。

老年憂鬱症的患者通常不會表達自己情緒低落,只是說心情「平平的」、「懶懶的」,這會讓家屬和照顧者忽略了憂鬱症的存在。雖然說不出情緒,但老年憂鬱症患者時常只抱怨身體不適,例如胸口悶、心悸、關節痛等;他們也用身體不適來解釋對事情提不起勁等症狀。所以,患者可能會花相當多時間看各科別的醫師,希望改善身體不舒服,但往往查不出明確的問題,且就醫後身體仍然不適也讓人倍感挫折。

臨床上不少老年憂鬱症患者經過一年以上的時間在其它科別就診後,才來精神科就診。另外,對老人而言不是很嚴重的憂鬱症就有可能影響認知功能,而被誤認為失智症。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期憂鬱症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失智症也常常伴隨憂鬱症狀。

心理與藥物治療
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老年憂鬱症的評估與治療原則與其它族群無異,但需要特別注意生理因素在病因與治療上的影響。老年期有許多生理因素會造成或促成憂鬱症的發生,例如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退化疾病、多重慢性疾病及所被處方的藥物;這些生理因素需要,但不見得能被有效地改善。另外,老年期生理機能的變化也會影響抗憂鬱藥物代謝與作用,也要注意不同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精神醫學的治療對像是個人,而不是疾病。治療老年憂鬱症的患者,除了生理因素外,還需要瞭解其心理社會因子,以訂定周全的治療計畫。對於因為壓力源而產生的憂鬱症,支持性心理治療和適當的生活安排,經常能幫助患者渡過壓力事件,使得症狀改善。一般而言輕度的憂鬱症,社會心理介入與藥物治療效果相當,但較為嚴重的憂鬱症,則需要以抗憂鬱藥物治療。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以抗憂鬱藥物為主,短期的安眠藥和抗焦慮劑為輔。抗鬱劑彼此間的療效無明顯差異,選擇主要考量各個藥物不同的副作用類型,以及是否與其它正在使用的藥物有交互作用。傳統的三環抗憂鬱藥和單胺氧化脢抑制劑因為副作用多,所以不建議在老年患者使用。增強大腦血清素功能的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經常是第一線抗憂鬱藥物選擇,其它種類的抗憂鬱藥物能增強大腦正腎上腺素或多巴胺的神經傳導、或是作用在特定的血清素或褪黑激素接受器上,以不同的機制來治療憂鬱症。

接受治療就能恢復生活功能

治療老年憂鬱症需要信心與耐心。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最初的一周,有時會有腸胃不適或頭痛等症狀,但這些症狀經常是短期而能被身體耐受的。

在足夠劑量的抗憂鬱藥物治療下,對老人而言,可能需要四周至兩個月的時間,療效才開始發揮,並愈來愈明顯;所以,不要因為初期的治療效果不明顯而中斷治療。

若對第一種抗憂鬱藥反應不佳,可以併用或換成其它種類的抗憂鬱藥物,也可以用其它作用機制的藥物來增強抗憂鬱藥的效果。

完整治療是良好預後的重要因子,切勿因為初期的藥物副作用、對於疾病的錯誤認知、和脆弱的支持系統而提早中斷治療。治療的目標在於達到症狀緩解及功能復原,提升生活品質。

本專欄由財團法人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關心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