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慢性胃炎拖久變胃癌?

慢性胃炎拖久變胃癌?

出處/ 2014年7月號/第32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4261
收藏 瀏覽數 : 14261
慢性胃炎拖久變胃癌?

常常胃痛,又懶得去醫院?別認為吃成藥緩解症狀就好,亂吃藥易造成反效果。小心胃炎拖久成胃癌!

美君在雜誌社擔任編輯,每次一到月底截稿時間就會感到上腹悶痛,習慣性直接到藥局買制酸劑來吃,雖然症狀稍微緩解卻無法根治,同事勸她去照胃鏡徹底檢查,但她因為害怕,一直拖著沒去。最近美君聽說胃炎拖久了會變成胃癌,怕延誤治療時間,才下定決心到醫院就診。究竟胃炎變成胃癌的機率有多高?要揪出胃部病灶一定得照胃鏡嗎?

慢性胃炎
近半因幽門桿菌感染

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鴻運表示,慢性胃炎是指胃壁上的保護性黏膜受到疾病或外因,導致胃黏膜的保護機制受到破壞,以致無法阻擋胃酸對胃的侵蝕而產生發炎反應。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都很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英傑補充,通常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外來的感染(例如幽門桿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精)、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情緒壓力等。根據十多年前所做的公衛研究調查顯示,55%的慢性胃炎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引起,而近二、三年來的報告則顯示,幽門桿菌導致慢性胃炎的機率已降至45%。

值得注意的是,幽門桿菌除了會造成慢性胃炎之外,若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還會引發萎縮性胃炎及腸上皮化生,這二者都是胃癌的前期病兆。感染幽門桿菌雖不能跟胃癌劃上等號,但感染者日後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2~6倍。

幽門桿菌小心傳染他人
衛生習慣要當心

在幽門桿菌還沒被發現時,很多病患會覺得胃痛反覆發生卻無法根治,而現在已經找到消滅幽門桿菌的方法,可利用抗生素(三合一療法)將細菌清除。陳鴻運醫師提到,幽門桿菌都是從嘴裡吃進去的,因此衛生習慣不良、喜歡吃生食的人,較容易感染幽門桿菌。

此外,唾液也是感染幽門桿菌的途徑之一,跟別人共食不小心也會遭受感染,尤其家裡若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吃飯時一定要更加小心,否則易造成全家交互感染,與同事聚餐,最好也用公筷母匙。

陳英傑醫師認為目前三合一療法對於清除幽門桿菌的效果不錯,治療後只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盡量減少食用生魚片、生水、生菜沙拉等生食,與親友同桌用餐,使用公筷母匙,一般而言,復發的機率不高。

除了幽門桿菌之外,喜歡吃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及壓力大的人,也是引發慢性胃炎的原因,不過,只要病患培養正常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並且讓情緒及壓力得到適當的紓解,慢性胃炎是可以根治的。

揪出胃痛病灶
不一定要做胃鏡

很多病患一聽到要照胃鏡都避之唯恐不及,不少人會探尋是否有其它的方式可以取代。陳鴻運醫師表示,胃鏡(內視鏡)的確是最直接的觀察法,不但可直接看到病灶所在及其變化,同時還能做切片檢查或息肉摘除,以取得組織作病理的診斷,可說是一舉數得。不過,醫師看診時也會視病患的情況及意願,調整檢查的方式,或搭配組合,互補其不足,進而提高疾病的正確診斷率。搭配的檢查如下:

■ X光鋇劑造影術:利用其不被X光穿透的特性,把胃腸的輪廓顯示出來,若輔以發泡劑產生氣體,還可對病灶做更進一步描繪,提升其診斷準確度。

■ 超音波檢查:因為胃是中空器官,藉由超音波檢查可看出是否有腫瘤等病灶。

■ 碳13尿素呼氣檢測法:吃入特殊的檢驗藥物,呼一口氣檢查即可得知是否有感染幽門桿菌。

陳英傑醫師進一步分析,內視鏡快速、準確度高達95~100%,因此目前仍是臨床上最主流的檢測方式;而碳13尿素呼氣檢測法舒適安全,準確度約88~98%,不但可用來做治療前的診斷,也可當成治療後的追蹤。若病患是小朋友的話,可能配合醫師診斷方式的意願較差,則改以糞便抗原檢查,準確度也有93~97%。
    
找出病因
徹底根治慢性胃炎

當醫師找出慢性胃炎的病因之後,病患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及吃藥,都可讓胃痛不再找上門。如果是胃酸過多造成的胃炎,可遵照醫囑服用制酸劑以中和胃酸,或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來減少胃酸分泌,經過一段時間後胃黏膜會慢慢修復,慢性胃炎也會被治癒。若是服用藥物而造成胃部的傷害或胃黏膜變薄,則應跟醫師商量是否停藥或改服其它藥物。

陳鴻運醫師提醒民眾,若長期自行服用抗生素或質子幫浦抑制劑,容易造成腸胃道菌叢環境改變,提升壞菌滋生的可能性。因此胃藥最好依照醫生指示來服用,千萬不要以為副作用小就自己長期使用,反而延誤病情的治療。陳英傑醫師建議病患,應耐心配合醫師治療及用藥,過了3~4個月再來做胃鏡或碳13尿素呼氣檢測法,以進一步追蹤是否根除病因。只要治療完成,要根除慢性胃炎其實一點都不難!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