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健康懶人包 和孩子的心更靠近,親子溝通怎麼說?

和孩子的心更靠近,親子溝通怎麼說?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331
收藏 瀏覽數 : 2331
和孩子的心更靠近,親子溝通怎麼說?

維持孩子的親密關係,從每天與孩子的談心開始。孩子開始上學甚至到青春期,如何和孩子更親近呢?面對孩子的成長及變化,父母的談心方式可不能總是「今天過得如何啊?」這樣的問話,當心碰上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的轉變而碰壁,如何更靠近孩子的心,父母如何接招?

和孩子溝通
你跟著孩子年紀調整了嗎?

父母教育孩子、愛孩子都是對的,但教導不同年齡孩子的方式必須不同,尤其孩子漸漸長大,採取強硬態度往往造成兩敗俱傷,這時父母一定要想其他辦法來改善。如果發現溝通結果不好,父母千萬不要繼續套用老哏,否則招術很容易就被孩子破解!

不同年級或年紀的孩子,所能接受的管教和說理方式不同,專長於親子教養的友緣基金會臨床中心主任林淑棻說,在道德發展過程中,越低年級的孩子,越趨向「權威期」(接受命令、服從管教),但隨著年齡越大,就會逐漸進入「結果期」(避免受到懲罰或得到不好的結果),最後再發展成為「和諧期」(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面對上述各階段的孩子,怎麼調整溝通呢?可以參考【隨著孩子成長,你的教養方式跟上腳步了嗎?】
 


每天10~15分鐘親子談心
教孩子分享、調適情緒

除了上述三階段的溝通要點外,父母更需要花的是時間陪伴。臺中大元國小教師蘇明進認為,為了孩子的發展,父母適當的調整與犧牲是必要的。建議家長們可以先從思考安親班、補習班的必要性開始,考量孩子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課後輔導?
 
省下不必要的補習費,家長可以面對比較小的經濟壓力,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就算是父母輪流陪伴也好,每天一起共進晚餐(必須不分心於3C產品),或睡前對話等親情互動,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養分。

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陪伴應該要「在基本量上講求品質」。父母應與孩子一起培養習慣,每天撥出10~15分鐘一起聊天,在這段時間內,絕對不談成績、不談課業,讓孩子單純感受被關心與分享快樂的感覺。親子聊天時,楊俐容建議父母可先以自己當天工作上開心、正面的事情做開頭,讓孩子理解如何分享快樂。在聊天時,父母可避開以下NG話語,你可以這樣說……【教孩子調適情緒,父母必學親子聊天術】

 

別搶走孩子發言權
打開耳朵與孩子想法交流

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很怕失去「存在感」,所以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切記不能讓孩子「沒有存在感」,才能時時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友緣基金會執行長、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廖清碧進一步說明,不論嘮叨、威脅、嫌棄、收回愛、比較等,都會讓孩子生命力消失,覺得自己不存在。

很多父母常不理性的把子女的意見「吞掉」,不讓孩子發聲,當孩子漸漸長大,擁有力量和智慧,便會以激烈的手段要回自己的發言權,屆時年老力衰的父母也只有徒呼負負了。發現父母常在不知不覺中否定或貶抑小孩,例如大人常說「小孩子不懂少亂講」,孩子的意見就被堵住了。【親子有效溝通,不可說出口的15句話】
 


投其所好 
原來我們這麼近

許多父母覺得青春期子女離自己愈來愈遙遠,與孩子無話可聊、無事可做,其實只要用心找到親子間共同的交集點,一起從事喜歡的活動,就可大大拉近彼此距離。

輔導過許多青少年的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暨東吳大學社工系講師黃倫芬分享,女孩子對美的話題幾乎有不變的興趣,媽媽和女兒可以一起逛街、喝下午茶、研究如何變美、搭配衣服,或教女兒編織圍巾;親子也可安排一起長途旅行,暫時將煩惱拋開,也很不錯。有位不愛運動的爸爸觀察到兒子喜歡看籃球,便刻意關心籃球消息,讓親子有共同話題。看看三位親職教育專家,如何在生活中與孩子心貼心。【家長必知的5不3要,從生活點滴拉近親子的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