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大幅提升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大幅提升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783
收藏 瀏覽數 : 2783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大幅提升

面對傳播快速、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病毒omicron,各國開始嚴守邊境甚至鎖國,深怕病例數攀升。持續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改變工作、學習與人際互動的模式,從通車上班到在家工作,從團體學習到線上學習。同時因為防疫的各項措施,例如隔離、社交距離、禁止群聚等,也影響民眾的心理健康,根據今年10月發表於《柳葉刀》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的比例大幅增加。

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

該研究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將2020年至2021年1月29日疫情間公布的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數據,進行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依照地點、年齡及性別量化新冠肺炎對兩者疾病的影響,再以最後的患病率估量值及失能權重來估計造成的失能損失人年數和失能調整人年(DALYs)。結果發現,2020年全球204個國家因疫情影響,憂鬱症造成的失能調整人年數為4940萬,而焦慮症則為為4950萬,且分析發現,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而年輕人也比老年人受較多的影響;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其盛行率增幅也較大。(延伸閱讀:防疫期3個停止焦慮及恐懼,擁抱希望的作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台灣因全民配合,防疫成績優異,在上述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到台灣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的人數是增加幅度最低的組別之一。她分享近幾個月來,的確看到憂鬱症及焦慮症的病患增加不少,造成的原因大多為作息混亂或活動量不足導致失眠;無法從事帶來幸福感的活動,如聚餐旅遊等;失業問題帶來的經濟壓力;家人接觸頻繁,增加摩擦衝突。

學習認識情緒、善用資源
有助培養心理韌性

詹佳真醫師建議民眾養成居家運動習慣,定時用視訊和親朋好友聯繫維持一定的社交接觸,使用線上學習工具,讓學習成長不停滯。她提醒,世界衛生組織已指出在2020年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新冠肺炎的疫情,讓這個問題更趨嚴重,需要整個社會一起建立對患者更具包容性的環境、降低對疾病的標籤化、鼓勵病患能夠接受完整的治療,盡早達到疾病治癒,恢復職業社交功能的目標。(延伸閱讀:防新冠肺炎感染,安全進出醫院必做7重點保護自己和家人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台灣防疫措施一直做得不錯,目前疫情也在控制之下,身處後疫情時代,基礎的防疫已成未來日常生活,雖然日漸恢復以往生活模式,但警戒三級期間受到的身心壓力,仍需自我照護的修復時間,而面對變化及未知的疫情,如何不隨著它而影響情緒,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之一。

葉雅馨建議可先從自己著手,像是學習認識情緒、適時透過一些方法紓緩壓力;練習用正面的觀點看待自己,相信是有能力可解決的,培養樂觀的態度;即便遇到困境或難題時,積極解決並從中吸取經驗…等;上述的方法也是培養心理韌性所需。她提醒,除了靠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外,可善用董氏基金會提供的相關資源,例如想找人說話但不敢向親友訴說時,使用線上「心情頻道聊天室」,與專家及有相同經驗的網友分享;想迅速了解如何照護及激勵心情,可使用手機瀏覽IG (Dailymental.tw),透過簡單的圖貼紓緩壓力、自我療癒;也可下載憂鬱情緒檢測APP,定期檢測情緒狀態,同時記錄自己的心情及容易取得求助資源。(延伸閱讀:陪伴因疫情焦慮、不安的親友,可做的8件事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