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頻尿、急尿、夜尿、解尿困難等7大困擾,如何預防

頻尿、急尿、夜尿、解尿困難等7大困擾,如何預防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5年3、4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24
收藏 瀏覽數 : 524
頻尿、急尿、夜尿、解尿困難等7大困擾,如何預防
排尿不順困擾許多人,除了年輕女性可能發生尿路感染之外,多數頻尿、急尿、夜尿、解尿困難等苦楚,過了50歲後,易隨年齡增加而狀況日益嚴重。背後成因多元且複雜,是哪些原因引起、可否預防?看醫師解析。
 
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王碩盟表示,50歲以上男性25~50%有攝護腺肥大的狀況,且與膀胱過動症有關,易引發頻尿、急尿、尿解不乾淨等問題,且隨著年齡增加比例漸增,80歲以上甚至有80%有攝護腺及泌尿系統的問題。
 
頻尿是指「白天清醒時小便超過8次」。正常值是平均每2~3小時解尿一次,若未大量飲水或喝咖啡,2小時內得奔去上廁所,且不上就憋不住或漏尿,代表膀胱有問題;而「夜尿」是指「入睡後起床上廁所≧2次」,只要符合上述任一情況,建議就醫檢查。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劉蕙瑄說明,女性的排尿問題多元,包含尿失禁、膀胱過動症、子宮、膀胱或直腸下垂,甚至骨盆腔有腫瘤,都可能導致不同的下泌尿道症狀。50歲以上的女性,約七成泌尿系統有狀況。
 
以下介紹常見的排尿困難原因。

1.膀胱炎及尿路感染

症狀是頻尿、急尿感、解尿疼痛、血尿等。王碩盟醫師表示,男性尿路感染通常出現在攝護腺肥大之後,50歲以前較少發生;女性尿道較短,全齡都可能泌尿道感染。
 
劉蕙瑄醫師指出,若以更年期前後劃分族群,年輕女性的泌尿道感染多與生活習慣有關,如長期憋尿、水分攝取不足、如廁後擦拭方向錯誤、過度清潔私密處、經期衛生管理不佳,或性行為將細菌帶入等因素。由於膀胱及尿道感染 95%是內源性的大腸桿菌引起,當水分攝取不足、大腸桿菌附著於泌尿道並繁殖時,感染風險就會增加,建議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來預防。
 
更年期後,隨著女性荷爾蒙下降,陰道及尿道的上皮組織逐漸萎縮,使腸道細菌更易入侵。此外,能分泌抗菌物質的好菌減少,進一步增加感染風險,導致更年期婦女更易罹患反覆性膀胱炎(指細菌感染導致的膀胱炎,並在半年內發作超過2次或一年內超過3次)。若患者無使用荷爾蒙的禁忌症,可在醫師指導下,局部適量塗抹雌激素以改善症狀。此外,50 歲後若患有慢性病或長期使用導尿管,感染風險亦會顯著增加,建議積極控制慢性病,降低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憋尿能使膀胱變有力?

坊間謠傳:「憋尿能使膀胱變有力」。王碩盟醫師澄清,憋尿會提高感染風險,並不會讓膀胱過動症的人增加尿容量,反而增加尿失禁的機會。嚴重時可能引發尿液逆流,甚至導致年老時膀胱無法自行收縮,或括約肌變得太緊繃而難解尿,所以有尿意就該上廁所,千萬別憋尿。

2.應力性尿失禁

好發於女性,症狀是打噴嚏、咳嗽、搬重物、跑跳時,因用力使腹壓上升而漏尿。劉蕙瑄醫師表示,這是因骨盆底韌帶退化、無法撐住尿道,嚴重者必須手術才能改善。應力性尿失禁主要是老化引起,另外,生育次數多或因工作長期負重者,骨盆底的韌帶也較易鬆弛,但也有少數病患先天韌帶較鬆馳,雖未生育也可能應力性尿失禁。
 
有些醫生會建議患者多做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力。王碩盟醫師提醒,女性天生肌力較弱,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不足、肌力流失得更快,等60、70歲才做會太遲,建議40、50歲就開始做凱格爾運動訓練肌力,較能延緩肌力流失。(延伸閱讀:咳嗽、打噴嚏就漏尿,怎麼治療應力性尿失禁 )

3.膀胱過動症

王碩盟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的原因多樣,包含:年紀、攝護腺肥大、逼尿肌與神經控制發生病變,導致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縮而急尿、頻尿或尿失禁。以服藥治療及行為治療為主。
 
劉蕙瑄醫師說,膀胱過動症和應力性尿失禁都屬於多因子造成的疾病,兩者也都有漏尿表現,但病變機轉和治療方式卻完全不同。膀胱過動症的典型症狀是「一急就漏」,或因其他刺激而漏尿,如天氣冷、被尖銳聲音嚇到、碰到冰的東西。若不限時間、地點和原因產生急尿感或漏尿,建議就醫治療。
 
除了自然退化,慢性病患者、中風導致神經受損,或脊椎受傷、脊椎曾開過刀者,也易併發此症。另外,部分女性因子宮、膀胱或直腸下垂,甚至骨盆腔有腫瘤,導致尿道堵塞後使膀胱長期解尿困難或排不乾淨,也會誘發膀胱過動症。
 
另有一些族群原因不明,即便發呆、靜坐也會不自主漏尿。王碩盟和劉蕙瑄醫師皆表示,目前只知女性過了65歲以後,膀胱過動症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且隨著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5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約占臨床的30~40%;70歲以上超過50%有此症狀。

4.糖尿病、高血壓使膀胱神經退化

劉蕙瑄醫師指出,高血壓初期或血壓控制良好的患者不一定有夜尿的症狀,但若控制不佳,後期易併發鬱血性心衰竭,此症和腎病症候群患者常合併下肢水腫。當夜晚平躺時,部分水分進入血管並回流至心臟,增加體液循環,也增加尿液形成,就易夜間多尿。
 
糖尿病患者則因血糖過高、使膀胱周邊神經退化,造成兩種不同的臨床表現:1.膀胱變得不敏感,即使脹滿了,也沒有想上廁所的感覺;2.周邊神經持續發炎,使膀胱過度敏感、不自主收縮,形成膀胱過動症。血糖越高或肥胖的女性,併發此症的比例越高,症狀也越嚴重,治療難度也更高。
 
糖尿病患者還易結石,倘若結石塞住腎盂或輸尿管,尿液排不出去會造成腎盂或輸尿管感染發炎。建議控制好血糖、血壓,以便預防及改善因慢性病變所產生的排尿困擾。

5.間質性膀胱炎

又稱「膀胱疼痛症候群」,症狀是脹尿時會膀胱疼痛,且頻尿、急尿等。症狀易跟細菌性的膀胱炎搞混,但跟細菌感染無關,多是自體免疫疾病和膀胱的過敏反應,造成膀胱壁中類似保護膜的特殊構造──醣胺聚醣層(Glycoaminoglycan Layer,簡稱GAG layer)產生裂隙,使得鉀離子、尿素等物質滲進膀胱壁中刺激痛覺神經,產生尿急、頻尿、夜尿或恥骨上緣慢性疼痛。
 
間質性膀胱炎也是多重因子造成,較難預防,現階段只能就症狀進行治療,少吃刺激性食物。劉蕙瑄醫師說,K他命和有毒物質會使GAG layer受損,導致慢性的間質性膀胱炎,想預防,遠離毒品是一途徑。

6.男性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

王碩盟醫師表示,男性在50歲前較少有排尿問題,50歲後因荷爾蒙改變,攝護腺肥大及攝護腺癌的發生率都日漸增加。每個人老化速度不同,攝護腺肥大引發的症狀會陸續出現。
 
目前主要以「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簡稱IPSS)來評估嚴重程度。該表共有7個問題,包含:排尿後有無殘尿感、頻尿、急尿、排尿斷斷續續、排尿無力、用力逼尿、夜尿。每項依嚴重度可評0~5分,總分越高,表示症狀越嚴重。(延伸了解 IPSS評分表 https://reurl.cc/p9epab
  • 輕度攝護腺症狀(0~7分):可先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

  • 中度攝護腺症狀(8~19分):除調整生活習慣,同時考慮藥物治療。

  • 重度攝護腺症狀(20~35分):如果藥物治療難控制症狀,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上述排尿症狀也可能是攝護腺癌引起。攝護腺癌和攝護腺肥大沒有因果關係,但據統計,如果爺爺、爸爸都有攝護腺癌,兒子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將提高2~4倍。據王碩盟醫師的觀察,有家族史的患者,攝護腺癌會發展得更惡性。
 
目前尚不清楚攝護腺癌的原因,但有部分研究顯示,番茄中的茄紅素似乎可減緩攝護腺癌變。其次,地中海型飲食(以大量新鮮蔬果、全穀類、堅果與豆類等植物性食物作基底,並用橄欖油烹調,多魚類、海鮮,少紅肉、加工肉的飲食模式)能降低攝護腺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大腸癌的發生率,並能降低攝護腺癌的轉移死亡率。至於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飲食習慣,雖跟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沒有直接相關,但這些飲食易誘發癌症,也應避免或少攝取。

7.膀胱癌

主因目前仍然未知,王碩盟醫師表示,美國有研究顯示膀胱癌和吸菸率成正比。美國男性抽菸比例比台灣高很多,因此美國人罹患膀胱癌的比例也比台灣高。吸菸及吸二手菸都會吸進高達幾百種化學物質,都會提高膀胱癌的罹患率。
 
另有部分原因跟生活環境及飲食有關,如:長期嗅吸有機揮發劑、接觸皮革染劑或塑膠工廠的化學藥劑,或是飲用含有寄生蟲或重金屬的水,以及目前已被衛服部禁用的中藥材──馬兜鈴,都是已知的膀胱癌風險因子。此外,泌尿系統中的上皮組織皆有可能癌化,因此不只膀胱,上下游的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都可能罹患「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及尿路上皮癌的典型症狀是「血尿」,只有少部分人會疼痛或頻尿,一旦發現血尿或健檢時尿液有潛血反應,不管有無疼痛,都要立即就醫檢查,切勿拖延。

排尿困擾並非全是泌尿系統問題

劉蕙瑄醫師提醒女性,排尿困擾不一定全是泌尿系統出問題,也可能是子宮、卵巢等周邊組織出狀況。如果找泌尿科醫師治療後情況未改善,可考慮找婦產科或婦女泌尿科進一步檢查。
 
此外,「排尿障礙」是醫學上專有名詞,專指「解尿解不出來、速度很慢或排不乾淨」等症狀,非泛指所有排尿問題。一般發生在攝護腺肥大的男性身上,女性發生機會較低,大部分是子宮、膀胱或直腸下垂,或骨盆腔有腫瘤才有此問題。

混合性尿失禁如何治療

引發尿失禁的原因很多,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應力性尿失禁,約占50%;膀胱過動症約占30%;其餘20%則是「混合性尿失禁」,指同時具有兩種尿失禁的作用機轉,治療上必須手術、服藥雙管齊下。
 
至於先手術,還是先服藥?劉蕙瑄醫師說,醫師會依據患者在生活中「哪種場域或情境下最感到困擾」來決定治療順序。如果是咳嗽漏尿較困擾,會先從手術開始治療應力性尿失禁;如果是一急就漏尿較困擾,會先服藥治療膀胱過動症。
 
治療後會觀察患者困擾程度及生活品質是否改善,再決定是否需進一步治療。「有些患者應力性尿失禁治好後,膀胱過動症也改善,反之亦然,所以醫師會幫病人一步步拆解問題、精準治療。」

❤️更多【解決解尿困擾方法】請看114年3-4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富爾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