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歲的徐重仁,除了全聯福利中心總裁的身分之外,還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的董事長,提到這兩個職務,他表示能將自己的經歷貢獻出來,把經驗傳承下去,是最開心的事,而不同的工作內容,也帶來不同的樂趣……
商發院是國家級的智庫,過去以做研究及撰寫企劃報告等工作為主,很多專家學者共同參與。2012年,徐重仁接下董事長的職務後,努力將學術研究及實務經驗做更好的結合,除了保留原先政府智庫的角色之外,也開始與民間企業密切交流,期望協助它們進一步升級。
至於改造全聯福利中心,則是他近來最被津津樂道的事蹟之一。2014年,當他進入全聯,發現不少地方調整了會更好,於是他花了不少時間跟夥伴們溝通,希望能將全聯變成一個購物更加舒適、便利的賣場。
經常逛全聯的人一定會發現,近來不管是裝潢、動線以及商品的內容都變得不太一樣,尤其生鮮的部分更是讓人耳目一新。被稱為「流通教父」的徐重仁認為,改造全聯就像是把傳統雜貨店變成新穎的便利商店一般,因此他效法日本的超級市場,讓原本的服務及商品內容都升級,希望讓全聯變身為符合年輕人購物習慣的地方。
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善用已成功的商業模式
由於身兼數職,很多人好奇徐重仁如何分配及管理時間?他提到自己掌握時間的祕訣是「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除了工作之外,他的生活其實很簡單、簡樸,每天早上固定五點起床,然後出門散步或騎腳踏車,晚上則是十一點以前就寢。當然,也會安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例如聽音樂、閱讀、旅行、攝影等,內容同樣很單純,只是有空時,會讓休閒頻率多一些。
這套凡事簡單化的理論,同樣也落實在工作上。徐重仁提到在大公司工作,難免會有大家意見相左的時候,這時應該把問題簡單化。面對不熟悉的事物,與其七嘴八舌的討論或爭吵,不如直接跨出第一步,直接到現場觀察。
例如,當年徐重仁引進「星巴克咖啡」,緣起於看見日本雜誌上的報導,提到日本東京引進美國星巴克咖啡後相當成功。當時他還不曉得星巴克咖啡的特色,憑著一股好奇心,跑到日本考察。當年他站在嚴冬下雪的東京街頭,足足在星巴克對面觀察了一小時,感覺它跟一般咖啡廳好像不太一樣,進去嚐試後發現還滿有特色的。在日本東京喝完星巴克咖啡後,徐重仁再度思考:「既然是從美國引進的咖啡店,那美國跟日本之間的差異是什麼?」行動派的他,馬上又飛到美國去參觀比較,得到的結論是:「美國的星巴克比較像小時候冰果室的概念,是住宅區裡一個喝咖啡的地方,而日本卻是開在銀座,屬於高檔消費的都會時尚地區」。
由於台灣跟日本的文化較接近,他認為台灣應該以日本為榜樣。有了構想後,他開始跟美國星巴克總公司交涉,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溝通成功,不管是體力或耐力,都是一大考驗。
處處應用簡單哲學
服務消費者零距離
徐重仁認為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複雜或困難,「有沒有勇氣跨出第一步」才是關鍵。建議年輕創業者,若看到美國或日本的商業模式,發現別人十年、二十年都在做一樣的事,不用懷疑或猶豫,可大膽去嘗試看看,即使失敗了,也是累積經驗。
徐重仁以自己為例,雖然大家認為他是引進咖啡的先驅,其實也曾失敗過。二十多年前,當台灣喝咖啡文化還不普及時,他就開始在超商賣咖啡。當時他學習美國的方式,在吧台上擺七、八壺不同的咖啡,讓顧客自己選擇要喝什麼,就倒什麼。為了打響知名度,還請當時的當紅小生張晨光來拍廣告,飾演一位睡眼惺忪的上班族,走進7-11喝了一杯咖啡後,整個人變得神清氣爽,精神馬上振作起來。
當時這創意不被消費者接受,很多人到超商喝完咖啡後,並沒有覺得悠閒或享受,反而認為自己倒咖啡,站著用紙杯喝很奇怪。這次賣咖啡的創舉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成為後來City Cafe的借鏡。當星巴克開始出現在台灣街頭,帶動了喝咖啡的文化後,徐重仁再接再厲推出City Cafe,造就如今上班族人手一杯便利商店咖啡的現象。
提到City Cafe的命名,徐重仁同樣發揮簡單哲學的理念,當同事們絞盡腦汁構想特別的名稱時,他卻認為不要考驗消費者的英文能力,簡單、好記的英文單字才是對的,於是City Cafe的名字就這麼產生了,即使連英文不好的人也能琅琅上口。同樣的道理也應用在ibon及open將的命名上。
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ibon是法文,也許還會猜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只是因為當年iphone、ipad很流行,而bon代表爆炸的聲音,以ibon為名,簡單好記。至於open將的open,則是取24小時open的意思,沒什麼特殊涵義或大道理,但都有簡單好記的特性,易讓人琅琅上口。
退而不休
讓自己keep working
徐重仁每月在「重仁塾」以及商發院的「經營實學講堂」開課,其中經營實學講堂,是希望藉由企業領袖對經營理念的知識交流,促進台灣服務業的發展與能量。徐重仁分享經營實學講堂誕生的理念,認為企業永續的經營法則主軸觀念為聚焦、選擇以及資源整合,同業共好及異業之間皆可合作,同時透過標竿的學習,進一步延伸探討經營理念和管理哲學。
生活忙碌讓時間變得緊迫,但他認為愈是繁忙,心境愈要平和,才能把事情做好,焦慮、緊張、煩躁的情緒,不但無法提升做事效率,還會讓事情愈變愈糟。因此,當壓力來臨時,自己會努力調適,讓心情試著歸零。
當然,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淡定,年輕時同樣會急躁不安,隨著年紀增長及不斷修練,才能讓心情更加平穩。他建議年輕朋友們遇到問題要勇於面對、克服、解決,不要一直糾結在不安的情緒裡,心情急躁永遠做不好事情,倒不如冷靜下來思考該怎麼繼續下去。
很多人退休後可能去當志工、打高爾夫球、旅遊或享受美食等,徐重仁認為這樣的生活不錯,但如果進一步思考,現在台灣人退休年齡其實偏早,例如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現在可能到了退休的年紀,但很多人身心狀況都很好,知識及經驗正豐富,離開工作崗位相當可惜。
如果能將自己數十年的經歷與人脈貢獻出來,把經驗傳承下去,生活會變得更有意義。因此他讓自己keep working,就像永遠保持現在進行式一樣。不管是在商發院、全聯或是自己關心的社會議題上,他永遠有忙不完的事,而做這些並不是為了名聲或一己之利,只是希望能將自己的剩餘價值奉獻給社會,讓社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