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風靡全球,不論是校園、公園各地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玩,價錢也從數百元到數千元都有,可說是老少咸宜。加上玩法簡單,容易上手,只要兩根手指頭輕輕捏著主軸,再撥動葉片轉一下,陀螺就能在手上快速轉動,可說是現在校園最夯的玩具。據稱該玩具能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孩童,在把玩後保持冷靜,有助於提升課業表現,不過英、美兩國卻傳出,不少學校已嚴格禁止指尖陀螺出現在課堂上。
指尖陀螺在亞洲掀起旋風後,香港知名臨床心理學家張傳義就曾在受訪時表示,當人專注於身體某些動作,或是依某些規律性活動的事物,又不涉及競爭或強迫性的自我要求時,注意力或思想會暫時轉移至該動作或事物上,或多或少能紓緩來自工作、社交上的壓力。
以指尖陀螺為例,手指頂着陀螺時需要平衡力等技巧,或許可以帶來滿足感。而在治療過動症兒童時,也會安排他們做一些「較為重複、有少少興趣,又需要少少恆心完成的目標。」讓患者能夠將注意力投放在感興趣的事物上,培養集中力。原理類似「培林」,這是國外早期在改善小孩專注力的輔具之一。
可培養專注力、集中力
讓自閉症、過動兒學習嗎?
國內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補充說明,雖然指尖陀螺被應用在過動兒及自閉症患者生活調適上的原理並不相同,但都與「視覺集中性」有關。舉例來說,自閉症患者常會過度集中注意在某一件事情或東西上面,不易分散注意力。因為視覺刺激,自閉症患者可能對於讓指尖陀螺持續旋轉這件事感興趣,而試著集中注意力,讓陀螺持續旋轉。但要當心,患者可能被陀螺吸引之後,會無法注意前面做過的事情。
至於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孩童,注意力常分散在很多事物上,可能因指尖陀螺具有視覺集中性,讓孩童感興趣,而讓他在一段時間內專注在指尖陀螺上。不過,是否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指尖陀螺,引導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事物,王意中則提醒,這是需要花時間去嘗試及引導的,是否有效也是因人而異。
畢竟每個人的特質都不同,雖然指尖陀螺可協助一些患者改善症狀,但只能算是工具之一,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建議家長可讓孩子嘗試,看能否將其注意力引導到其他日常事物上。若孩子的注意力仍無法擴及其他事物,則應尋求專業協助。
指尖陀螺弊大於利?
美英澳校園明令禁止
既然「指尖陀螺」可以幫助孩童提高專注力,緩解過動情形,為什麼澳洲、英、美許多學校還禁止?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有32%的高中已經或即將下令,嚴禁學生攜帶指尖陀螺進入校園。更有老師直言:「學生只關注指尖陀螺,並非學習。」說明同學分心的程度很嚴重。
在國內,雖然沒有學校明令禁止攜帶,但部分老師已決定出手制止。高雄市阿蓮國中許靜芳老師說,學生上課、下課、休息時間都在玩指尖陀螺或紓壓方塊,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習,甚至造成價值觀改變;因此身為導師的他,已與同學約法三章,禁止學習時間把玩。
然而,意識到指尖陀螺對患有自閉症和其他症狀的學生可能有好處,紐約布碌崙卡羅花園創新中學(CGSI)雖明令禁止學童攜帶指尖陀螺,卻也在公開的通知信中表示,這項禁令不適用於一些患有特殊症狀的學生,像是患有自閉症、過動症(ADHD)、焦慮症狀的學生,若有治療需求,仍可用學校提供的指尖陀螺。
王意中也建議家長,可和孩子溝通玩指尖陀螺的時間,訓練孩子的自制力,不讓指尖陀螺影響學習。同時,父母也應掌握「兩要」來評估,是否讓小孩跟上流行。
1. 需要:當流行事物已成為同儕間的共通話題、交友媒介時,家長應該了解孩子是否需要藉此玩具來保持與同儕的互動。假如孩子因為沒有這個玩具,而被同儕嘲笑、排擠,甚至被孤立,家長可以衡量是否在某些條件下,可以給小孩這項玩具。家長給玩具前,也要先和小孩約法三章,只能在下課或休息時間玩耍,不能影響課業學習。
2. 想要:就是單純地想玩,想展示給同儕看,讓同儕知道自己擁有這項新玩具,這時不購買或許是對的選擇,因為可以提醒孩子先跟同儕借來玩。
王意中強調,擁有新奇的玩具可讓孩子覺得跟上流行、和同儕有共同的話題,可以給小孩帶來同儕間的歸屬感、凝聚力,這是培養人際關係的機會;但是,有些小孩只是習慣用吵鬧來要東西,沒有思考過是否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千萬別讓小孩有「情感勒索」的機會,家長不妨問問孩子:「為什麼想買指尖陀螺?」聽聽他怎麼說,從中分辨孩子是「需要」的成分大,還是「想要」比較多。
有兩個孩子的許靜芳老師,以家長的角度分享,「自己的小孩也吵著要買指尖陀螺」,但她希望「小孩可以提出合理的購買理由,再做決定,而不是一昧地被業者牽著鼻子走」。她並非反對指尖陀螺,只是要孩子思考是否有學習的價值,而非一昧跟從。至於人際關係,她也鼓勵小孩多參加校內外其他活動,多與背景不同的同儕互動,在學習中培養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