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失智來按鈴,家人如何回應?

失智來按鈴,家人如何回應?

出處/ 2008年9月號/第26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859
收藏 瀏覽數 : 5859
失智來按鈴,家人如何回應?

「媽媽,奶奶竟然把抹布、拖鞋放在冰箱!」「老公,爸爸最近很多疑,常懷疑別人偷他的錢。」如果你家長輩也突然出現奇異的行為或言語, 表示失智症可能已找上門,別慌!過來人教你如何伴他們度過這場失智難關。

冰箱裡冰的東西無奇不有,網路傳聞把手機電池冰到冰箱可延長電池壽命,近日又有報導指出,一名母親把廚房抹布冰在冰箱,家人以為她擔心抹布不潔,但後來連拖鞋也冰進冰箱!此外,還到處亂藏錢,找不到時,就懷疑是兒子偷的,搞得全家雞犬不寧。家屬面對親人突如其來的異常行為感到不知所措,折騰許久才確認是失智症惹的禍。

像上述的例子,在許多家庭也真實存在。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共有11萬這樣的老人,剛開始忘東忘西,到後來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失智老人究竟有哪些症狀?家人又該怎麼處理?以下歸納說明。

症狀1
我剛做了什麼?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葉炳強表示,很多人以為老人忘東忘西是腦力退化的自然現象,常發現了也不以為意,事實上,「健忘」是失智的早期症狀之一。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志工郭淑惠,幾年前,突然發現媽媽開始忘記一些最近才做過的事情,她第一個反應,便是幫媽媽做一條刻有媽媽名字和自己聯絡方式的手鍊,第二步驟是帶媽媽到醫院檢查,發現確實罹患失智症。

由於郭淑惠的機警,郭媽媽在早期罹患失智症時就被發現,幾年下來,在她與兄弟姐妹的細心照料下,郭媽媽的情況還算輕微。身為失智老人的家屬,擔任基金會志工也看過許多失智老人,郭淑惠認為,與老人一同生活的親人,要隨時觀察、提高警覺,有時可隨口問,「你記得昨晚我們去吃什麼嗎?」或者「昨天張媽媽是不是來找你?」,如果他們回答不出正確答案,就得趕緊去醫院做檢查。

症狀2
我還沒吃飯……

才剛吃完飯,張爺爺坐在搖椅上,輕輕地晃著身子,突然起身說,「現在都幾點了,為什麼還不吃飯?」張爺爺的大媳婦碗盤都還沒洗乾淨,聽到張爺爺又吵著要吃飯,她從廚房快步走出來,對張爺爺說,「在吃飯之前,我們都要出去走一走,回來飯菜就弄好了,現在就出去好嗎?」

面對失智老人常遺忘日常瑣事,一再重複做相同的事情,郭淑惠認為,健忘是件令人困擾的事,但也能利用這特點扭轉情勢。有時老人明明剛吃完飯,又吵著要吃飯,就可用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不一會兒便會忘記要吃飯這件事。

老人的新陳代謝緩慢,對健康較有利的設計是「少量多餐」,因此,正餐的分量宜適中,在正餐間準備小點心,當他們吵著要吃東西時,用來安撫他們的心。

郭淑惠表示,小點心不要太甜,因老人常伴隨心血管疾病,過甜的點心對健康無益。建議準備一些蘇打餅和牛奶,不但有飽足感,也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症狀3
誰拿了我的東西?

東翻西找是健忘的延伸,「永遠都在找東西」是失智老人的另一項特徵,如果找到就說別人亂擺,如果找不到就說有人偷他東西。針對這項令家屬頭痛不已的現象,郭淑惠提供一個好方法來解決。在家裡,她為媽媽準備一個很漂亮的提籃,裡面有媽媽所有隨身的小東西,包括小錢包、小手絹、綠油精等,讓她走到哪就拎到哪。

郭淑惠認為,對老人而言,安全感十分重要,所以不要隨便整理他的東西,即使真的看不過去,也只能稍稍地擺放整齊,大規模地移動,只會造成老人家不安,讓他們想盡辦法把東西藏起來,不讓人找到。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顧問,同時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專攻老人學的講師郭慈安提出,有時失智老人在服裝穿著上會顯得不知所措,照護者可為他們準備整套的衣物,將上衣和褲裙套在同個衣架上,一次拿取一整套衣物,便不會發生搭配不合宜的情況。此外,服裝力求簡單,減少鈕釦數量,選擇止滑柔軟的鞋子。

症狀4
是誰躲在床底下?

除了健忘,老人還會產生「多疑」現象,像是懷疑老伴外遇,或懷疑家人偷他的錢。胡奶奶在老伴罹患失智症後,常不敢外出,以往早晨有出門運動的習慣,也改在家裡走動走動。胡爺爺不但常懷疑胡奶奶和隔壁爺爺有不正常的關係,還經常衝到胡奶奶房裡東翻西找,覺得有人躲在她的衣櫥裡或床底下。胡奶奶覺得委曲,胡爺爺常常生氣,這樣的情景經常出現。

一次,女兒和先生帶小孩來探望他們,不經意聊起胡爺爺和胡奶奶當年因一支舞而相識相戀,胡爺爺對於當年的事記得一清二楚,應大家要求,立刻拉胡奶奶的手跳起舞來,一首接著一首,當晚胡爺爺也沒發脾氣,找胡奶奶的碴。

從那天起,胡奶奶起床就打開音樂,找胡爺爺一起跳舞,後來乾脆帶他到公園和大家一起跳舞。胡爺爺不但精神變好了,也不再懷疑胡奶奶,亂翻她的房間。

葉炳強強調,失智老人對於近期的事容易遺忘,但仍記得陳年往事,聊聊以往的事情,對失智症很有幫助。此外,藉由與外界的互動,刺激腦部活動,對老人而言也很有療效,千萬別因為擔心走失,把他們關在家裡。

郭淑惠在照顧中發現,失智老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如擁抱或牽握,都具有情緒安撫的力量,往往在身體碰觸後產生安全感,心情獲得紓解,行為態度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症狀5 
你是誰?我是誰?

郭淑惠擔任志工時,曾遇過一個爺爺,一直對她說,「嫁給我!」郭淑惠回應,「好,我回去和我媽媽說,她答應,我就嫁給你,你要等我哦!」這樣一句話,爺爺就安心了。沒一會,爺爺又對她說,「阿香,這是要洗的衣服,趕快洗一洗,我都快沒衣服換了。」原來爺爺又把她當成自己的太太,她也順著爺爺,答應幫他把衣服拿回去洗。

郭淑惠表示,失智老人常混淆旁人的身分,嚴重時,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其實並不需要急著讓老人弄清楚誰是誰,因為即使他現在知道了,下一分鐘可能又弄錯了。只要順著老人的意思,扮演一下不同角色,便可減少許多問題。

林媽媽的父親高齡80歲,患有失智症多年,林媽媽的小兒子阿文想把女友介紹給家人認識,不過怕女友被爺爺不正常的舉止嚇到,事前便告知,讓她有心理準備。到家裡,爺爺果真把孫子的女友當成自己的太太,一直呼喚她,「金鑾、金鑾……」還要她坐到自己身邊。

阿文溫柔地對爺爺說,「爺爺,我肚子好餓,請奶奶幫我煮東西好嗎?」爺爺立刻揮手跟阿文的女友說,「好,好,趕快弄飯給他吃,吃飽再來。」如此化解大家的尷尬。當阿文的女友從廚房轉了一圈,走回客廳時,爺爺說,「哇!哪家的漂亮女孩,我幫妳介紹男朋友吧!」爺爺把阿文拉過來對女孩說,「就是他,他是我最乖的孫子,給妳做男朋友好不好?」

轉移老人的注意力,順從老人的意思配合演出,都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懂得應對、照顧的技巧,及相當的耐心,便可輕鬆處理失智老人的各種狀況。

尊重 讓關係更親近

郭慈安表示,台灣所謂的失智老人,在美國都以「阿茲海默症」稱呼。輕度或中度的患者,多半失憶但無失智,因此,家屬的態度相形重要。

郭慈安在美國比佛利山市政府擔任義工管理的主任,她教導義工及病患家屬,有機會就帶患者出門走走,但常有家屬表示,病患的情緒很難掌控,帶他們出門吃飯,點菜時就開始鬧脾氣,有時還會嚇到餐館的服務生。

張伯伯一生都在軍中服務,退休後沒幾年,就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張伯伯80大壽時,全家人計劃到餐館慶祝。張伯伯的兒子有多年照顧失智者的經驗,他知道張伯伯可能會出狀況,但也不想失去全家人一同聚會的機會。果真,菜才上桌,張伯伯就大叫,「菜裡面有毒,大家不要吃!」服務生也嚇傻在一旁,張伯伯的兒子以手勢請服務生出去,慢慢地坐在張伯伯身旁,嚐一口菜後,對張伯伯說,「我試過了,沒問題,可以安心吃。」才化解這次的狀況。

針對類似情況,郭慈安指出,當患者無法控制情緒時,照護人員一定不能亂了手腳,可隨身準備一張紙條,寫明「他罹患阿茲海默症,有時會無法控制情緒,請您諒解並耐心對待」等字句,一方面讓第三者瞭解,另外也顧全患者自尊。其次,也要注意服務生上菜的位置,盡量不要在患者的身邊上菜,尤其當餐館人員講究「效率」時,動作可能較為快速,會讓患者產生不安全感,連帶引起情緒焦躁。

貼心 讓照護更安心

減緩失智老人的病情,一些溫和的刺激是必要的。郭慈安指出,無論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還是味覺刺激,對病情都有幫助。至於要使用哪一類刺激,就因人而異,像有些老人以前是廚師,嗅覺和味覺的刺激對他就很有幫助,如果對老人的過去並不瞭解,可看他的舊照片、聊聊往事,甚至透過養寵物,藉由寵物的叫聲、對寵物的撫摸等,刺激老人的腦部活動。

郭淑惠描述,媽媽常對小鳥喊著「小鳥唱歌呀!小鳥唱歌呀!」有時還會看著魚缸裡的魚對她說,「我覺得魚少了。」她通常會回問媽媽,「少幾隻呢?」雖然媽媽無法說出正確的答案,也不用太過要求,這樣的應對,其實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

全世界正走向老人化社會,身兼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的葉炳強認為,大家應更重視失智老人的問題,及早發現,就可減緩失智症狀惡化的速度。以失智症而言,每位病人的症狀都不同,但仍有共同性,在治療方面,目前藥物只有三成療效,「最好的治療便是照護」。

照護失智老人需很有耐性和毅力,長期下來,家屬的壓力難以言喻,因此,學習如何照護、處理和面對家有失智老人的問題,是每個家庭都應具備的能力,這樣才能讓每個失智老人都得到最安心的照護。

關鍵字: 老年失智記憶力照護尊重關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