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有大腸息肉怎麼防大腸癌?

有大腸息肉怎麼防大腸癌?

出處/ 2013年7月號/第31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210
收藏 瀏覽數 : 6210
有大腸息肉怎麼防大腸癌?

大腸癌位居所有癌症之首,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禍從口入?哪些人是高危險群?今天起改變你的飲食,遠離大腸癌威脅!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2005年開始作國人大腸糞便潛血檢查,臺灣對於大腸癌發生率才開始有比較完整的流行病學資料。根據最新2012年的國健局統計,共有103萬人接受大腸癌糞便篩檢,約7萬人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其中又有六成五完成大腸鏡等進一步檢查,總計2萬3700人檢出大腸息肉,2001人得大腸癌。大腸癌位居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其中零期的占5%,第一期占16%,第二期占27%,第三期占29%,第四期占23%。

 

八成大腸癌
由大腸息肉發展而來

臺灣人50歲以上平均15%的受檢者有大腸息肉,其中男性有息肉25%,要比女性10%來得多;70歲以上出現息肉的人則有1/3。

 

臺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胡光濬表示,大腸息肉分成兩種,一為腺瘤性息肉,大腸癌約有八成由此發展而來。而另一種增生性息肉,較不會惡化成為大腸癌。

 

一般可透過病理化驗來確定息肉類別,若有作大腸鏡檢查,醫師也可透過光源或是染色來看息肉的外型、顏色、黏膜等。目前國民健康局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歐美國家則要求每年都做。若有個人或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蘇銘堯表示,一般民眾如果經過仔細的大腸鏡檢查,確認沒有症狀,幾乎就不需要做10~20分鐘的大腸鏡侵入性檢查,之後只要做糞便潛血檢查即可。

 

若是檢查出有小於1公分的息肉,3年後要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確認沒有問題。如果是多發性息肉,也就是息肉超過1公分、息肉不只1個,那麼3年內做過1次大腸鏡後,確認沒問題,之後每5年還要做1次大腸鏡檢查。至於糞便潛血檢查也要每2年做1次。

 

如果檢查發現有大腸癌,會透過內視鏡或手術切除,半年內需再做大腸鏡檢查,確認沒有腫瘤後,每3年定期作大腸鏡追蹤檢查。

 

各期大腸癌
如何對抗癌細胞?

第0期》又稱原位癌,侷限於腸黏膜。靠內視鏡或手術切除,早期的大腸癌可以高達90%以上的存活率。
第1期》侵犯黏膜下層及肌肉層,無淋巴腺轉移,手術切除後,5年存活率大於90%。
第2期》大腸癌癌細胞穿透肌肉層進入漿膜層,無淋巴腺轉移,以手術切除腫瘤或是術後化學治療,5年存活率65~70%。
第3期》癌細胞已轉移到附近的淋巴腺,此時要靠手術切除以及術後化學治療,5年存活率25~70%。
第4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肝、肺、骨骼等遠端器官轉移,主要以化學治療,輔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目的在於緩解症狀或預防併發症,晚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不到5%。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