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校園頻頻傳出學生墜樓輕生消息,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截至16日,今年已有76名各級學校學生自殺死亡。甫料新聞才剛發布,又有台南大四學生疑似感情困擾在租屋處燒炭不治,而新北市淡水區也驚傳一對不到20歲的學生情侶燒炭殞命。越來越多孩子走不出情感的紛擾,也成了家長心中的隱憂……
根據衛福部1999年到2018年的統計資料,在自殺者中,15~19歲的自殺死亡率,近5年有明顯增加趨勢,且2018年為20年來新高,死亡率為4.4%,而自殺的原因,課業壓力已不是主因,而是「感情問題」。顯見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因心理狀態相對不穩定,當愛情受阻時,較易以自殘或輕生劃下句點。若師長能適時的介入與關心,憾事也許可以阻止,也能減少孩子到了大學,仍走不出感情挫折的危機。
擅長孩童與親子心理諮商的上善心理治療所羅秋怡院長分析,年輕的孩子談戀愛,容易有以下三點狀況:
1. 心態不夠成熟,易獨占、嫉妒
孩子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時,當另一半與他人互動時,易產生忌妒或是獨占的心態,進而產生爭風吃醋等行為。
2. 太快說愛或交往,分手後不知如何調適
這比較容易發生在國、高中生身上,對於愛情的認定較直接與衝動,或是出自性發展的萌芽,容易很快就喜歡上對方,並發展成情侶關係。在還沒深入了解對方的狀況下,就認定對方是男女朋友,交往沒多久,當雙方出現各種差異,或者出現第三者時,便很快地分手,卻不知道該如何好好的調適自己不甘心、難過或委屈的情緒。(延伸閱讀:當在外闖蕩的孩子因失戀而憂鬱潰堤,該怎麼幫她)
3. 界線較難拿捏
愛,是基於接納與尊重,包括身體的界線。尤其是對於兩性關係處於探索期的青春期孩子,若家長或學校沒有及早教導兩性之間正確的性態度,一旦開始交往,產生親密行為,與目前法律的規範抵觸,有些人會產生許多紛爭或是心理傷害,甚至談戀愛談到上法院。
當孩子青春期時
就要引導他們處理失戀的負面情緒
就要引導他們處理失戀的負面情緒
很多孩子青春期時就開始與心儀的對象談戀愛,常常快速地陷入熱戀,付出很多感情,若是以不開心的方式收場,通常心裡會很受傷,這時候父母的陪伴和協助就很重要。不過,台灣父母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戀愛,常常感到為難,因為不想孩子因為戀愛耽誤課業,容易不自覺地以「斥責、阻止」取代「引導」,無法換位思考,導致孩子面對失戀、分手等事情,容易鑽牛角尖,可能否定、封閉自我,或是產生更多負面情緒及極端的行動。(延伸閱讀:孩子失戀消沉,父母如何安慰?)
羅秋怡院長表示,當青春期的孩子失戀時,父母除了陪伴在身旁給予安慰與開導,一些NG用語要特別注意,避免說出像是「下一個會更好」、「再交就有了」或是「我早就知道……」等類似的風涼話。孩子發現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可能導致他們更逃避跟家長訴說,更難走出失戀的傷痛。
羅秋怡院長建議父母,平時要保持好的親子關係,關鍵時刻,孩子才可能跟父母傾吐自己的情感困擾。當孩子求助時,可透過以下三點來幫助孩子走出失戀情傷:
1. 理解
不要苛責孩子,要理解與接納孩子失戀時的情緒,他們可能憤怒、傷心、自責、悔恨……,痛苦萬分,理解這些情緒很重要。傾聽,但不評價,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會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這個難關,分手不一定代表不好,因為有些相處上的問題難以解決,勉強在一起,未來還是會面臨挑戰。
2. 陪伴
父母可透過多元的陪伴,例如一起到戶外運動,或接觸新的事物、體驗新的興趣,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都有助於孩子漸漸走出失戀的低潮。(延伸閱讀:失戀聽錯歌,愈聽愈傷心!專家教你挑對療傷情歌)
3. 解惑
談戀愛是一個自我與親密關係的探索,如探索自己是誰、嘗試怎麼和喜歡的人相處、怎麼關心對方才適切?孩子面臨愛情中的種種選擇與決策時,父母親可以扮演一個分析與解惑的角色,指引孩子就算戀情沒有成功,但遇到的問題,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如何改善解決,學習釐清彼此的情感與期待。孩子失戀後,也能幫助統整理性與感性,較不容易繼續衍生更多的負面情緒,例如覺得自己很糟、以後不會有人喜歡,失去對方等於失去活下去的動力等。(延伸閱讀:當孩子被劈腿而傷心欲絕,這樣安慰不NG!)
建議家長拋開對青春期孩子談戀愛的既有成見,若看到孩子在戀愛中載浮載沉,要立即伸出援手帶領,藉由上述方式幫助孩子學習調適失戀的負面情緒、度過失戀關卡,這樣孩子長大後,較不會對大人隱藏情緒,會懂得求助,才有機會避免憾事發生。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自殺意念,且孩子低落的情緒已影響生活,建議向專業的諮商輔導或醫療人員求助,才能及早化解危機。(延伸閱讀:舊愛還是最美VS好馬不吃回頭草,怎麼評估是否和舊情人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