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者的提問常把家屬難倒,例如「我的錢不見了」或吃過飯卻不停地問「何時要吃飯」;而當憂鬱症者說「我好想死」,家人則很苦惱該怎麼回答。醫師建議先了解失智症及憂鬱症的症狀,有助於避開照顧時的地雷,也傳授溝通回應的方法,以免因誤解而衝突不斷,也能避免照顧者過於勞累或挫折而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
「當氧氣罩落下,先幫自己戴上,再為身旁的小孩戴。」如同這段機艙廣播,在照顧憂鬱及失智長者前,請先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有餘力照顧他們。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的診間,經常同時看兩名患者,一位是失智長者,一位是照顧失智者照顧到很憂鬱的家屬。她表示,「失智症照顧者有很高比率是憂鬱族群,且東西方國家皆然,這樣的結果令人心痛。」因此在成為照顧者之前,最好先了解憂鬱症及失智症有哪些症狀?照顧時應避開哪些地雷?有助於減少衝突,避免自己不堪負荷。
先了解疾病症狀 合理的期待能降低挫折感
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癒,不管再怎麼努力,只會愈來愈退化,照顧者期待越高,一定越挫折,且易與失智者發生衝突。
而憂鬱症是情緒走不出來,對患者說「你要加油!」「想開一點!」這些鼓勵的字眼,在患者聽來是「你嫌我不好」。雖然是好意,但方法不對,要練習不要踩到這些小地雷。
陪伴憂鬱長輩,應表達同理、知道他現在不舒服,避免用過度正向思考或含有評判的態度,他會覺得不被了解。建議照顧者用邀請、開放式的對話,「我們一起去吃點東西。」「要不要去走一走?」傳達願意幫忙、陪伴、我們等你、不急的訊息。(延伸閱讀: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協助失智長者溝通想法
引導憂鬱長者表達感受
失智者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不清楚。若要幫他,只能猜他想要做什麼,而這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上,當他說不出來時,才可能幫上他。
例如:李奶奶每天傍晚都站在家門口,不肯進屋裡,原來她30年前是訓導主任,放學要在校門口看小朋友排隊回家。於是孫女對她說:「奶奶,今天是星期六,沒有上學,小朋友都放假喔!」她才願意進屋。我們對失智長者的背景越清楚,就越能協助患者表達,越有辦法跟她溝通。
至於和憂鬱症長者溝通,可嘗試用舉例或引用自己的經驗,示範如何將不舒服說出來,例如:「我有段時間常失眠,很痛苦,我會喝點熱牛奶,聽些輕音樂助眠,你可以試試看。」可用說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處理困境的經驗,也鼓勵憂鬱者說出需求或感受。 (延伸閱讀: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回應憂鬱、失智長者 各有技巧
失智者的問題常把家屬難倒,例如,「我的錢不見了!」家屬的反應通常是「沒有不見!」「你自己收起來了!」宜採取不反駁、不責備,並嘗試轉移注意力、問A答B、岔開話題的方式來回答。
但如果是「星期幾要看醫生?」這類問題,開始時要答得比較簡單,當他一再問起時,可回他「月曆貼在冰箱上,要去看一下喔!」讓他多做一件事,也轉移注意力。(延伸閱讀: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當憂鬱者說「我好想死!」時,家人常苦惱該怎麼回答,這時可用同理的方式回應,「聽你這麼說,我想你心裡一定很難過」,回答他的感受,而不是想死這件事。他說這句話是在求救,你要做的是傾聽,表達聽到了,「我有點擔心你,有沒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重點在於有傾聽回應,不讓他覺得「沒人要理我」。
當他說「我心情不太好,沒胃口」,你可以回應「沒關係!只是想聚聚,吃多吃少不要緊。」有些人會回說「這樣不行啊!」「你已經太瘦了!」這反而讓憂鬱者很有壓力。
面對失智症者,只要給簡單的回應,表示有在聽,即便是「嗯」「啊」都可以;但憂鬱症者相反,憂鬱症者很敏感,你隨便答,他會有感覺。(延伸閱讀:親友生病受苦,陪伴者必學的「同理」密技)
不論面對的是失智或憂鬱
共通點是強調陪伴與關懷
很多照顧者會問醫師「這句話要怎麼接?」問得很仔細,怕自己講錯話。其實心意比辭藻重要,只要發出一個訊息:我有在聽、我很關心你。萬一不知怎麼回答,不妨就問A答B,或者回說「我愛你」。
陪伴失智者,可藉由轉移注意力來轉換他們的心情,方法要有創意,不合邏輯也沒關係。例如,當他問「明天要不要去看醫生?」可以回應「剛才買的香蕉很好吃」,大部分失智者的注意力就會被岔開,還能接下這個話題呢!另外,送到日照中心上課,換手讓專業照服員來陪伴,也能與其他長者互動,刺激失智者感官、認知,也是滿推薦的方式。
陪伴憂鬱者,建議做些簡單、消磨時間的事,太有目的的活動,有時憂鬱者會有壓力。例如,要看電影,別選燒腦片,商業喜劇片較好。重點不在於陪伴時要做什麼,而是陪伴的時間及心意,只要減少負面情緒的時間,日復一日,就是往康復的路前進。(延伸閱讀:找到愛的力量,陪癌末、中風患者走出憂鬱)
小技巧激發憂鬱、失智長者外出活動的動機
許多照顧者想帶長者外出活動,但長者不願意,雙方像在拔河,最後兩邊都生氣,建議可從以下3個方向跨出第一步:
1.從他的興趣或專長下手
2.請叫得動他的親友出面
3.如果他相信權威,就搬醫師出場
最後要提醒的是,憂鬱及失智長輩不是故意跟你作對,是疾病的影響,他們也在跟自己拔河。(延伸閱讀:揮別照顧倦怠 5個方法安頓身心)
❤️想了解更多【揮別照顧倦怠、避開憂鬱失智照護地雷】資訊,請看新書《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