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收到親友過世或病危的消息,怎麼回覆不失禮?

收到親友過世或病危的消息,怎麼回覆不失禮?

出處/ 2018年10月號/第37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29890
收藏 瀏覽數 : 429890
收到親友過世或病危的消息,怎麼回覆不失禮?
在社群軟體發達的現代,手機裡的即時通訊軟體,儼然已成為民眾傳遞訊息的重要管道。倘若手機傳來親友過世、來日不多等不幸消息時,不知如何安慰,可以傳通訊軟體裡的慰問貼圖嗎?到底怎麼回覆才不失禮? 

敏華的先生勝雄因心肌梗塞搶救不及過世,敏華在悲傷震驚之餘,將訊息告知先生手機中的好友群組,同學、同事、攝影同好……沒多久,手機陸續傳來慰問的文字,有人寫說「英年早逝」、「勝雄這麼好的人,怎麼會……」也有人只回了「啊!真意外」,還有人傳驚愕俏皮的貼圖,甚至有人隨口安慰「節哀順變」,讓敏華心裡百感交集……

大林慈濟醫院心蓮(安寧)病房護理長程裕藍說,收到親朋好友突然過世的訊息,儘管無盡哀思,更重要的是,要關心活著的人,所以比較恰當的回應方式是要讓生者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面對失落與悲傷。

曾任多家醫院臨床心理師的游乾桂提到,在親人過世的當下,外人怎麼安慰也無法減輕家屬的傷痛,與其此時才來表達關切,不如在已知病患去日無多時,就事先表達關切及願意分擔勞力或代為奔走的的意願。不管後來有無被徵召出力,這份溫暖都會讓人感念許久。以下是常難以回應的狀況,不妨看看程裕藍護理長、游乾桂老師如何回覆,避免不得體的回話!

 
情況1
當親友傳來
長輩過世的消息

除非意外,否則如果之前就已經知道病患去日無多,就應主動關心當下以及之後可以出什麼力,如果關係稍遠,亦可評估自己的能力,適度表達「我能幫什麼忙?」的訊息。

接到報喪訊息,第一時間應表達關心,親近的朋友可以至現場幫忙跑腿代勞。此時喪家必定像無頭蒼蠅般慌亂,很多事家屬顧不了,這時如果有人能幫忙照顧幼兒或供差遣,會是很好的助力,也可讓家屬喘口氣,所以不妨主動表達:「你去忙你的,其他的讓我來」。

若從手機上得知親友過世的消息,建議以文字書寫哀悼文,比較容易傳達真情,可以寫「發生了什麼事?」或「看到這訊息,我好難過。」此外,不要忘了慰問及關心活著的親友,可以問:「你還好嗎?家人還好嗎?」但不要寫「後事」怎麼辦?可改以「後面的事情」準備了嗎?或「有沒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地方」,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孤單的面對。

公祭時若想出力,可以當「班長」號召朋友、同學集合,安排交通工具,組成公祭團隊榮耀死者。

如果是意外事件,家屬打電話報喪時必定慌亂無頭緒,可以反問他「怎麼了?」、「你現在還好嗎?」讓對方試著描述整個過程,有助其整理紛亂的情緒和理解事件的經過,並拉回現實,再從他述說的內容,推敲該如何幫助他、關心他,適時表達「我能做什麼嗎?」之後持續關心,不時問他「現在情況還好嗎?」(延伸閱讀:學會探病禮儀,做個體貼的探病者

NG做法
 
● 若是身處通訊軟體中的大群組,收到某人過世的消息,但本身和死者不太熟,可以不回應,但不宜發震驚貼圖,以免惹人反感。如果對方單獨把訊息傳給自己,已讀不回會顯得沒禮貌又無情,建議還是要關心對方「現在你還好嗎?」。

● 不太建議說「節哀順變」,因為親人過世本來就是悲傷、難過的事,要他不悲傷,會令聽者有些反感。

● 不要說「振作」,因為此時很難振作,可以反過來提醒他「有沒有迫切要處理的事?需要幫忙嗎?」

● 當看到親友時,不用鼓勵他「如果難過就大聲哭出來」,建議透過肢體語言,像是摟摟他的肩,或握握他的手,一旦對方情緒上來,自然會流淚宣洩悲傷。

● 親友流淚時不要說「不能哭,會讓亡者不安心」等話語,可將他帶到一旁陪著他,有時沉默是最好的陪伴。(延伸閱讀:親友生病受苦,陪伴者必學的「同理」密技
 

情況2
當親友傳訊告知
自己罹患不治之症

當下病人是焦慮的,但也許還未深思過疾病和自身的關係。不妨問他「你怎麼想?」他會邊想邊整理思緒,順著其思路去走(生病的意義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其中也許有碰撞(自責或懊悔,怎麼這麼倒霉?我還有好多事沒做),等他說出想法後,再引導他可以怎麼想、怎麼設立停損點,告訴他還有時間,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多做一些,就能少點遺憾,把震驚化為實際行動。

游乾桂有一位分別多年的學妹,某次見面時突然說自己罹患乳癌,在聊天過程中,游乾桂試著給她一些不同的意見,一是給正確資訊(如運動可讓癌細胞遠離),一是助她轉念(自己決定要快樂過一天或悲傷過一天),又買了幾本相關書籍送她,讓她覺得很有幫助、很勵志,後來持續治療,改變作息,每天快走兩小時,幾年後身體竟完全康復了。

萬一對方說「醫生已無能為力」,程裕藍護理長建議可以問對方:「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最擔心的事是什麼?就目前狀況,還能做什麼?」或說「我知道你很努力」、「我陪你坐一下好嗎?」可以多聊聊:「你生病後反而最擔心的是你的孩子和你的家人,真的不容易,你很努力了!為了你擔心的這些人,我們看看還可以做些什麼。」

「做些什麼」的目標不用訂太多,就從最簡單的短期目標開始訂,然後一步步完成,讓病人有許多目標,有希望感,想一一去完成,例如:也許沒有治療可以做,但可以做症狀控制,提升生活品質,去完成想做的事。

NG做法

● 光說「你要加油」,卻沒說理由。尤其當事人已知病好不了,心情跌到谷底時,想聽的不是像喊口號般喊「加油」,這樣無濟於事,只會讓人更絕望,可以和對方聊聊「你最放心不下的是什麼?可以做些什麼?」讓對方找到方向感與希望。

● 在國外會鼓勵病人寫下「遺願清單」,再一一去完成,但國人未必能接受這種說法,老人會覺得這是「絕望」的象徵,「詛咒」老人早死,不如改說「把你最擔心、最想做的事列下來」比較能被接受。(延伸閱讀:親如家人的寵物過世,如何走出悲傷?

 
情況3
當被告知長輩狀況危急
隨時可能撒手人寰

通常會接到「大概就這幾天了」的通知,都是比較有關係的人,如果關係夠好,可以問「我現在方便去看看他嗎?」、「能去道別嗎?」也許臨終者希望你去看他最後一眼,所以若家屬同意,就趕快去見他吧。

即便探望時,病人已無意識、沒有回應,但他的靈識還是知道的,所以可以在床邊說出心中想表達的思念,至於他所掛念的一切。可以請對方安心,表明會盡量協助家屬。若彌留者有宗教信仰,可以引導病人所熟悉的宗教信念及儀軌,祝福病人蒙佛接引,或回到主的身邊安息永生。

此外,也別忘了關心家屬,回覆時可說:「不要忘記照顧你自己」、「要找時間休息」、「記得要吃、要睡,才能維持體力」、「其他家人還好嗎?」、「需要幫手時別客氣,我們都在。」(延伸閱讀:避免《我是遺物整理師》不告而別的遺憾 「生前告別式」說出心裡話.放下牽掛)

NG做法

● 不理不睬或答應會去探望卻遲遲不出現。

 
情況4
若親友傳訊喬事情
自己卻不方便答應

對於醫療工作者或在相關產業服務的人來說,肯定都有遇過親友拜託喬病床、推薦醫師的情形,建議此時可以陪對方討論怎麼樣的醫療程序比較理想,建議找哪科的醫師,由醫師評估後做後續的安排,這樣比較好,不能隨口答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必須打破規則的事。如果拒絕不了,可以表示會轉達,但不能擔保或保證做到,不然對三方都是壓力。

倘若對方提到財務困難,想要借錢,可以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劃定可幫助的範圍。例如可以和對方說:「車、人、時間都可以提供,可代為跑腿」等,切勿答應能力不及之事。如果病人住院時有經濟困難,可請醫院照會社工協助處理。

NG做法

● 亂推薦醫師、打亂治療計畫,又包山包海說認識哪位名醫,給對方不切實際的期待。
 

探望在加護病房中的親友
該說些什麼?

當親友正在開刀房搶救或在加護病房昏迷中,游乾桂臨床心理師認為,探病時最恰當的態度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當下若把病人當成自己家人,就知道外人其實幫不了什麼忙,哭泣易給人不吉利的感覺,哭得兇更是奇怪,所以就專心陪伴,互相支持打氣。

萬一搶救不及,也不用執著於非要做什麼,做了可能很干擾,安靜的讓離世的人放心離去最重要,民俗上也認為不宜哭泣或一定要說些什麼。切忌不可照自己想的、自認專業的去做,要考量家屬心中的想法。也許可以漸進的要家屬面對現實,但千萬不要用強迫的態度或方式。

如果術後送進病房,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程裕藍提醒,除非是在旁邊照顧的人,否則病人身上的床褥或管路等,都不建議去動它,不禮貌也危險。

程裕藍建議此時可多安慰家屬,告訴家人:「醫療的部分交給醫護團隊,相信團隊一定會盡心,大家關心他,所以都來了,我們一起祈禱或誦經,祝福他度過難關。一起努力,相信他也在病床上努力。我們把心安定下來,看看還能為他做什麼」,和家屬共度最艱難的時光。

▼延伸閱讀:

用遺書去讀懂自己 珍惜現在 所以計劃未來

生命盡頭想瀟灑的走?用「預立醫囑」為自己做決定

喪子的悲傷之痛,怎麼告別?親人又該如何安慰陪伴?

癌末要進行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嗎?

親人遺物,該保留還是丟棄?遺物整理師教你3步驟整理空間與告別悲傷

關鍵字: 病危安慰過世節哀順變探病陪伴悲傷輔導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