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企業家 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推十合一,士大夫的經營精神

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推十合一,士大夫的經營精神

出處/ 2014年3月號/第32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468
收藏 瀏覽數 : 5468
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推十合一,士大夫的經營精神

五鼎生技曾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奪下《富比士》雜誌評比亞洲年度收益10億美元以下,最佳200企業的殊榮,是國際知名的血糖檢測儀製造商。創辦人沈燕士,40多年前從美國返臺,進入清華大學創辦了分子生物系(現在的生命科學院),原本可從事他最喜歡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做個享有清譽的教授,未來退休後也穩定有保障,結果一次上課,研究生請教他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

 

1973年,突然間閃過一個「回臺灣吧!」的念頭,沈燕士辭掉了康乃爾美國博士後研究(postdoc)工作,回到清華大學創辦分子生物系(目前的生命科學院),開始了他的教授生涯,最高興的是在大學任教的父親,從小就希望兒子成為一名學者。


大學當教授,怎麼會突然間從學術界轉往完全不同領域的商業界,成為一位企業領導者?沈燕士說,最大的關鍵點是一位研究生的大哉問。有一次上課,學生問說:「我們畢業後的出路,難道只有出國念書、拿學位,當教授這條路嗎?」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衝擊,所學的是應用科學,為什麼不能學以致用?深思熟慮了兩、三年,沈燕士終於義無反顧,辭掉了大學教授一職,投入商業領域。


中國人的觀念,教書是士大夫,社會地位最高,最末位是商人,春秋齊國宰相管仲在所著《管子》說道:「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他說,38歲捨掉「士」的身分,創設三泰儀器公司,成為一名商人,轉換適應期五味雜陳,特地刻了「四民之末」的印章作為警惕之語,因為沒有回頭路,一定要有一番作為。

 

用腦袋做生意
找到利基的核心價值

沒資金、沒人脈,從零開始,沈燕士思考能做什麼樣的生意?又要如何經營?生化檢測最熟悉,也最擅長,他決定從醫療儀器開始做起,兩、三年下來,事業雖作定當,瓶頸也愈來愈大,勢必再改型,他發現耗材的市場利基才是商業核心價值,「就像刮鬍刀,必須持續購買汰換刀片才能繼續使用。」沈燕士抓到了經營精髓,又嗅到居家檢測商機,成功研發電化學式血糖儀,是一臺結合儀器及耗材的居家檢測機,商業價值潛力雄厚,並奪得國家產品金質獎,當時全世界連同臺灣,只有英國、德國、日本廠商研發成功,此時捧著鈔票搶著投資的法人機構登門拜訪,三泰公司衍生五鼎生技,更在兼具創新研發及耗材的經營理念下成為生技醫材表現最亮麗的公司。 


市場上流傳五鼎生技的成功歸功中國人尊重的士大夫觀念,「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位居高爵,成功指日可待,還有人認為與臺灣科技之父李國鼎有關,名字皆有一個「鼎」字,沈燕士頻頻笑出聲來:「當初的想法很單純,只是依序『三泰』、『五鼎』、『七巧』的概念而來。李國鼎先生是岳父同學,創業之初有拜訪過他,而他也高興公司名字有一個『鼎』字。」公司名如人名,各有故事演義,沈燕士很開心大家願意討論及分享五鼎生技的命名由來,平添幾分樂趣。

 

一個嗜好體驗了
文學的黃金年代

沈燕士除了曾是教育學者,現在是五鼎生技的經營者,他業餘的嗜好,還讓他多了一個出版家的身分,他是洪範出版社的原始股東之一。


1970至1980年代是臺灣文學出版的黃金年代,那時有所謂「五小」,是對五家純文學出版社的暱稱,洪範書店是其一,在那時有四個對文學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創立了這家出版社,分別是詩人楊牧、瘂弦,另一人是楊牧的中學同學葉步榮,另一人就是學科學的沈燕士,他們第一本書是余光中的天狼星。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大作紅高粱的手寫稿,也是給了洪範。


當時他們都有教授職,在那個教授不能兼職的年代,只好請在外商公司工作,沈燕士的妻子掛名作為發行人。聊起過往,沈燕士苦笑,「我們的書曾有不少銷售得很好,只是近幾年書市不好,純文學的出版社更不好經營。」

 

養生原則
尊重自己身體的聲音

身為五鼎生技董事長的沈燕士,工作繁忙,但氣色很好、精神奕奕,說起話來輕鬆風趣,以為他很堅持規律的保養之道,他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是一個睡到自然醒的人。」原來他是一個很尊重身體聲音的智者,不過度push早睡,不強求push早起,而是順應著身體習慣,即使是別人認為早餐吃得好的作法,都不適合他,他會吃早餐,但吃得不多,也沒有刻意一定要吃什麼,「很多人很不贊成我的吃法,但我是山東人,非常愛吃蔥、薑、蒜。」他每天吃三餐,有一頓希望能夠吃到麵食類,不限饅頭、包子、麵條、餃子,尤其吃水餃時,一定要配著生大蒜。


論及蔥、薑、蒜,沈燕士憶起一家人愛吃與不吃的趣事。他的母親是江南人,很怕蔥、薑、蒜的嗆味,不入口,父親跟沈燕士一樣愛吃大蒜,常會暗地裡偷吃,結果常被拒絕在臥房之外,「媽媽後來吃蔥、吃薑了,還是不碰大蒜。」沈燕士哈哈笑出了聲,以前吃辛香料是家族飲食文化,現在還多了健康選項,他吃得有理。


他十幾、二十歲時是運動健將,愛嘗試各種運動,還拿過運動獎章,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就讀時,還練習打高爾夫球,並持續到回清大教書階段,到了現在,年屆70歲,膝蓋、髖關節骨頭的骨密度不如從前,會痠痛,最常做的運動是隨意慢走。

 

如能設立養心齋堂
定會取名「蠡良齋」

愛思考、分析的沈燕士最愛的是閱讀,各類書籍都愛涉獵,還曾仔細研讀《本草綱目》,因為他看過一篇文章,蘇俄列出世界最偉大十名科學家之中,《本草綱目》著作人李時珍名列榜上,引起了沈燕士的興趣,特別花了時間翻閱。

 

沈燕士是從學界轉商界的成功典範,還是一名出版人,三種不同的身分鋪陳著他的人生軌跡,問及如果還可以選擇的話,最希望擔任哪一種工作?出版人是他的嗜好,不是生意,單就教授及董事長的身分,他還是願意回學校教書,並揶揄地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然而務實的他很清楚,一切已不能回頭,如今,他就是要在生技醫材領域再拚鬥一場,持續創造佳績。

 

創業之前,沈燕士是「士」民,創業之後,他是商人,特別刻了「四民之末」作為警惕,最近他看到一篇文章對「士」的解釋,很能領會,邊說還邊笑了起來。《說文解字》的士是「事」,演義是「從一開始到十結束,善於做事情」,而孔子解釋「士」則是「推十合一」,「『十』是所有的學問,最後會回歸到『我究竟要做什麼?什麼是屬於我自己最擅長的事?』的一。」

 

年輕時,沈燕士最佩服的人是范蠡與張良,佩服之處是事情做完後,漂亮而走,「多麼瀟灑,多麼有骨氣,還想說有朝一日若能設立養心齋堂,一定會取名『蠡良齋』,追隨士大夫的風範。」

 

其實,沈燕士的名字早已透露他擁有士大夫的性格,即便轉彎到商場,依舊聞得到濃濃氣息,但也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經營之道。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