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總是畏縮的站在別人後面的親子及生涯規劃專家吳娟瑜,開始工作後才明白,女性如果沒有勇氣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就得不到被欣賞或被支持的機會,這往往讓自己後悔莫及。從那時她就體認到──要讓自己被看見,就要勇敢站出去!於是她開始一步步的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一般人看到親子兩性教育及生涯規劃專家吳娟瑜在演講時談笑風生,不時遊走到臺下與聽眾互動的靈活反應,恐怕很難相信她曾經是一個缺乏自信,也不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全場用英語演講,被人讚譽為「生涯規畫專家」、「兩性及親子專家」的人。
原生家庭的教養觀
讓她從小不愛出頭
吳娟瑜坦言自己小時候沒有自信,在團體中不突出,長相和個子也沒有特別過人,幾乎很少被師長肯定和鼓勵,所以不論做什麼事都畏畏縮縮、不敢主動承擔,也害怕被點名去做某些事,怕會做錯或鎩羽而歸。
後來透過自我探索,她發現自己過去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方式,之所以缺乏自信、害怕強出頭,跟家中的女性長輩有很深的關聯性。「包括我媽媽、外婆、外曾祖母在內,所有的女性長輩都深信『女性應該是躲在家庭背後,扮演影子般的角色』,也把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傳授給下一代,以致我(包括同輩的姑表姐妹)在原生家庭中,既不習慣發言,也不習慣出頭。」
站出來才有機會表達自己
開始積極成長、增加實力
等到吳娟瑜開始工作後,才明白一個女性如果沒有勇氣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言論和行為,很多事情就得不到被欣賞或被支持的機會,這往往讓自己後悔莫及,於是她開始找機會聽演講、上成長課程、不推拒承辦活動的任務,甚至漸漸敢應邀分享經驗,最後甚至徵得另一半及兩個兒子的支持,花4年的時間栽培自己到美國印第安那坡里斯大學攻讀應用社會學碩士,積極成長,逐漸脫胎換骨。
吳娟瑜一路走來,不斷增加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從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經常被先生「壓落底」而哭泣的委屈女人,變成一位說話態度堅定、敢表達意見,並且願意給別人支持和力量的開朗女性。吳娟瑜說,一個有自信的人,往往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表達內心的想法,不會屈服於對方的大聲或不講理之下。
有自信後,更能做自己
讓生活達到平衡
吳娟瑜說,把過去容易擔心、害怕、自卑的自己,和現在開朗、快樂、自信的自己相比較,過去的狀態和情緒都很容易被影響,產生波動,容易心情低落,然後用「別人」期望的眼光來看待和要求自己。
但現在的她完全過自己要的生活,例如:受邀去演講、上電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工作之餘,她每天會固定運動,且有時間跟家人好好相處,還能安排娛樂活動,甚至跑去學街舞,生活精彩又充實!
吳娟瑜說,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讓自己的人生來到一個平衡點,她很感恩,每天都保持在開心自在的狀態,最重要的是,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想要照顧別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自信的人在接受批評時
會冷靜思考而非一味難過
吳娟瑜表示,有自信的人,在自己跟別人之間會取得一個平衡點。「比方說,沒信心的人會因別人隨口講的一句話而大受打擊、難過哭泣;但具備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對於別人說的話、給的意見,會冷靜下來仔細思考。」
如果對方說的話很對、很有道理,當然要樂於改進,讓自己更加成長;如果對方說的根本就是誤解或偏離事實,那根本不需要為此難過,或許之後等有機會再跟對方討論或分享,讓對方更認識自己的內在。吳娟瑜說,「有自信的人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正在做什麼樣的事,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吳娟瑜以自身的經驗為例,一個沒自信的人,即使對生活有諸多不滿和怨懟,也只能壓抑自己的悲苦,認命的接受命運的安排,不敢態度堅定的說出「自己想過的人生」,更害怕去負責任,當然也體會不到被周遭人支持的開心和快樂,以及自我成長所獲得的成就感及滿足感。
吳娟瑜表示,自己在成長過程,受到很多國外偉大女性傳記的影響,第一位是著名的「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女士,第二位是「現代舞蹈之母」伊莎多拉‧鄧肯女士,第三位是「女權主義啟蒙者」西蒙‧波娃女士。這三位女性的共通點在於:不畏社會批判,勇敢展現自我。同時也向世人昭告:女性的能力並不亞於男性,反而擁有很多男性所沒有的特點,能做出很多不一樣的貢獻。女性並不是終其一生只能守著屋子、守著孩子,更不是守著角落的影子,而是能撐起一個家,同時也能打造、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吳娟瑜坦言,這三位女性讓當時猶如井底之蛙的自己,看見了來自「天外有天」的曙光,讓她豁然開朗,步步引導著她慢慢往上、往外爬出井底,逐步從「弱女子」變成「強女人」。她相信只要有心,就有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勇於嘗試、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