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他的憂鬱,你發現了嗎?

他的憂鬱,你發現了嗎?

出處/ 2007年10月號/第25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074
收藏 瀏覽數 : 9074
他的憂鬱,你發現了嗎?

2007年,網路票選人們最期待的三大關鍵字是「幸福、希望、夢想」,反映大眾對現況的不滿,盼望有安心和信任的感覺,假如你的親友悶悶不樂、興致缺缺、易怒,可別以為他們只是心情不好,這可能暗示著他們正陷入憂鬱風暴,需要你拉他們一把……「失業父親勒斃兒女後自縊!」「失業男抱瓦斯桶,揚言自殺!」「失業卡奴自焚,一死一傷!」「單親失業媽媽攜女燒炭!」這1、2年來,只要翻開報紙社會版面,一則則家庭悲劇的斗大標題迎面而來,讓人不禁要問:「我們的社會是怎麼了?」


    
無業、離婚或分居者
憂鬱症高危險群

一般而言,憂鬱症存在著文化間的差異,歐美罹患憂鬱症的人口較東方人高,終身盛行率約在4~17%之間;在性別方面,女性罹病率大於男性,比率約2:1,但原因說法不一;憂鬱症從5~50歲都可能發病,其中無業、離婚或分居者都是高危險群。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祕書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湯華盛指出,憂鬱症約好發在27~33歲,正好是工作第5~10年間,但為什麼有些人會得,有些人卻不會? 

 

他發現,除了家族病史的確定因素外,正式的醫學研究中,憂鬱症患者與非患者間,無顯著的性格差異,有些人家庭美滿、工作順利,不抽菸、喝酒,仍罹患憂鬱症。可確定的是,個性樂觀者罹患憂鬱症後的復原情況較好。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者,及經常深度思考者,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我國中研院曾研究國內1/5的自殺身亡者,生前多處於失業狀態,且健保、勞保資料顯示,非自願失業者,1年內的死亡風險,是有工作者的2倍;而陽明大學則發現,失業者的其他疾病未明顯增加,因精神疾病住院的比例卻增加120%。

 

三成五就醫後不敢回診

這幾年卡債問題,導致不少卡奴有憂鬱傾向。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依據中央健保局提供過去10年就診的20萬份資料統計發現,18歲以上憂鬱症發生率,短短6年激增近3倍,據推估,國內約有190萬人籠罩在憂鬱情緒之下。

 

儘管就醫比例增加,資料分析卻指出,國內新診斷的憂鬱症病友,「近三成五只看一次門診就不再複診,復發比率高達34.7%」,比起非提早中斷治療者復發率僅5.3%,整整提高6.5倍,中斷治療者又以女性和年青人居多。

 

憂鬱症患者回診率低,多半是「怕吃藥產生副作用、排斥成為憂鬱症患者、對首次治療不滿意及對醫療不信任」,因而中斷治療。

 

掌握90天治療黃金期

張家銘說,失業憂鬱的情緒易蔓延至身旁的人,失業者如果發現情緒有異,應及早接受診治,求助專業醫師,且至少做完一個療程(約6~9個月),才能預防失業憂鬱的擴散。

 

根據醫學統計,出現憂鬱症狀時,若能掌握90天黃金治療期,能有效擺脫憂鬱症陰影。而理想的憂鬱症治療過程,建議維持6~9個月,能持續1年以上會更好,不但用藥副作用小,未來復發率也只有5.3%,遠比用藥中斷者的34.7%,足足減少6.5倍的復發率。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