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醫療公衛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孕育老者安之的美麗境界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孕育老者安之的美麗境界

出處/ 2004年11月/第22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824
收藏 瀏覽數 : 2824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孕育老者安之的美麗境界

投身糖尿病研究20多年,當代糖尿病權威戴東原,以寬和、親切的態度,深深贏得病友們的情誼。除了留心糖尿病未來的發展,他也關注「老人養護」與醫學間的緊密關聯,擘畫讓所有老年人「照其意志、安養天年」的美麗境界。目前糖尿病在台灣已是文明病排行榜上的疾病之一,但是反觀30年前,在生活水準還很拮据的情況下,糖尿病不算是國人熟悉,甚至重視的問題,而當代研究糖尿病大老級的教授、現任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卻在30多年前就決定專研這個疾病,他說:「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機緣巧合 踏入糖尿病研究領域

民國59年,戴東原在台大醫院擔任總醫師時,他的老師蔡詩顯應邀參加「泛亞洲糖尿病研討會」,因而需要收集一些關於糖尿病的現況資料,於是找戴東原幫忙。前後約半年的時間,戴東原跟著蔡詩顯東奔西跑找資料、做病情調查,戴東原回憶說:「就這樣一頭栽進糖尿病的領域。」

 

選擇糖尿病的原因,並不是預知當時不引人注意的糖尿病日後會成為大熱門,戴東原剖析動機是:「跟著教授去神戶出席研討會,由於是第一次去國際研討會,難免覺得好奇,覺得日後若有機會在國際場合學習也不錯。」回國之後,一位原本做糖尿病調查的主治醫師要出國進修,蔡詩顯就詢問戴東原是否願意跟著教授一起做糖尿病研究,戴東原沒有什麼猶豫,就答應蔡教授,從此踏上糖尿病研究領域。

 

在戴東原默默地耕耘了20年之後,糖尿病躍升為國內的熱門疾病,他坦承:「真是始料未及。」不過,在數十年的觀察當中,戴東原發現:「30多年來,除了最近10年來藥物發展進步很快之外,這個領域變化最明顯的,應該就是醫生和病友之間的互動關係。」

 

戴東原回憶,過去看診時,病人通常不太會問問題,就是聽醫生的指示,按時吃藥、節制飲食、多做運動,很少會跟醫師交換意見。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他指出:「現在糖尿病的治療是以病友為中心,醫師變成從旁幫忙的角色。」也就是說,糖尿病的醫病關係,從傳統的命令式逐漸地轉變為朋友式,戴東原對這種轉變的看法是:「看病過程蠻愉快的,以前醫生看病老是板起臉孔,其實沒必要。」

 

心繫病友 治療糖尿病沒有捷徑

糖尿病在剛開始的階段,不會產生明顯的病痛,在從前衛生教育還不普遍的年代,有些病友掉以輕心,一直到生死關頭才發現事態嚴重,尿毒症、心臟病等都來了,戴東原透露,「自己也被叫去幫忙想辦法,像是洗腎、心臟開刀都要拜託其他醫生,對病人來說真的是背水一戰。」

 

類似的故事不只一例,戴東原看到病友被逼到最後關頭,心情總是格外地沉重,為了避免這樣的窘境,他語重心長地說:「糖尿病要治好沒有捷徑,病人一定要打從心底覺悟到:如果控制不好,會對健康產生多麼大的危害。進而了解治療的要領,願意趁早下手,犧牲部分的生活享受。」

 

在戴東原的經驗裡,控制糖尿病情不難,在病症情微時,服藥次數不多,而飲食、運動方面也只要做到七、八成即可,病人和醫生都可以輕鬆面對。他強調,糖尿病在開始的階段若控制得當,負責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便能繼續發揮功能,即使20、30年過後,還是有很多治療成功的案例。其實,糖尿病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非常難控制、很痛苦」。

 

戴東原推測,未來10~20年內,糖尿病的病例還是會居高不下,亞洲糖尿病的增加曲線會比歐美高出許多。這是因為過去數百年,亞洲民族的物質環境都不好,經常面臨飢荒的考驗,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下,人體就鍛鍊出節儉因子。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