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養狗的民眾,每天都會帶狗出門散步嗎?會因為心情愉悅而增加遛狗的頻率嗎?根據一篇2017年8月刊載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影響主人遛狗的動機是為自己帶來快樂,而非為了健康和社交。
該研究由利物浦大學進行,以26位狗主人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並結合各個主人遛狗的經驗,探討影響主人遛狗的動機。結果發現,主人認為遛狗是因為對狗兒好,而主人因遛狗改善的快樂和幸福感顯而易見,而任何可能的影響,像是主人覺得狗比較懶惰或是太老,都會減少其遛狗的動力。結果顯示,遛狗除了可滿足主人的情感需求也滿足了狗的需求,而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與其他狗主人的社交互動是遛狗的連帶效益,但較無增強動機的功能。研究者表示通常養狗者體能表現較活躍,主人每次遛狗至少會快走30分鐘,很容易達到每周運動150分鐘的目標,可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從上述研究得知,狗主人幸福的感覺取決於他們飼養的狗是否也能享受散步,主人會為了讓狗快樂而增強散步的動機,這是種「利他」行為,這種現象也常見於父母與孩子間,或夫妻伴侶間,當孩子或另一伴感到高興有成就,父母或夫妻的另一方也會有相同感受。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寵物治療」對身心有一定的幫助,雖然遛狗本身與體能性的活動沒有直接關連,但飼主帶寵物去散步、排便亦為增進活動的方式,他也說,遛狗頻率、時間長短與狗狗的體型大小有關,飼養中大型犬對飼主的身體活動量會有明顯的影響,寵物扮演了教練及伴侶的角色,不但是稱職的陪伴者,同時時間到了提醒飼主該外出散步、也會帶著主人或走或跑。他鼓勵民眾每天固定帶寵物去外頭散步,一天3-4次很容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運動150分鐘的身體活動目標(10分鐘為單位,每週至少進行15次)。
葉雅馨認為,重要他人的一颦一笑的確會影響自己情緒,因此每個人都要照顧好自己,以運動紓壓維持好心情,自己能感覺好就能將這份幸福感傳遞給周圍的人,同時有更好的體能關心鍾愛的對象。她也提醒狗主人,當面臨狗狗生病或活動量減少時,仍要提醒自己維持原有的散步習慣,甚至當狗狗離開自己,傷心之餘別忘了自己擁有很多與牠的美好時光,建議主人帶著與狗狗的幸福回憶,延續先前共同建立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