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新生寶寶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或不想讓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情況更加嚴重,寶寶該喝母乳還是水解奶粉?副食品又該怎麼吃?寢具和洗劑又該怎麼挑選?
寶寶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不適,常哭鬧不休,父母看了也心疼!若父母不想讓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情況加重,除了按照醫師指示吃藥、擦藥之外,還須注意下列6大重點,才能讓寶貝快快恢復健康。以下就讓衛福部臺中醫院小兒科醫師洪千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龍厚玲兩位醫師來告訴大家杜絕異位性皮膚炎的6大對策吧!
對策1》飲食
母乳較不易誘發
副食品從五穀類開始
洪千惠醫師表示,飲食是引起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過敏原。嬰兒從出生之後開始吃母奶、配方奶。一般而言,若非嚴重過敏體質,只哺餵母奶的孩子較不易誘發異位性皮膚炎,但如果母奶仍然引起過敏,可以先試著調整媽媽的飲食,避免奶製品及帶殼海鮮,若仍舊無法改善,就必須改喝水解配方的奶粉。
嬰兒若食用一般奶粉明顯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就該直接換喝水解奶粉,或者試著改餵母奶。但無論如何,過了1歲之後,光喝母奶或配方奶已無法攝足完整的營養素,例如:鐵質、維生素D,此時就必須額外添加一些副食品。 嬰兒副食品一開始以五穀類先開始嘗試,主要為稻米跟麥子兩大類。由於東、西方主食不同,東西方人的體質也不同,建議臺灣小朋友最好先從米精、米穀磨成的粉末等副食品吃起,若孩子吃了沒有明顯反應,之後便可直接過度到稀飯或粥。等到穀類部分沒問題了,就可以開始加一些新鮮的果汁、水果或葉菜類到副食品中。
至於添加未嘗試過的副食品的頻率,龍厚玲醫師表示,原則上以一週增加一種新的副食品為限,添加之後要觀察一個禮拜,看看孩子是否有出現任何過敏反應。一旦有過敏的疑慮,就要立即記錄下來,並且暫時停止食用,以免情況惡化;該副食品建議等到與醫師討論過後或1歲之後,再開始嘗試。
而在水果的挑選上,龍厚玲醫師則建議,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可先避開高敏性水果,例如:番茄、香瓜、草莓等含有細籽類水果,或是一般大眾熟知的芒果、荔枝、橘子等。另外,表皮有毛的水果也較易引發過敏,例如:奇異果、水蜜桃。如果家長擔心小朋友過敏,這些水果可以等到1歲以後再嘗試食用。
繼五穀、水果之後,接下來就可嘗試肉類蛋白質了。在動物性蛋白質中,東方人較不會對牲禽類過敏,建議可先從大骨清燉的高湯和肉泥開始吃起,至於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帶殼海鮮及深海魚,如:蝦、蟹、蚌殼,或是鮭魚、鮪魚,則建議放到最後嘗試。
除此之外,雞蛋也是爭議性頗高的高敏性食物。雖然容易造成過敏,但其營養價值難以取代,因此還是建議慢慢添加給寶寶吃。其中,蛋白、蛋黃成分略有不同,通常會導致過敏的是蛋白;因此爸媽如果擔心孩子過敏的話,也可以先嘗試蛋黃、再嘗試蛋白,或是過了一歲之後再給寶寶吃。
嬰兒副食品嘗試順序:五穀類→水果類→肉類
對策2》寢具、家電
居家空間勤打掃
塵蟎黴菌躲不掉
洪千惠醫師表示,理論上,空氣(空間)中的塵蟎或黴菌,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並不像氣喘或過敏性鼻炎那麼大,但實際上對於過敏體質嚴重的患者,仍會造成影響,因此家中的環境還是要多多注意。
在環境過敏原中,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塵蟎。市面上也出現許多防蟎、抗菌的家電、寢具等等,但洪千惠醫師認為,最有效的防蟎之道,還是回歸到「勤打掃」上。 人的皮膚每天都會新陳代謝、產生皮屑,而皮屑是塵蟎的主食,加上它們最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多會聚集在床舖、地毯等處,也才會延伸出各式各樣的防蟎商品。
不過,與其仰賴這些商品,洪千惠醫師還是建議大家從根本做起。床單、被單每一、兩個禮拜就用熱水清洗1次,之後在拿到陽光下曝晒,雖然會稍微辛苦一點,但這就是殺死塵蟎最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非要花大錢去購買防蟎商品。 當然,這些產品絕對可以發揮輔助功能,尤其是工作忙碌無法經常換洗時,就建議採用有防蟎功效的寢具、空氣清淨器、吸塵器等等,減少所處環境的過敏原。
而除了塵蟎之外,黴菌也是家中常見的過敏原之一。洪千惠醫師表示,去除黴菌的關鍵在於溼度,建議家中可擺放除濕機、溼度計,將環境濕度控制在50%左右,最多不超過60%,如此就能大大降低塵蟎、黴菌的滋生率。 此外,不同地區對於濕度的影響也略有差異,例如:北部比中南部潮濕悶熱,因此北部民眾更要注意控制室內的濕度。
對策3》汗液
手帕毛巾不可少
防曬工作要做好
夏天溫度高、易流汗。雖然汗是從人體分泌出來的,但龍厚玲醫師表示,汗液長時間留在皮膚上,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膚質來說也是一種刺激。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活動流汗時,要準備棉質手帕或毛巾隨時擦去汗液。此外,陽光中的紫外線亦會使皮膚發炎更加劇烈,因此除了避免直接在太陽底下曝晒之外,日常防曬工作更要做確實,外出時亦可替孩子擦上小兒用防曬乳來保護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