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青少年心事悶著,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青少年心事悶著,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006
收藏 瀏覽數 : 4006
青少年心事悶著,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開明」、「專制」、「寬鬆」與「忽視」,哪種管教方式會讓孩子和父母更緊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平均每7個孩子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且多數孩子會優先向教養方式「開明」的父母談心,其次依序是「專制」、「寬鬆」與「忽視」的父母。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六都國、高中職學生為對象,將教養方式分成「開明」、「專制」、「寬鬆」與「忽視」四類,「開明」是指有明確規範、給孩子合理自由、用講道理的方式引導、親子互動良好,「專制」是指權威教育、少給孩子發言機會,「寬鬆」是可滿足孩子生活需求但較少時間陪伴,「忽視」是毫不關心孩子。

結果發現,近半數的青少年會優先向開明的「母親」訴苦,28%左右的孩子會優先向專制或寬鬆的母親說,22.6%會跟忽視自己的母親說;但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太會跟父親訴說煩惱,僅11.5%的孩子會優先跟開明的爸爸談心。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調查同時也發現,有超過六成八的學生能清楚分辨憂鬱情緒與憂鬱症,與往年調查相比,認知大幅提升,顯示校內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頗具成效。不過,仍有54.3%的受訪者認為父母不清楚校園中所提供的心理健康資源,提醒學校可善用民間單位提供的資源,安排家長參與心理健康促進課程,學習覺察孩子的情緒問題,並適時給予協助。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董旭英教授表示,開明不代表反對,也不意味著放牛吃草。而是要讓孩子願意主動分享,即便家長並不認同子女說的話,也不要在第一時間馬上規勸或責備,建議等孩子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後,再給予建議。「這個聆聽的過程很重要,因為孩子能從中感覺父母是關心自己、願意聽自己訴說,而分享是青少年很重要的舒壓方式。」

不過,董旭英教授也提醒,雖然在開明教育下長大的孩子願意和父母說煩心事的比例很高,但約30%的父母都會忽略小孩的情緒問題。此外,比起母親,父親在家庭中的腳色往往較傾向於「工具人」,負責承擔家庭經濟重擔,但和小孩的關係較疏離。

分享是需要學習的,包括家長也要學習和孩子相處。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提到,老一輩的父母多半都是採取權威、專制的管教方式,但現在家長應該學習開明。台北市政府每年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都會舉辦憂鬱症篩檢日活動,今年配合心理衛生聯盟,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為主題,且有別於往年,今年還特別設計了心理健康系列宣導活動,包括校園講座、電影欣賞,並找來新生代偶像張庭瑚、林鶴軒拍攝電影《切小金家的旅館》,鼓勵青少年把問題勇敢說出來,同時各協辦單位也將在9~10月陸續推廣相關活動,呼籲民眾一起關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關鍵字: 青少年教養親子溝通憂鬱紓壓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