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出院後銜接長照服務,更能掌握黃金期復能!

出院後銜接長照服務,更能掌握黃金期復能!

出處/ 2018年11月號/第37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217
收藏 瀏覽數 : 4217
出院後銜接長照服務,更能掌握黃金期復能!

出院後1~3個月是失能者的「黃金復能期」,你知道2017年底,衛福部已開通「1966長照服務專線」嗎?需要的民眾可透過市話或手機撥打,會有專員到府評估、提供長照服務。事實上,為了因應高齡社會來襲,許多單位都可以為客戶量身設計,提供完整的照護計畫,讓病患返家時 得到無縫接軌的長照服務……
 

有句話說「決定一條鎖鏈強度的,不是最強的那一環,而是最弱的一環。」一個長久失能的人需要整個家庭來支持,變弱的不僅是一個人,長久下來拖垮的是一個家庭。所以,與其花大錢請看護,或要求某位家庭成員離職、犧牲職涯前途,與此相比,其實還有更治本的選擇,就是讓失能者盡早地「恢復功能」。

衛福部長陳時中曾在受訪時強調,失能者剛出院時約有1~3個月不等的「黃金復能期」,出院準備的服務若能銜接長照的「復能」服務、及早介入,就有希望恢復潛能,減緩後續失能。另外,政府在長照補助經費上,預計未來給予出院3個月內的失能者,「彈性預支」出院後6個月經費的30%。

所以,請不要再用以前老式的「老了臥床很正常」、「子女一定要親自照顧才孝順」等錯誤觀念來看待老弱者的照護。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生病、術後離院的失能者,可以得到什麼長照補助,讓身體盡早康復?假如不能取得長照補助,自己照顧又要注意什麼?
 

出院準備中心
可銜接各種照護資源

「出院準備」是長照2.0中的一環。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王祖琪說,多數民眾住院期間都不會太長,通常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在住院的第一天,就會開始規劃出院準備。

其中針對可能是長照對象的患者,出院準備的工作人員會請(該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照管中心」)的照顧管理專員,或是(A級)個案管理師到院,與醫療人員、家屬訪談,評估患者是否符合政府的長照補助資格,如果符合,再進一步量身訂做適合本人、家庭的照護計畫。

目前全台已經有168家認證為「長照出院準備友善醫院」,希望透過出院準備銜接長照的服務,讓病患返家時 得到無縫接軌的長照服務。【長照出院準備友善醫院】

經過照管中心評核,患者若符合補助資格,就會由照顧管理專員來與家屬洽談、擬定詳細的照護計畫。如果不符合補助資格,會再轉介給合適的單位,可能包括非營利組織,或私人的照護機構、安養中心,再由家屬自行挑選、媒合。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簡稱「照管中心」,大多隸屬於各縣市衛生局或是社會局旗下的公營單位,統籌該縣市長照資源的運用。

目前全臺照服員仍有一萬人左右的缺口,所以實務上從出院到獲得實際的在家照護服務,最少都要等待兩週以上。如果有些人住院是因為突發事件或疾病而措手不及,兩週以上對某些家庭來說,可能成為吃力的負擔,因此,目前也有私營的長照機構可供選擇,像是「中化銀髮事業」就是一例。

中化銀髮居家照護事業處處長王彩雲說,中化銀髮的做法是出院三天以內提供完整的服務到位;跟政府單位一樣,中化也有統籌性質的照護管理師,到府訪視長輩的狀況,進行全方位評估,除了居家照服員的媒合與安排,並依照護需求整合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醫事人員,為客戶量身設計照護計畫。

在價格與市場定位上,王彩雲處長解釋說:「中化銀髮有提供『完全自費』的照顧服務,這個部分沒有政府補助,所以民眾必須全額負擔;對服務品質與照顧服務員的專業素質,中化自認品管要求相當嚴格。」

出院準備中心會主動為民眾銜接各方的長照資源,其中可以取得政府補助的民眾,也不一定要選擇照管中心分派的資源,若經濟許可,也可轉向民間機構購買更好的服務。另外,不是每間民間機構都只能完全自費,有些是與政府簽約的特約單位,民眾也許能取得一些補助。
 

有孝心不一定撐得住
專業技巧更重要

雖然家有失能者,不一定要請看護或用長照資源,但想家人自行照顧的家庭,也不宜把照護想得太簡單,不是光有孝心就能持續!太多案例顯示,長期一對一的照護,很容易拖垮照護者的情緒,譬如媒體人呂如中、藝人侯昌明的太太曾雅蘭,都曾上電視節目分享照護長輩的辛酸;有人甚至罹患憂鬱症,也曾有案例因此想結束被照顧者的生病。

未來在長照的體系下,將很容易看見受過專業訓練者,在技能上的差異。王彩雲處長舉例說,照顧失智症長輩非常不容易,身體負荷及心理承受的壓力是常人無法想像;尤其遇到失智症的重複行為、黃昏症候群,甚至是打罵人、摔東西、發脾氣等暴力行為,缺乏專業知識的照顧者往往難以駕馭。

最常聽到的狀況是照顧者被失智症長輩誤會偷東西,為了澄清,要花很多精力,導致情緒沮喪、生氣。但受過培訓的專業居服員,就會依據長輩的人格特質、家庭背景及居住環境等,技巧性地轉移注意力,譬如可準備一個替代品,是失智症長輩最常懷疑被偷的物品,當長輩一懷疑有人偷東西,馬上將替代品拿出來讓他安心。假設失智症長輩在退休前是裁縫師,居服員就會轉換身分,佯裝客人與他互動,以緩和長輩的情緒。

另外,最現實的是不少老人身上的共病堆疊複雜,想要一科一科掛號解決簡直是耗損心力。像是有位80歲的呂奶奶(化名)是中化銀髮的個案,她長期臥床、無法下床自行行走,有嗜睡、營養不良等現象,身高150公分,體重才38公斤。因為外籍看護離職,家人白天需工作而無法照顧,向中化銀髮求助。

經照護管理師到府訪視,發現奶奶不但BMI過低,還患有憂鬱症、重度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多種疾病,又因心血管疾病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且因行動不便,超過半年未複診,因此懷疑「嗜睡」與多重用藥有關;另外還有久臥造成的壓瘡傷口。後來經照管師串聯醫療、護理、照顧、輔具等資源,提供完整照護計畫後,呂奶奶的狀況才逐漸好轉。

像呂奶奶這類複雜的情況,不論是公營或私營的照護機構,都需運用及整合多方資源,才能完善地解決問題,可能包括居家醫療、家屬照護技巧的衛教、申請輔具及合適的床墊、營養師衛教、心理輔導等;盡量讓行動不便的呂奶奶可以「在家」就恢復行動力跟健康,避免三天兩頭跑醫院。這些大大小小的技巧,不只是「知識」、「經驗」就足夠,要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支援系統。

老、弱者出院後,如果在「黃金復健期」照護得好,或許不久就可以自行活動,甚至走出家門與人互動、延緩失能;但如果從今以後臥床不起,難保不會出現「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狀況,對家庭、社會造成的負擔都不容小覷,對患者本人來說更是莫大的痛苦。

所以,社會對於長照人員的專業度應給予更多的敬重與學習,不要再把他們當成「把屎把尿的人」來看待!當大家逐漸都有「照護需要學習專業技巧」這個共識後,才可能讓更多人遠離臥床的桎梏。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