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因孩子出現暴牙、戽斗、深咬、錯咬等牙齒咬合不正的情況,而帶孩子進行牙齒矯正評估時才發現,孩子有「牙弓狹窄」的問題,但因太晚就醫,已錯過擴張牙弓的黃金期,為了矯正歪斜的牙齒,不得不拔上下排共4顆牙,讓暴牙或參差不齊的牙齒能有空間歸位。牙醫師建議,當小朋友長出第一顆恆牙(約6歲)後,2年內要定期看矯正牙科,才能及時利用「牙弓擴張術」來擴張狹窄的牙弓,以便保留牙齒,進行後續的牙齒矯正與治療......
牙弓狹窄的主因
遺傳、生活飲食習慣、用嘴巴呼吸
牙齒的排列、咬合與臉部美觀息息相關,也影響口腔健康,父母應該多加關心孩子的牙齒發育。牙醫師提醒3個常見原因會造成牙弓狹窄,以致於齒列咬合不正,爸媽可提早協助改善。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蔡吉陽說明,人類牙齒排列弧度呈橢圓形,猶如弓箭的弓,故稱為牙弓,分為上顎牙弓、下顎牙弓。每個人的牙弓寬窄不一,過於狹窄的牙弓會呈V字形,影響牙齒排列和咬合。
而牙弓狹窄的原因,除了基因遺傳之外,也與幼時吸手指、吸奶嘴有關,當臉頰兩側的肌肉用力,久而久之,就容易使牙弓變得狹窄,所以家長最好在孩子3歲之前,幫助他們戒掉此習慣。(延伸閱讀:嘴巴翹嘟嘟,是暴牙前兆?戒不掉奶嘴,增加暴牙危機?家長該如何在家訓練孩子,避免暴牙?)
臺北榮民總醫院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梁祐銘指出,若上顎、下顎牙弓皆狹窄,多半是先天遺傳;如果只有上顎牙弓較窄,則可能與一些特定的後天因素有關,最常見的是,小朋友因過敏、鼻塞而改用嘴巴呼吸,在口腔張開的狀態下,臉頰肌肉會對牙齒施力,且舌頭無法頂住上顎,牙齒受到較多往內擠壓的力量,導致牙弓變得狹窄。
此外,平常吃太軟的食物亦是主因,像是布丁、蛋糕等,甚至有些父母會先將食物剪碎再給孩子吃,如此一來,較少用牙齒咀嚼,就會影響顎骨成長,牙弓也隨之變窄。因此,在幼兒3歲長齊乳牙之後,應該與成人的飲食相同,讓牙齒發揮咀嚼功能,顎骨和牙弓才能健康發育。
梁祐銘表示,後天因素造成的牙弓狹窄,應該盡早改正生活習慣,讓牙弓自然調整成良好的形狀,如果過了12歲,牙弓形狀已大致固定,就難以藉由調整生活習慣來改正牙弓形狀,若擔心影響美觀或咀嚼功能,只能透過牙弓擴張術或拔牙等方式矯正。
為什麼要做「牙弓擴張術」?
蔡吉陽解釋,牙齒排列不整齊是因為生長空間不足,在牙弓狹窄的情況下,牙齒無法好好排列,透過牙弓擴張術可以增加上顎牙齒生長的空間,治療牙齒擁擠、反咬、上顎發育不足等問題。
牙弓擴張依照移動的速度不同,有快速擴張和慢速擴張兩種方式。快速擴張裝置是架設在上顎牙齒,以螺絲旋轉的方式,打開上顎骨正中骨縫合(mid-palatal suture),一般來說,要等到孩童7、8歲,已經長出第一大臼齒和小臼齒後,再做快速牙弓擴張;另外,由於上顎骨的縫合在15、16歲左右已定型,無法透過擴張器打開,若超過此年紀,就得靠外科手術輔助快速擴張,把皮質骨切開,才有辦法進行擴張。
梁祐銘進一步說明,慢速擴張裝置則分為固定式和活動式,固定式慢速擴張是由矯正醫師利用各式弓線的力量來移動牙齒,而活動式慢速擴張是讓患者自行配戴軟式牙托,透過不同形狀的牙托對牙齒施加力量。
與快速擴張不同的是,慢速擴張無法打開上顎骨正中骨縫合,僅能移動牙齒,擴張幅度較小,適用於各年齡層孩童及成人。(延伸閱讀:孩子害怕看牙醫,哭鬧不已,該怎麼幫他消除恐懼?)
蔡吉陽提到,門診常見的病例包括戽斗,一般人牙齒咬合時,上排牙齒會在下排牙齒之外,戽斗患者則相反,且通常上顎骨較狹小。此時,利用快速擴張裝置將上顎骨縫合撐開,同時使用面弓將上顎往前拉,讓骨頭之間產生縫隙,可以有空間長出骨頭,且讓牙弓得以變寬,便能改善上下牙咬合狀況。
要注意的是,由於青春期時下顎骨會快速發育,即便擴張上顎牙弓,仍可能因為下顎骨長寬了,依舊有戽斗問題,所以戽斗患者最好等青春期的發育高峰過後,再做牙弓擴張術。
做完牙弓擴張還是要戴牙套
才能有效矯正牙齒
梁祐銘提醒,常見的牙弓擴張裝置如固定式擴張器,在臨床上需配戴一段時間,記得以牙間刷搭配牙線,徹底清潔牙齒,而採用活動式擴張器的患者,則要依照醫師指示定時配戴。(延伸閱讀:【健康懶人包】想戴牙套拯救歪牙,有哪些該注意的問題?)
牙醫師強調,牙弓擴張術只是牙齒矯正過程的環節之一,一般來說,快速擴張大概會在1~2個月內完成,而慢速擴張則可能持續半年,甚至1年半。齒列不整或咬合不正的人,做完牙弓擴張術後,還是要戴矯正牙套,才能完整改善牙齒排列和咬合問題。(延伸閱讀:做「牙弓擴張術」就能不拔牙矯正?哪些人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