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長輩囤積雜物捨不得丟?7招幫他斷捨離改善儲物行為

長輩囤積雜物捨不得丟?7招幫他斷捨離改善儲物行為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圖/Pexels 
撰文/
瀏覽數 : 4440
收藏 瀏覽數 : 4440
長輩囤積雜物捨不得丟?7招幫他斷捨離改善儲物行為

長輩什麼都捨不得丟,雜物囤積滿屋,你幫忙整理,卻惹他生氣?到底囤積儲物症反映了長者哪些內心困境?若長輩認為清掉東西很浪費,該怎麼溝通?心理師建議用7個方法一步步協助長者改善囤積行為!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發現家中長輩有囤積行為時,以為是長輩習慣,或個性節省捨不得丟東西,久而久之,家中漸漸堆滿各種雜物,家裡環境髒亂不堪,你好意關心長輩收拾,或是想幫忙整理,卻被長輩拒絕,甚至發生爭吵,明明是好意,但做什麼好像都不對,沒有解決環境整潔的問題,又和長輩關係惡化,自己也很無力?讓我們來認識囤積行為,學習如何協助長者的方法吧!

囤積行為=缺乏收納整理能力?

有囤積習慣的長者,並非單純缺乏收納整理能力,在生理上,可能因為大腦退化,影響認知功能下降,如常忘記東西放到哪,或忘記買過哪些東西,重複購買等,導致物品雜亂與囤積,或因身體衰老,而有困難清理囤積的垃圾;在心理層面上,可能因早年物質缺乏,藉囤積物品獲得安全感,或與該物品有回憶的連結;又或是遭逢人生重大的事故,試圖從囤積得到掌控感。

此外,這些長者普遍有做決定的困難,即使是很小的決定;且在維持秩序與計畫上,也會出現困難,同時可能也有完美主義的性格。

長者囤積行為有什麼徵兆?

1.蒐集用不到、無價值,且常被用過的東西,如舊報紙、回收瓶罐等。

2.當他人想協助處理或分類囤積物品時,表現出明顯焦慮或壓力反應。

3.空間已被物品堆滿到無法使用。

4.拒絕邀請熟識親友到家裡,因為對自己囤積的狀況感到尷尬。

5.有數量過多的寵物或動物在家裡(動物像物品一樣被囤積)。

7招協助長者改善囤積行為

1.了解囤積行為,培養同理心

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對於囤積行為的認識,可閱讀相關書籍或網站、諮詢醫療人員等。瞭解囤積行為不單是收納整理問題,也反映出長者可能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擾,較能減少用指責語氣,與嫌惡態度看待長者,可嘗試用長者的角度理解囤積行為,同理長者,建立良好關係。(►延伸閱讀:親人遺物,該保留還是丟棄?遺物整理師教你3步驟收納空間與告別悲傷)
 

2.陪伴長者討論收拾,而不是幫忙收拾

和長者一起討論收拾的日期和時間,範圍可從影響生命安全,或造成生活顯著不便的地方開始,例如逃生路線被阻擋、常找不到鑰匙等。

一次選擇一個房間或區域,並設定收拾的時間,如兩小時收拾好一個區域,收拾完一個地方,再進行下一處,可以讓長者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會有意願繼續。

過程中,可讓長者決定什麼要丟、什麼要留。耐心陪伴長者,從他們可以開始的地方去做,即使是很小的地方。

3.分類捐贈物資,增加助人行為

協助長者分類可捐贈的物品,透過捐贈物資,長者能用較正向的角度看待整理物品,有助人的意涵,而不只是捨棄、浪費的想法。(►延伸閱讀:家人、鄰居愛囤積儲物,如何勸他斷捨離)

4 適時的正向鼓勵

正向鼓勵可以促進長者溝通的意願,並增加整理的動機與信心。鼓勵可從小地方開始(如長者有意願開始討論),且須具體(你能夠開始一起討論真的很棒!),並保持態度正向。

5.持續關懷與陪伴

除了瞭解與協助長者的囤積行為,持續的陪伴與關心是很重要的,讓長者有被關懷支持的正向感受,而不只關注在外在的囤積行為表徵。(►延伸閱讀:別讓冰箱成為插電的儲藏櫃!)

6.尋求居家清潔收納專家的協助

現在坊間有許多整理收納的專家,可協助到府整理,能提高整理的效率,但請先徵得長者同意,再找專家協助,否則強迫整理的結果,可能還是繼續囤積。(►延伸閱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紅什麼?這樣減少雜物,更好管理!​)

7.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長者囤積行為導致環境髒亂問題,並非是長者不具備整理能力,更關鍵的是長者隱藏的心理困擾,如缺乏控制感或安全感等,或其他生理疾病所導致,如失智等,因此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是需要的。若長者無意願就醫,認為自己沒問題,可從長者較能接受,或常抱怨的身體狀況,協助長者就醫,例如失眠。
 
長者的囤積行為易讓人感到無奈與不適,當環境沒有改善,且衝突增加,最後常是互不往來,眼不見為淨。但事實上,外在的混亂環境是反映長者內心的困境,這些長者更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與耐心陪伴,當我們對囤積行為有更多認識與同理,才有機會真正協助到長者,減少囤積行為。(本文轉載自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老年憂鬱防治網站專欄」整理環境,銀向美好生活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