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是青少年,或許也曾是難以捉摸的難搞少年,但和青春期孩子互動時,多數父母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征服心中的野獸》是多年前我們選譯出版的一本圖文書,我非常喜歡,該書作者是一位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以「具象化的圖畫」詮釋自己走過憂鬱症歷程的心情感受。這次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重新翻閱,讀到那本書的編輯後記,當時和讀者們分享了我那正值青春期的大女兒的日常互動,她一句「幹嘛什麼都要理由,這麼愛問,不想告訴妳!」、「什麼溝通?不就是要聽妳的⋯⋯」,令當時的我焦慮不安,能做的是一直提醒自己相信孩子,給她時間嘗試,不要勉強孩子活在自己的期待中。如今,詩艷已是讓人貼心信賴的大女生了!還趁著這波疫情開放觀光之際,火速安排我們家三個女生一起出遊東京,和妹妹商量鎖定吸引人的耶誕行程、和食⋯⋯及一趟迪士尼樂園重遊。讓我充分享受女兒們出的主意、服務與延伸的幸福感。
對父母而言 「陪伴青少年」是難解的課題與挑戰
我們都曾經是青少年,或許也曾經是爸媽、長輩眼中那情緒難以捉摸、愛裝酷的「難搞少年」。理智上也知道進入青春期因為受荷爾蒙影響,暴怒、好爭辯、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改變等是常見現象,但是,現實生活中和青春期孩子互動時,多數父母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內心與真實的需求;更別說若孩子出現身心疾病、深陷憂鬱或焦慮情緒時,所顯現的許多症狀,那些更強烈、但很類似青春期受荷爾蒙影響的言行,對父母而言,「陪伴」更是難解的課題與挑戰。
僅1/3有憂鬱症的青少年接受治療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全世界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人數也持續增加,年輕族群比其他族群更受影響。一篇發表於2021年5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的研究指出,12至17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2011年的8.3%增加到2016年的13%。僅有1/3的青少年接受治療。另有研究指出,大約50%的精神疾病會在17歲之前發生,儘早尋求治療非常重要。根據董氏基金會2021年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青少年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關係越親密,快樂程度越高,壓力與孤單的感受程度越低。因此,父母是陪伴、引導青少年的重要影響者。
如何幫兒童青少年改善負面情緒?
我們出版《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一書,讓教師、家長了解現今兒童青少年面臨的常見心理疾病:憂鬱症與焦慮症會有那些症狀,對生活、學業上的影響,及如何幫助他們促進身心健康與改善負面情緒。同時希望能讓父母、師長看重與珍惜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本書分享的憂鬱和焦慮青少年生活中面臨人際、課業、家庭關係等真實情況,例如當青少年依賴網路人際關係、起不了床無法上學、一考試就失常、無法與人社交互動、容易為大小事焦慮⋯⋯等心情起伏與無助時的景況。書內描繪的情境與真實想法,能讓我們嘗試想像與體會憂鬱和焦慮情緒青少年的心聲與無助。
我們也採訪了多位不同領域專家,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兒少精神科醫師等,提供如何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面情緒的建議,以及從預防教育著手,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相信本書的豐富資訊必定能夠讓陪伴者獲得充分的啟發,給兒童青少年適宜的引導與援助。
耐心陪伴 成為孩子的好隊友,終能看到撥雲見日的時刻
我在閱讀書中多篇故事時,也再次明白陪伴青少年需要時間的必要性,這些孩子們都花了好些年調適情緒困擾,最終康復;而他們身邊陪伴者的堅定支持、給予的時間,絕對是深具意義的影響要素。
就像是書裡小倩的故事分享,在長時間的罹病過程中,媽媽從來沒有放棄,總是留下能讓小倩知道「我們都可以等妳喔」、「我會陪你一起努力」的正向溫暖回應。不論是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或是陪伴情緒困擾的孩子,需要的時間長度也許都超乎我們的預期,但是,過程中我們可以設定好幾個起點,也能用不同的方式開始,堅定的陪伴,成為他的好隊友,終能看到撥雲見日的時刻。(本文為書籍《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編輯後記)
想了解更多【協助青少年調適情緒困擾、重拾生活動力等】資訊,請上博客來、金石堂、MOMO商城 等網路書店查詢新書《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